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功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是还没练到相应的层次

太极、形意、八卦的技术应用方式有何不同?
技术的应用方式不同是说在技术的具体使用时,当与对手发生接触时所遵循的基本概念不同。太极拳用的是以化劲为主,即在与对手的接触点上直接使用化、打,通过阴阳转换达到所谓粘一点而管全身。形意拳用的是以直劲为主,即在与对手的接触点上通过十字劲,横破顺、顺破横,而直接从力点上破坏对手的状态。八卦掌用的是以变劲为主,即在与对手的接触点上直接做神意与形体动作上的变化,从偷身换影、叶底藏花、如鱼撞网、走马回头之类的动则变、变则化、化化无穷的变化中达到克敌制胜。
练太极到底要不要用力?
人要运动就有力的作用,技击是一个力学的过程,是有关着力点上的踢、打、摔、拿,最终的效果都是力的作用,太极拳也不例外。在日常太极拳练习中常说的“不用力”是一种口语化、并不严谨、约定俗成的说法,练习者千万不要僵化地理解。事实上,太极拳中所说的“不用力”,是指不用一般外家拳武术的用力方式,即第一是指不用多余的力;第二是指不直接用力对抗;第三是指在某一动作中使用比人们日常概念中所需的力小很多的力;第四是指特殊的用力方法,即所谓劲的应用。
太极拳是不是比其他武术高级?
有关技击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个人的技术水平是一个综合能力,学会一门技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说太极拳是高级武术,不意味着一个人学了太极拳就能战无不胜、天下无敌。太极拳有一套完整的、有关如何达到最高效率的理论与训练方法。效率越高,对体能的依赖越低。因此,从实践上讲,学习太极拳是在技击方面发掘个人潜能的最佳方法。很多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能够掌握太极拳的理论与技法,那么在技击能力上,与其自身相比较,他绝对能够达到比练习其他拳法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学习太极拳可以使个人自身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使自己的技击能力达到自身所能达到的最优状态。
怎么体会“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在太极拳技术中,强调的是比一般擒拿法更难的控制技术。这种控制技术也常被称为“拿”,与擒拿等方法不同的是,太极拳中的“拿”一般不必以强力去拿对手的反关节等,而讲的是如何以最小的力量去控制对手的重心,使其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
一般拳术中的踢、打、摔、拿均是主动的、预设计的技术,也就是说是主动地将预先设计好的技术施加到对手身上。而太极拳中的控制技术是被动的、因敌变化的技术,也就是说不预先做任何设计,即“无为”。先要“舍己从人”,然后要根据对手的实际情况而动,进行阴阳转换,即所谓“后发制人”。因此,太极拳的技术更加复杂精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长期练太极拳的人将会对技法、劲力、平衡等的理解体会更加深刻、精微,从而能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
“一招熟”还是“千招会”?
太极拳既不追求对某一招法的熟练性,也不去追求有多少技法秘诀,而是追求一种新的、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是要能达到舍己从人,即能以自然放松的形态随人而动,使对手在我身上找不到力点,进而能通过感觉知其所为。也就是说,总是让对手实时地告诉我他的弱点在何处,告诉我应该如何去应对他的技法。在此基础上,无论对手有多少技法,太极拳者总能够很自然地知道如何去破解对手。王培生师爷有句名言说:“无论你的招法有多熟,太极拳总能知道你的弱点在何处。无论你有多少招,太极拳总比你多一招。”而这一招总是由对手自己在实时状态中告诉我的。
从本质上讲,太极拳的训练并不是追求某些实用技术或具体技法,而是追求个人在整体能力上的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如果能够达到整体能力上的改变,所有技术都简单实用,否则都很难应用。由此,有一点是初学者必须注意的,凡是见到贩卖简单实用太极拳技术的,十有八九是披着太极拳外衣的假货。
实战技击真的是“技艺之末”吗?
“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一般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认为练太极拳是为了“延年益寿”,武术技法只是末技,即低档次的技法,因而不值一提。许多人以此为证,认为练太极拳就是健身养生,讲武术就是低级的追求。更有以此为自己技击水平低下做辩护。
要认真读懂这句话,需要认真理解“不徒作”这三个字;“不徒作”的含义应为“不仅仅作为”或“不只是作为”,也就是说不要把太极拳仅仅当作是武术,还要以它来“延年益寿”。要注意,这里只是说武术之外还有其他更高的追求,而非是有了其他,武术部分就可以忽略了,被排斥在外了。而“技艺之末”或“末技”之说是讲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重文轻武,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不高,在人生的追求中,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武术修炼只是修身中的一部分,相对于整个人生的追求,自然只能算是末技了。如果作者真的认为太极拳中的武术是低水平、不重要的东西,那为什么整篇拳论讲的都是武术技击原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