图示真豪杰 子曰大先生||:致意所有守护和热爱大先生的人
盛事
2019年11月4日,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海南省鲁迅作品教学研究中心”在我校挂牌成立。2019年11月4日下午,是一个美好的下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乔生先生,在我校艺术中心做了一场题为《俯首横眉——看照片识鲁迅》的精彩讲座。 黄先生展示了大量鲁迅先生的珍贵影像,让我们见识了不同年龄、不同环境里大先生的风采。黄先生以辫子、胡子、眸子、位置和位子、褂子、个子、儿子、房子为线索,把鲁迅先生一生的生活状况、相关的作品背景、同时代的人对他的印象与藏否,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真实、多面、丰富、有血有肉的大先生的形象,享受了一场“图识真豪杰,子曰大先生”的盛宴,让我们对鲁迅先生孤意的横眉、与深情的俯首有进一步的理解。
断发照与言志诗
从辫子和胡子里,了鲁迅先生善于从生活的小困扰里透视出社会的大问题。
他不喜欢辫子,有过的留辫照都没有保存下来,而断发照不仅格外珍爱,还题诗题字,赠送友人。他把辫子这种旧时代的印记对新思想的人物的困扰,写进《风波》里,折射出一条辫子所代表的皇权、对普通百姓生活百无一用但无处不在的影响。他把辫子的丑陋写进阿Q的形象里,写进阿Q与小D的战斗中,反映出自己对愚弱的国民总是“授人以辫”的悲愤与无奈。
意气风发的新青年
鲁迅先生留胡须,本是缘于友善的房东、对几位年轻人多年以后形象的想象,却在家乡不时遭到非议,他不得不对留须做一番反思与审视,最终修成隶书的一字才定型。他把这种困扰写成《故乡》里杨二嫂那句先声夺人的出场白:“哈!胡子这么长了!”道出了闲人们喜欢肆无忌惮地对别人评头品足,毫不在乎给当事人带来窘迫局促的这种国民劣根性。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扰,但多数人不过引发的是几句牢骚而已,而鲁迅先生把自己的困扰写进了作品里,用典型的形象塑造,揭示出其中更深层的社会原因,揭露人们见怪不怪的社会病态。
从眸子和儿子中,反映了鲁迅先生内心的丰富与舐犊的深情。
帅在横眉
酷在冷对
慈悲在甘为
敏锐在多疑
讲“眸子”部分,黄先生先介绍别人眼中鲁迅的眼睛。在许寿裳眼里,青年时期的鲁迅:“双目澄清如水精,其光炯炯而带着幽郁,望而知为悲悯善感之人。”在增田涉印象中,鲁迅先生“清澈澄明的眼睛毫无纤尘”。在野口米次郎的眼里,鲁迅先生“带着皱纹的稍小的眼睛,含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他威严的眼睛眯起来,这是愉快时不留痕迹的一种表情。”内山完造先生则认为,鲁迅先生“有清澄得水晶似的眼晴。”介绍了这些之后,再用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先生横眉冷对的目光、悲悯睿智的目光、疑虑重重的目光、温情脉脉的目光……无论是哪一种目光,从别人的印象与展示的图片上可以看到,大先生的目光始终是纯净的,反映了他内心的坦荡。
回眸时看小於菟
一幅“回眸时看小於莬”,让我们看到一位铮铮铁汉的款款深情。在那个年代,鲁迅先生爱子也属另类。曾经读过这样的故事,说是鲁迅先生家宴请宾客,吃饭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抱着儿子,儿子吃丸子,放进嘴里后就吐出来,说变味了。宾客们都没有吃到变味的丸子,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以为这是小孩子淘气,被惯坏了。鲁迅先生却把儿子吐出来的丸子放进嘴里,尝一尝后也吐出来,说:真的变味了。他没有武断地教训孩子,而是说:孩子是有他的道理的。
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讲过,他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兴冲冲出门看庙会前要他背书的事情,也很恶毒地咒骂过反对白话文的人都应该灭亡,还热切地说明过绘本对儿童的重要性。因为儿童时期的他不喜欢被扫兴、不喜欢背诵不知其意的文言文,喜欢看有插图的《三海经》。他对儿子的宠爱固然有老来得子的珍惜,但更多是经历过童年的各种际遇后,形成的同理心使然。而且,先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照相老老实实的表现,也引起他对中外孩子的比较,写成《从孩子的照相说起》,反思中国的家庭教育。如黄乔生先生所言,鲁迅先生“有辨别、不自私,有大我。”在疼孩子这件人之常情的事情上,大先生的境界也是远远高出流俗的。
从位置和位子上,了解鲁迅先生的奋斗历程。
后排左四
鲁迅先生并不是我曾经以为的那样,始终站在时代的风尖浪口,他也曾在教育部“跑龙套”,也要通过辛勤的劳动谋生存。他留学期间弃医从文,没有拿到文凭,这让他涉世之初甚为艰难。从一个小小的课堂翻译做起,他硬是凭着勤奋的执行力、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想力、绝妙的表达力,从照片的后面排到前面、从边缘来到C位,成为谁也不敢忽视的一代文宗。
前排右三
位置与位子中,还有一张鲁迅先生和几位青年的照片,许广平站在后排。黄乔生先生说:因为许家反对许广平和鲁迅在一起,他便不允许许广平和自己坐在一起照相。先生是顾忌许家人的感受,对许家人的在意,其实是对许广平的在意;对恋爱关系的慎重,实际是对许广平的尊重。这是大先生对女友的俯首。
因为真爱,所以保持距离
个子问题反衬出鲁迅先生巍然耸立的精神高度。
鲁迅先生个子不高,因为他的精神高度难以逾越,他的身高便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在他的朋友内山完造眼里,他是“有威严的,哪怕个子小却有种浩大之气的人。”身高不是问题。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根据鲁迅先生的照片估测他的身高为1.62米。鲁迅和大文豪萧伯纳的照片中,两位文豪的身高形成强烈的反差,他自己也拿自己的身高说事,说如果后退三十年,他要为身高而加强锻炼(大意如此)。
爱估测是你们的事情,我只管堂皇
有意思的是,面对这同一张照片,梁初秋先生先后做了态度迵异的比较文学研究,第一次他说:“(一)萧有三部长篇,鲁迅有两集短篇小说,(二)萧有戏剧若干部,鲁迅无,(三)萧有关于社会主义的著作,鲁迅无,(四)萧有他的思想系统,鲁迅无,(五)鲁迅有杂感若干集,萧无,(六)鲁迅有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萧无。上述不同的几点,有的是鲁迅不及萧,有的是萧不及鲁迅,双方截长补短,可不分轩轾矣。凡是西方有的,我们中国都能找到一个势均力敌的对偶,而不觉得寒伧。”(引自黄乔生先生的讲座。)
有才不在身高
第二次他说:“有一次萧伯纳来到上海,上海的所谓作家们便拥出我们的'伟大作家 ’鲁迅翁来和他会晤,还照了一张相在杂志上刊出来,一边站着的是一个身材高大须发银白的萧伯纳,一边站着的是身材弱小头发蓬乱的鲁迅。两相对比,实在不称,身量不称作品的数量分量也不称。”(同样引自黄乔生先生的讲座。)第一次比较是客观的,第二次则明显地不客气。对文坛的恩恩怨怨不敢妄言,只是猜想,也许梁先生在第一次做比较文学时,还没有读到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文章。无论如何,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前后转这么大的弯,是很不容易的,鲁迅先生就不会这样转弯,他致死也一个也不饶恕。
自己设计的衣服,把自己打扮成型男
从褂子和房子中看鲁迅先生人生的际遇。
鲁迅先生的着装,先是从长袍马褂、和服学生装到西装,反映青年学生的鲁迅爱美,与时俱进的着装变化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的变化。这个时期大先生,还自己设计衣服,精神抖擞地照了像。后来,先生成了一个大半年、甚至更久穿同一件洋官纱的人,成了在灰绵布、灰布夹袍、灰色大褂中度过一年的中学教员,成了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大学教员,仿佛对着装极不讲究,以至于被以衣帽取人的人们误会为偷儿、古董商人,在银行取工资、取钱还颇费周折。直到许广平给他织的那一件手织背心上了身,鲁迅先生的着装又讲究起来。
抱着许字墓碑。这骨子里的浪漫你懂的。
黄乔生先生说:鲁迅先生不差钱,鲁迅先生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可鲁迅先生却有一个时期着装确实不美,什么原因呢?窃以为,女为悦已者容,细腻认真如鲁迅先生,也只为悦已者容。他在母亲给他不幸的婚姻中没有容的心思,只有在心里有了爱后,他才和他的褂子一起,再一次焕发青春与活力。
我的帅不轻易示人
鲁迅先生在北京八道湾十一号的房子,本来寄托着他家族团聚、孝悌人家的理想,却最终导致兄弟失和而分家的结局,这是他始料未及的。黄乔生先生说:分家是从家族聚居到现代家庭进化的必然。鲁迅先生到上海后,住过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大陆新村三个地方。居家的物质条件应该是越来越好的,而人文环境却不尽人意。在大陆新村,深受霸道的日本邻居搅扰之伤,又深受邻居家烟火污染之苦,想搬到法租界,却致死没有如愿。听黄乔生先生讲这故事,有一种虎落平阳被犬斯的心痛。但就在那个居之不易的房子里,在鲁迅逝世前十天,他还和青年们一起谈天,在青年们热切的仰望中沉思,留下最后光辉的形象。
只对孩子、进步青年和所爱的人俯首
从一幅幅影像中我们看到,鲁迅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智慧的人、自信的人、坚定的人、也是一个浪漫的人。他郑重其事地留下那么多意味深长的瞬间,反应他认真的生命态度;在很多人对照像心怀恐惧、照片多是呆若木鸡的时代,他的照片摆拍却不做作,多彩多姿,单这一个侧面就反映出大先生从容自然的人生智慧;他无论在年轻英俊的青年朋友身边,还是在身材高大的萧伯纳身边,照片上的他要么气定神闲、要么踌躇满志,反映出大先生满满的自信;他喜欢照相,才留下那么多珍贵的照片,抱着墓碑顽皮,穿着毛背心耍酷,注视着儿子表情,反映出大先生爱浪漫、也会浪漫……
仰望与沉思,瞬间即永恒
感谢黄乔生先生带领我们“图识真豪杰”,感谢他从如此有趣的角度“子曰大先生”。他从辫子、胡子、眸子、位子、褂子、儿子、房子的角度解读那些照片,让我们从不同侧面认识到一个生动、全面、真实、可爱、可敬的大先生。对孩子、对青年、对妇女的俯首,显示出真豪杰的大爱;对伪与恶的横眉,反映了大先生的本色。
难忘的美好时光
幸福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