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挖水井 | 朱绪厚 主播 | 平安是福
长风文艺
长风文化传媒shangjingfj
挖水井
朱绪厚
有句俗话叫“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算是知道挖井的不容易。
早年间,我们村两千来口人只有三眼“官井”,西“官井”和北“官井”的水不太好喝,大伙大都到南“官井”排队打水,很不方便。
到了八十年代初,人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就开始在自家院子里挖井。
1985年,我也挖了一眼井,终于知道了挖井的滋味。井筒子粗细由自己确定,细了少往外运土,但转不开身人受罪;粗了好干活,但挖的土多费工费力。会挖井的行家,一般都把井筒确定在直径70—80厘米之间。我是初学乍练就把井口的直径定在80厘米左右,刚开始挖三四米还好,人不累,气不喘。再往下就不行了,越挖越深就越缺氧,连累加憋得慌,人气不够喘,汗不停地流,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挖到6米左右的时候,我实在受不了,就请了挖井师傅给帮忙。挖井师傅也是憋得直喘粗气,等挖到十几米见水了,才好受一些。有了水,人泡在水里使劲挖,上面拧辘轳的人得拼命拧,拧的慢了,光往上拧水带不上土来。多咱水多的不能挖了,人上来休息一会。拧轳辘的四五个人倒班不停地往外撤水,差不多撤干了,挖井的人再下去挖,一直挖到不能再挖了,这眼井才算挖完。
要说挖井难吧,淘井更难。因为陈年老井容易坍塌十分危险,一般人不愿干淘井的活。
我家挖的井,第二年大旱时干了。找不到淘井的人,我就找了几个人帮忙拧轳辘,自己亲自下井。到了井下黑咕隆咚的,憋得难受极了,生怕井口落下石头砸着,更怕井壁坍塌闷在井里,抓紧挖一会赶紧上来,歇一歇再下去,又是提心吊胆地拼命挖。
等挖出水了,不太憋得慌了,水冰凉冰凉的,炸得直打哆嗦,冻得受不了,喊喊井上的人用轳辘拧上来,喝口酒暖和暖和身子。那时没有潜水泵,就靠拧轳辘撤水。拧轳辘的人把水撤干了,我喝上一碗酒下去又挖。为了能挖深一些,我多半个身子泡在水里,硬咬牙坚持多干了一会儿,实在不能挖了才上了井。到了井上,虽然不担心害怕了,人却被冻坏了。喝了几口酒,擦干身上的水,浑身上下搓满了酒,钻进厚厚的被窝,还是冻得直打哆嗦。
1995年,村里一个比我大两岁的挖井师傅,不幸被砸在井里,动用了挖掘机,大型抽水机,挖了四五天才把尸体弄出来。打那,谁也不敢挖井了。
在以后的几年里,人们又到“官井”上排队打水吃。有时排不上队,就到几里路外的山上去挑水。年轻人还行,上些年纪的人可吃够了苦头。
2001年,村里通上自来水,才最终解决了人们吃水的难题。
说起吃水难,人们忘不了没有自来水时的年月。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朱绪厚:山东泰安高新区徂徕镇人。在襄阳生活七载。自幼喜爱文学,虽人笨手拙,仍笔耕不辍。在党政机关从事宣传工作40年。工作之余酷爱诗歌,散文,故事创作,其作品散见于《农村大众》《农民文摘》《齐鲁晚报》《泰安日报》《泰山晚报》《襄阳晚报》等报刊。
主播简介
平安是福,原名郑力,青年时代在话剧团工作期间喜欢上了朗诵,离开舞台近四十年了,但是仍然热爱朗诵。2018年退休后,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来,在朗读中寻觅诗意生活,分享了快乐!
往期精选
听见,你内心深处的回声
长风文艺朗诵平台
《长风文艺》编辑部
主 编: 上京风珺
朗诵部: 荆阳 乐乐
编辑部: 上官云儿
校对部: 雪影儿
推广部: 东城西就
投稿邮箱:369889005@qq.com
微信:shangjingfj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