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分日想起一首唐诗
01
今天是春分。看见朋友圈里的文人雅士都在歌颂春天。
想起来一首唐诗: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一般人心目中的王昌龄,是边塞诗人。边塞诗人嘛,自然应该是金戈铁马,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样的风格。
确实不假,他留下来180多首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这样的,写军旅生活。所以他才被归为边塞诗人。
比如《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他偏偏还会写闺怨诗,写送别诗。比如《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一起到酒楼去,赊酒小饮。
忽然有梨园掌管乐曲的官员率十余子弟登楼宴饮。
三位诗人回避,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围着小火炉,且看她们表演节目。
一会儿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园女子,珠裹玉饰,摇曳生姿,登上楼来。随即乐曲奏起,演奏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流行歌曲。
过去的流行歌曲,不像现在的这么没文化,都是名人创作。
王昌龄等私下相约定:
“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个高低。今天算是有个机会儿,可以悄悄地听这些歌女们唱歌,谁的诗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就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一道:“我的一首绝句。”
随后一歌女唱道: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伸手画壁:“我的一首绝句。”
又一歌女出场:
“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又伸手画壁,说道:“两首绝句。”
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们竟然没有唱他的诗作,面子上似乎有点下不来。就对王、高二位说:
“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巴人下里’之类不入流的歌曲,那'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之曲,哪是她们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到这个小女子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诗的话,甭客气,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
三个人说笑着等待着。
一会儿,轮到那个梳着双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得意至极,揶揄王昌龄和高适说:
“怎么样,土包子,我说的没错吧!”
三人开怀大笑。
02
回到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古代人早婚,一般十几岁就结婚,所以这里的少妇,一般应该是十几岁,最起码不会超过20岁。不像现在的女孩,开口自我介绍,我是一个27岁的女孩。
27岁,在过去,都是女孩的妈,甚至有可能是女孩的奶奶、外婆了。你还女孩。你张口闭口女孩,你让幼儿园的孩子们情何以堪啊!
不知愁,就是本来没有什么怨愁。但春天来了,春心动,就要起波澜了。所以第二句,春日凝妆上翠楼。打扮好了,登上高楼。其实,过去的建筑技术限制,一般3层楼顶天了,十几米而已,高不到哪里去。你看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塔,在过去都是高层建筑,一般也就是十几米,不会超过30米。30米,搁现在,也就是十层楼而已。所以,这里的楼不在高,在上。
这一登上楼,看到了什么?忽见陌头杨柳色,看见了远处阡陌头上的杨柳嫩芽,完了,心乱了:
悔教夫婿觅封侯。
打什么仗啊,要什么功名啊。还是夫妻恩爱好啊。
此情此景,此心此意,只有李清照的一首词适合解释: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既然春心动,那酒意诗情谁与共?所以只能悔教夫婿觅封侯了。
03
下面是昨天在微博上刷到的内容:
我就想起来当年在青岛,和八戒在一起工作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工作上的事情特别多,我经常半夜给八戒打电话,让他去做一些事情。
八戒苦不堪言,但忌惮于我的淫威。他不敢说。
有一天半夜,我又给八戒电话。很久他才接,估计是故意不接。好不容易接通了,他却说:
领导,我正忙着呢!
我当时一愣:大半夜你不睡觉,忙啥?
后来一想,那时候他刚新婚,血气方刚的年龄。赶紧说:好好,那你忙。你忙先。
后来我再也没有半夜给八戒打电话,都是改成早上5点多给他电话。
04
山东诸城,也就是八戒老家,有个段子,说农村有个小伙,娶了媳妇,有了孩子。两口子忙不开,就让媳妇娘家的妹子过来帮着看孩子。也就是小伙子的小姨子过来当保姆。
过去人家,穷,都是亲戚之间这样互相帮助。
北方农村,没那么多讲究。小孩子学会扶着桌子走路了,大人吃饭,小孩就扶着桌子玩。大人正吃着,小孩子就站着拉了。
农村嘛,没那么多讲究,一般就是大人放下碗筷,给小伙子擦了,拿起馒头窝头继续吃。自己家的小孩子,不脏,连手都不用洗。自己家的孩子,嫌弃啥。
有的更不讲究,直接唤家里的狗,过来给小伙子舔干净。小孩干净了,狗还吃上了热乎的。
这一家就这样,也养了一条狗。狗经常吃热乎的。
这一天,一家子人正吃饭,小孩又拉了。
姐夫就对小姨子说,妹子,去唤狗来。
狗不在堂屋里,妹子就放下碗筷,去院子里唤狗。找来找去,找到柴禾垛,发现两只狗在做不可描述之事。难分难舍那个阶段。
小姨子看看,没办法,就回到堂屋,准备给小外甥擦屁股。
姐夫看到狗没来,就问:妹子,狗唻?
小姨子红了一下脸说:那狗,那狗,正忙着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