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歌舞团: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故乡读书会

  ◆  ◆

  ◆  ◆

余梦楼

  ◆  ◆

岁月留痕

龙凤英:从黄石唱到北京

刘远芳|李洁|阎花

人物小传:

  龙凤英,1937年生,湖北黄冈人,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1958年调到黄石市文化馆。1959年底在参与黄石市歌舞团筹建期间,主演了大冶地方革命民歌《五爱大脚》表演唱,此节目被评为全省优秀节目。此后在市歌舞团工作的三十多年间,一直担任着独唱、领唱及歌剧的主演。1965年参加全省排演的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担任《南泥湾》的独唱。1973年任黄石歌舞团副团长,1992年退休。她三十多年的歌声清脆宛转,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龙凤英饰演杨开慧

从业余走向专业

1937年龙凤英出生在黄冈,在鄂城(今鄂州下同)长大。在她只有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因病过世,家徒四壁,母亲无力抚养家中的几个孩子,就将龙凤英托付给了鄂城一大户人家收养。这户人家待她如同亲生女儿一般,还供她读书。

龙凤英从小就爱唱歌,无论是民歌还是小曲总不离口。解放初期鄂城本地小学组织文艺宣传活动,她凭着一副好嗓子展露天分。当时鄂城县文化馆的文艺干部看到龙凤英的表演甚为喜欢,认为是个好苗子,就经常与她联系,鼓励她参加宣传队,教她排练节目。老师教一句她学唱一句,因模仿力强、记性好、悟性好,听过的旋律能基本记住。她学歌学戏也快,唱得有模有样,很快就成了宣传队的主角。抗美援朝时期,学校排演小歌剧《在鸭绿江上》,她扮演渔家姑娘,还表演独唱《我的丈夫是英雄》;后来参加街道的宣传队,又排演了地方歌剧《刘海砍樵》,饰演《罗汉钱》中的“小飞娥”。

1955年春天,龙凤英被鄂州长江对岸的黄冈县歌剧团选走。两个多月后鄂城县派人去动员她回来,安排在县文化馆担任群众文艺辅导工作,成了一名专业的文艺干部,经常参加演出。除了演唱民歌,还演出了黄梅戏《夫妻观灯》《路遇》,楚戏《思凡》等。到民间采风的时候,有时两个地方的相同民歌会有不同的风格,她都能将旋律和韵味还原得很好,且能惟妙惟俏唱出来,有时还能给曲子升华一下。我们在她家采访的时候,她就现场唱给我们听,如果不细心和没有对旋律的敏感,还真的很难分辨出来。

1957年龙凤英下农村住队,在鄂城沙窝乡收集整理了传统民歌《摘黄瓜》,在当地寻找和培养演员进行辅导,参加了全省汇演,被定为省优秀节目到北京表演。这首歌词在《民间文学》杂志上发表。这一年她被评为“好馆员”,加入了共青团。

1958年初,龙凤英响应国家精减机构人员的号召,离开了鄂城县文化馆,同年八月报考了武钢的程潮铁矿,并被派往大冶铁矿学习电工,学习期间,参加铁矿的文艺活动。这时黄石市总工会的文艺干部下矿组织汇演节目,当时全国农村都在组建人民公社,龙凤英就自己动手找资料写了四段歌颂人民公社的歌词,借用一首山东民歌的调子,编独唱歌曲《公社是桥梁》,自编自演参加汇演,由矿到市到省都受到欢迎。省里定为优秀节目,会后到大型厂矿巡回演出,许多群众学唱,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电台作了报导。这一年她被铁矿授予“钢铁模范”称号,出席了全市的“巧姑娘”大会。此会后黄石与武钢联系,将她调到黄石市文化馆。从此她又回到了自己所热爱的文艺专业。

五爱大脚 崭露头角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黄石,黄石的工人群众渴望着丰富的文化生活,迫切要求看戏、看电影、看文艺作品和听音乐。可是建国初期的黄石,没有专业剧团,只能外请剧团进行演出。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黄石的汉剧团、京剧团等专业剧团应运而生,到了1959年,黄石建立了歌舞团。

黄石市歌舞团的建立,和龙凤英当年领衔演唱的一首歌的引发轰动效应直接相关。1959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湖北省委决定举行一场全省音乐舞蹈、曲艺汇演活动。黄石市抽调文艺骨干30余人,组成黄石市业余文艺代表队,龙凤英也在其中。在挑选节目的时候,选择了大冶师范音乐教师邱钢强改编的一首大冶地方革命民歌《五爱大脚》,编排成一人领唱多人伴唱的表演唱,领唱就是刚调到市文化馆的民歌演员龙凤英。当年9月,黄石业余文艺队奔赴武汉,在刚刚落成的湖北剧院参加全省文艺演出。《五爱大脚》演出结束,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龙凤英和同台其他演员不得不两次出场谢幕,还重演了一小段才收场。演后的几天,黄石代表队的驻地热闹非凡,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省歌舞剧院等专业文艺团体和各地区文艺代表队纷纷前往,要求学习《五爱大脚》。当时的《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都作了报导。《湖北电台》还对龙凤英个人情况和演出效果作了专题录音广播。中国音协武汉分会专业音乐工作者宋运昭在《长江歌声》上发表题为《风趣的歌曲,幽默的表演》的文章,其中写道:“一支非常简单的只有上下两句加上叠唱的大冶革命民歌《五爱大脚》,经过邱刚强和周舟两位同志的改编、龙凤英等同志的表演之后,像一颗晶莹的珍珠一样闪射着夺目的光芒。”

这次全省汇演结束之后,黄石市委、市政府趁热打铁,顺应时代的呼唤,安排文化馆牵头组建歌舞团,1959年11月7日,黄石市歌舞团正式成立。邱刚强从大冶师范调入歌舞团任艺术指导,龙凤英成为歌舞团主力演员,一同在武汉登台的部分演员,也进入黄石市歌舞团,成为首批演员。

1960年5月,全国职工文艺会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湖北省代表团表演了《五爱大脚》,在首都文艺界也引起强烈的反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等接见了全体演员并与他们合影留念。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将这次会演的部分节目拍成纪录片在全国放映,《五爱大脚》被搬上银幕。“一爱那个大脚新年过,说起那大脚笑呵呵,小脚之人真难过,走起路来受折磨,各位那个同志都爱我,爱我这一双好大脚......”,歌词体现了当时革命年代妇女翻身求解放的迫切愿望,幽默风趣,充满时代气息,至今还萦绕在黄石人民的耳边和心中,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东方红,一代人的记忆

龙凤英一生热爱舞台,献身舞台,而让她最不能忘怀的是1965年参演湖北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虽然排练演出只有半年的时间,但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其豪迈气势和壮阔场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观众见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时代经典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指导下编练演出的。共动用了3000多人的庞大阵容,聚集了当年最优秀的艺术家。《东方红》演出之后,全国各省纷纷成立《东方红》指挥部,组织省内最优秀的演员排演《东方红》。

龙凤英至今还记得她是在还地桥演出大型歌舞剧《白毛女》时接到这个任务的。组织上要求她当天返回黄石,然后立刻去武汉剧院找省《东方红》演出指挥部报到。她到了指挥部,才知道他们急需找一名能参演独唱《南泥湾》的女民歌手。指挥部原本安排了省歌剧团的著名歌唱家王玉珍,但是王玉珍又有新的任务,所以要从全省青年演员中挑选一名和王玉珍声线相似有舞台经验的青年演员。龙凤英到指挥部报到后,指挥部很快就安排了一个晚上,有多名女青年演员在剧场进行现场试唱选拔。每人唱一遍《南泥湾》。龙凤英唱过之后,当场指挥部的领导和导演心里就有了底:“嗯,就是她了。”第二天,省文化局就通知黄石文化局和歌舞团说选定留下龙凤英,参演《东方红》中的《南泥湾》独唱。

湖北《东方红》指挥部演职人员一千多人,全员实行军事化管理。龙凤英所在的是演唱连,武汉人艺的青年歌唱家吴雁泽是连长,龙凤英是演唱连地区演员班的班长,演员们同吃同住还同台演出。独唱演员任务重,指挥部对演员提出的要求就是一个字都不许错,一个音都不能跑调。当时还没有很好的扩音设备,对演员的音量也有很高要求,独唱的时候要求坐在剧场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听得清楚,龙凤英圆满完成了任务。因为是独唱和领唱,她的名字还被印在了湖北《东方红》的节目单上。《东方红》近半年的成功演出,使广大群众深受教育,也得到了高品质的艺术享受。武汉市各单位和全省各地县纷纷组织干部群众观看《东方红》。最忙的时候,他们一天连演三场,清晨三点就起来梳头做造型。龙凤英回顾,最难忘最受鼓舞的是周恩来总理在武汉检查工作时看了一场演出,临别时,周总理为湖北《东方红》题了四个字“后来居上”。龙凤英说,那真是青春时光里,最最难忘的一段记忆。

永远乐观,永远热爱生活

黄石市歌舞团三十多年,龙凤英排演过很多精彩的节目。担任过歌舞剧《刘三姐》《红珊瑚》《白毛女》《江姐》《海岛女民兵》《骄杨》《泪血樱花》的女主角。表演的曲艺节目就更多了,有京剧、黄梅戏、楚戏、湖北大鼓、渔鼓、小曲、北京单弦、松滋说鼓,其中1974年大冶玉连环民歌表演唱还曾经到北京参加全国曲艺比赛。她扮演的角色有英雄、有反派,有少女、有大嫂、有奶奶,戏路较宽,也因此任务重,有时候带病演出。曾有一次在台上演出时突然头晕,身不由己,还是同台姐妹们把她扶到了幕后,次日又照常上台演出了。她热爱舞台,见证的了歌舞团的辉煌,也经历了歌舞团的风雨。之所以这么多年不改初心,还因为一次特殊的经历,那是1978年遭遇的一次车祸。

还在病休期间的龙凤英,因急于赴武汉取回订购的演出服装,在鄂城华容区路段出了车祸,她从车上被甩到了路旁的水沟,头部受了重伤。在当地急救后,当晚市文化局、歌舞团去救护车将她接回黄石,先到三医院,人还躺在担架上,满脸是血,被眼科主任陈策良看到,他说龙凤英是群众熟知的演员,应尽可能抢救,并保护好五官。他立即在担架边为龙凤英清洗眼部伤口,内外共缝了四十多针,并转到了一医院重症抢救室。因为是严重脑震荡,在抢救室躺了三天,脱离了危险期才转入病房。后来到武汉同济医院检查,眼科专家说要不是抢救及时、处理到位,轻则破相,难回舞台,重则失明,终身残疾。此后,经治疗、休养,但还是留下了脑震荡的后遗症,虽然慢慢又重上舞台,但经常是带病演出。

回忆起这段经历,龙凤英感慨万千。车祸之后,大家都非常关心她的手术情况,车祸伤到脸,有一阵子,她不想上舞台,想转幕后,黄石宣传、文艺部门的领导就鼓励她,一定要重返舞台;观众也喜欢她,通过书信等各种方式鼓励她,希望她站起来,重新回到舞台为大家歌唱。龙凤英不想辜负大家的信任与喜爱。在一年多之后重返舞台,尽管脸上有伤,但是她的演唱更加充满感情,表演更加投入,声音也充满魅力,历经了沧桑,经历过风雨,她好像彩虹,呈现了更多彩的光芒。多年的努力,龙凤英受到黄石广大观众的称赞,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多次被授予省市荣誉称号。

热爱舞台的人,也是热爱生活的人,退休以后,龙凤英依然保持着活力。她在老年大学教大家唱歌,唱戏,指点大家从发音、吐字、呼气、换气等方面提高,还一字一句为学员点评示范。她是黄石有名的京剧票友,七十多岁时还出演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八十岁唱《苏三起解》。说起唱歌的秘诀,龙凤英说,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心用情,充满感情的表达,永远是最能打动人的,也是最有力量的。对待生活艺术有着这样的爱好热情,对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多么可贵!

龙凤英夫妇(左二、右一)与易发生(右二)、李洁合影

原载东楚晚报2019年11月13日第10版

供稿:黄石市档案馆

〖欢迎阅读〗

韩晓寒:从版画家到影视美术指导

王惠中:醉心书画六十年

恩人啊!你们在哪里?

闲情|不为无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