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楷书写得非常好了,为什么还写“六分半书”?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è,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郑板桥的楷书,早年从欧体楷书入手,其楷书骨力劲拔特点的形成受欧体楷书的影响较深。他将方笔的劲峭与圆笔的灵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藏劲于圆,方圆兼用,收到了骨力劲拔的艺术效果。
郑板桥吸取了黄山谷书法夸张长撇的特点,在用笔上借鉴兰竹的绘画手法,使其撇画更具动态和画意,这是板桥在取法黄山谷书法用笔基础上的大胆创造,
郑板桥深厚的楷书基础,也为他获得行草书及六分半书的艺术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中国书法是源脉相承的艺术,它的审美标准约定俗成。如果抛弃传统,必然背离书法艺术的本体;如果一味啃咬古人尸骨,长不出自家血肉,也不过是一家书奴。
郑板桥深谙其中之道,故尔,他走了“六分半”的途径。不过,他的书法安排得有些过头了:单字看来,总能发现雕琢的迹象;整体看去,又显气韵不够畅达。“六分半”书是中国书法的一支偏师。
郑板桥的楷书写得非常好了,为什么还写“六分半书”,是退步吗?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