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会】 刘川|五言绝句粥饭读(七十二)
导言:因近期开始学写五言绝句,故茶余饭后,信手随缘读明清及更早的诗人作品,多涉猎五绝,随记几笔读后感受,且多有演绎发挥,呈与大家,闲读可也,不是赏析与学术研究。请批评指正,候教处:1203068559@qq.com。
——粥饭
送人入金华
严维(唐)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少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读后感】此诗“留白”较多,且有味道。此时:明月夜、清风时;此地:双溪水、八咏楼。我少年时在这里做客,今晚,又送好朋友从这里出发、远游。该有多少往事啊,也该引发多少情思啊?到此却一句不说了。故意留白,敞开想像的空间。何谓留白?按常理应该交代、使叙述完整的部分,而故意空出来一些,交由读者完成。留白在中国艺术创作中常用。如此良辰美景、如许前尘往事,与友分别,是何心情?此诗仅仅交代场景、情境,就作收笔,余味袅袅,诗中无限的人生感触,就从读者自己的阅历与体验中继续“补写”吧!(需要交代一句,留白之法,用好了,作品疏密有度,余味无穷;用得不好,则使作品残缺不全、令人费解或枯槁无味。)
西洞庭包山寺留题
魏源(清)
日落空山中,但闻樵响警。
运斧斫秋云,和烟担过岭。
【读后感】王维《鹿柴》之境界影响深远。后世诸多作品有此味道,魏源此诗也有。前两句所描绘日落时分,空山昏昏,看不见人,只能听见砍柴的斧声,惊动了听者,不正是《鹿柴》前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吗?不同的是,后两句,魏源继续围绕樵人做文章,写他在袅袅烟云里劳作,仿佛砍伐的不是木柴,而是一朵朵秋云,他用担子,把这些砍下来的“云”,和四处腾起的山烟水气一气,担过了山岭。此诗充满了恍惚、迷离、混茫的烟云气。《鹿柴》后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则依旧落在“无人”境界里,一派夕照空林的通明、空透景象。二者相似又不同,所以,将有着深深禅味的《西洞庭包山寺留题》列诗于此,对照阅读,趣味别具。
看舟月
倪元璐(明)
凭栏看舟月,看月何须仰。
水底有青天,舟行月之上。
【读后感】倪元璐七岁时随父舟行,由江心碧水、明月引发诗兴,口占得此。此诗将水作为镜、对称映影的原理阐发得如此好:虽然天上有月,其实不必仰望,俯首看看水中倒影,青天与明月,都在水底,小舟就划行在水月之上。空明、清透、皎洁,有诸多味道。如此良夜,好诗斯一童子得之,何也?抓住了一个“言说”的角度。一个好的发现或入手点,则诗不成也不行啊!
崔兴宗写真咏
王维(唐)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
今时新识人,知君旧时好。
【读后感】要画就画你少年时意气风发的样子!如今的你已经老了!今天新认识你的人,应该借此知道你旧时的骄人风度与堂堂仪表。王维善画,此时是否亲自为朋友崔兴宗写真(画肖像),不得而知。但从诗中看出,王维对朋友崔兴宗的深厚诚切的交情,连朋友年少时的样貌都是那么珍惜与怀念。而“知君旧时好”又仿佛不止是相貌上的,应该还有当年彼此的密切交往、美好回忆。当青春不再,也要把朋友画年轻些,对时光深处,回首一瞥。
相思怨
李冶(唐)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读后感】李冶,字季兰,后为女道士,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此诗写相思之情。并以海水与之比较。比较点有两个:深度,海水虽深,不及相思一小半;广度,海水虽宽广,毕竟有涯际,而相思渺无边际。有此二比,后人也就搁笔罢。世上的痴男女们,情感浓时,的确如此。看似民歌,正是真话,大胆、率真,朴直而出。李冶《相思怨》另有一首“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读来也颇有情致。李冶何以出家为道?在她著名的《八至》里隐约有说,其诗为“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诗中恰恰写到对婚姻、夫妻之情的怀疑与反思。从爱得死去活来的《相思怨》,到刻骨伤心的《八至》,可以看出一个女道士的心历路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