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底捞与巴奴的商战,看品牌怎样走得更远

6月1日,巴奴宣布结束了疫情阶段才开启的外卖业务,专注做堂食,忠于“产品主义”,为消费者提供最优的产品体验。海底捞则在最近推出了体量更轻快的“捞派有面儿”、“十八汆”等快餐品牌,寻求多赛道经营。

一匹火锅界的黑马,一位是中国餐饮企业百强第三位的大佬,二者之间的“商战”曾经打的如火如荼,表面上是坚持不同“主义”的竞争,而实则有更深层次的商业逻辑在其中。

餐饮老板内参 小游君 | 文
巴奴的“产品主义”
与海底捞的“服务主义”
对火锅品类比较关注的人可能会了解,行业黑马与业界大佬之间曾经有过一段激烈的“商业”大战,搅动了火锅市场乃至整个餐饮行业,激发了餐饮行业的高段位竞争,其深远影响至今犹在。
▪ 图片来源:网络

这番影响深远的商战,其发端是从一片小小的毛肚开始的。

巴奴创建之初就很重视产品,与西南大学合作,研发出了新的毛肚处理技术,保证了毛肚更加爽口的同时也更加绿色健康。

于是,在市场的验证下,毛肚这款产品的价值顺理成章地凸显出来。

▪ 图片来源:网络

为寻求破局,巴奴的“产品主义”也由此诞生。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虽然海底捞一直以极致的服务体验著称,但并没有提出“服务主义”。海底捞促成了“产品主义”,而“产品主义”反过来“定义”了海底捞的“服务主义”。

为海底捞贴上“服务主义”标签的是巴奴。

开启挑战的也是巴奴。

两个标签:“产品主义”、“服务主义”,不单单是对品牌特色的界定,更是要在消费者的认知当中分割成两块阵营,抓住消费者。

巴奴的敏锐
与海底捞的沉稳

战争的发起往往都有事先征兆,商战也是如此;任何竞争出现转折也常常都是因为某些契机。

巴奴向海底捞发起挑战也是如此。

当时的市场给了业界一个挑战海底捞的机会,大环境下,新生代消费者开始成为主力。他们强调个人隐私,对于海底捞的服务,开始有观点称为“过度式服务”。

当巴奴用“产品主义”为海底捞贴上“服务主义”标签的一刻,第一枪打响。

巴奴的这一打,又准又狠,对标对的精准。

贴上标签,分出阵营,然后直接就打,不给反应时间,不得不说,大有一种“麻袋套头打一顿”的感觉,而海底捞也的确没能一下反应过来。在上座率、等位时长、客单价等重要指标上难得在地区竞争上被其他同行反超。

以“产品主义”为理论武器,巴奴在改门头“巴奴火锅”为“巴奴毛肚火锅”之时,采取了当时在业内极为灵动的打法,直接提出“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之后又通过“减菜单”、“门头升级术”、“自建供应链”、“蜂巢式布局”……做出一系列战略布局。

巴奴的战略是非常成功的,直接将消费者的注意力甚至整个行业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产品主义”与“服务主义”之争上来,同时也拉动火锅品类的热度。

挑战海底捞的品牌有太多,甚至只有三四家门店就会向海底捞发出“叫板”,所以海底捞更多的是以不变应万变。

▪ 图片来源:网络

在海底捞有所回应之后,战争才真的打响,不再是单方面的进攻,单方面的防御,而变得有来有往,异彩纷呈。

海底捞 & 巴奴
商战的门道
外行看热闹,内行见门道。
海底捞与巴奴之间的商战,其意义非常深远。
当中既有不可复制的大环境背景,也有人为因素的超前思考。
如果没有对“过度式服务”的批评声,市场未必会为“产品主义”增大发声;如果没有巴奴杜中兵在创业之初就对产品品质的执着,也不会有“极致产品”的诞生,更不会有巴奴“产品主义”。
商战也不只是竞争,其实也是在相互成就。
海底捞的存在让巴奴有了对标,你来我往的竞争中更能吸引外界的目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巴奴的存在对于海底捞来说就像“鲶鱼效应”,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凡是海底捞与巴奴同时存在的市场,两家店都明显更有活力。
就像杜中兵给出的态度:“有了竞争,员工好、老板好、行业好、顾客好、社会好。所以,要正面面对竞争!”
而对于我们来说,拆解海底捞和巴奴的攻防战,让我们获得更具有战斗力的工具和方法。
也让我们增长品牌认知心智,看到品牌在竞争中成长的规律。
成功不可能简单的复制,但底层逻辑却极具价值。
用学习专家成甲《好好学习—学习本质就是解决问题》一书中“临界知识“的概念讲,底层的商业逻辑就是我们”解释商业问题”、“解决商业问题”以及非常重要的“预测商业问题”的核心知识。
海底捞和巴奴的竞争还没有结束,或许只是预示着整个餐饮行业更大整体提升的开始。
6月18日-6月19日,道哥王新磊为我们带来他精心打磨多年的《道哥品牌观察报告》第三期“海底捞&巴奴“商战””,将详细解析海底捞与巴奴之间数次交锋,双方“交战”中各自采用的战术,及背后的商业逻辑,让我们清晰看到餐饮行业经典的“以弱击强”之战,让我们获得更具有战斗力的工具和方法。
扫描下图二维码报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