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什么”?(1)

通俗地说,“记忆”是对于一类现象的泛称,是一类“实体”产生的属性,或者,也可以说是它产生的功能现象。自从十八世纪后,一些自以为是的思想家们将它归之为所谓的哲学思想后,人们反而渐渐迷失了对于“记忆现象”进行识别的线索。而在近代,自从归入心理学命题后,同样陷入相类似的困境,因为都渐渐离开了它所依赖的“实体”。“记忆”在作为一个生理学概念后,我们才可以回归到“生命体”自身,了解它到底是依赖于什么样的机制,什么样的实体结构,它是如何发生的,有何意义与效应。

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与“记忆”发生着联系,发生于任何时间点的活动,抛开“心理活动”的自身,我们的肢体活动,饮食起居,复杂度高精准度高的技巧性动作、对于不确定性未来的预测、对于一个复杂的程序性活动的组织、执行与完成过程、不仅仅是精神现象界中的一些东西,依赖于“记忆”为基础,就连我们自身的发生于任何一个局部的生理活动,诸如淋巴细胞对于异物的吞噬活动、细胞的迁移活动以及细胞对于“物质”的捕获活动等等,几乎无一不依赖于“记忆”为基础。

“记忆现象”的结构性实体可能广泛存在于身体任何一个局部的生理实质性结构中,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认知所依赖的神经系统”。或许,我们需要从一个完全崭新的全面的视角,来透视“记忆现象”的实质。

“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记忆”也并非完全是“在输入与输出是完全等同的”。从人类更为广泛的活动而言,类似于“1”等于“1”的完全复制行为,并非“记忆”的全部过程。“导入”与“导出”、“存与取”、“调进与调出”等类似活动,其实质都是“记忆”过程。人类所有的导向性活动,即便在“输入”与“输出上看似并不对等关系”的活动,也同样是“记忆”现象的体现。无论是思考人类的精神现象,抑或思考人类自身生理活动的实质,离开了对于“记忆现象”的思考,都很难寻找到其结果出现的现实基础。

或许,是我们在一种新的视角下,来真正理解这些以往狭义概念的时候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