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郁达夫的《饶了她》
我和郁达夫先生来往,是在他已经移家杭州,筑起了风雨茅庐之后。
他每个月终要有一次乃至几次到上海转转,到上海后又终不免要找文艺界朋友聊聊。他喜欢黄仲则,有一个时期我对《两当轩集》也着了迷,见面就听他大谈黄景仁的诗。就在这些谈话里,达夫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很好的。他诚恳、热情,带着点名士风度。但我又觉得在他身上有许多矛盾,似乎始终没有脱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长衫:他对环境抱着强烈的不满,想起来反抗,又不免颓然而止。记得住在上海的时候,他家里挂着一副自己写的对联,录龚定庵诗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语虽沉痛,却不免仍是郁达夫式的沉痛。这种矛盾也常常反映在他的作品里,比如说《她是一个弱女子》吧,这并不是一部好小说,即使在他本人的作品里,也不是一部好小说。达夫自己说过,写这部小说时心境异常恶劣,“因此这一篇小说,大约也将变作我作品之中最恶劣的一篇”。但这个中篇还是反映了郁达夫性格的全部复杂性,而且正因为有这种复杂性,小说才和“文字狱”扯上了不可避免的关系。
达夫的小说很多是描写知识青年的,抒发了当时所谓“时代的苦闷”。《她是一个弱女子》也没有例外。他从生理的苦闷写到社会、政治的苦闷,作为后期作品的一个转折,又想从知识青年写到工人。小说不但涉及了“四·一二”蒋介石大屠杀,还涉及了“一·二八”日本法西斯军人的兽行,然而贯串全篇的却仍然是知识青年无可奈何的苦闷。
冯世芬是他想要创造的正面形象,看上去却很单薄。这部小说于1932 年4 月由湖风书局出版,国民党反动派指为“普罗文艺”,出版不到两个月就禁止发行。湖风书局被封以后,文艺书籍的纸型都转让给现代书局,现代为了躲过检查,就倒填年份,于同年(版权页作1928 年)12 月重印一版,但立刻又被禁止,这回的“罪名”是“妨害善良风俗”。经过交涉,说是删改后可以出版,但指定要删改的却不是那些所谓“妨害善良风俗”的地方。举例来说,原书第十三章说冯世芬留给郑秀岳一包书,“里面都是些她从没有听见过的《共产主义ABC》、《革命妇女》、《洛查·卢森堡书简集》之类的封面印得很有刺激性的书籍。”“检查老爷”大概并不知道洛查·卢森堡是什么人,删改本里只是把《共产主义ABC》去掉。删得最多的是原书第二十章,开头整整去了两页。为了以见一斑,
我只摘录前面二段如下:
新军阀的羊皮下的狼身,终于全部显露出来了。革命告了一个段落之后,革命军阀就不要民众,不要革命的工农兵了。
1927 年4 月11 日的夜半,革命军阀竟派了大军,在闸北南市等处,包围住了总工会的纠察队营部屠杀起来。赤手空拳的上海劳工大众,以用了那样重大的牺牲去向孙传芳残部手里夺来的破旧的枪械,抵抗了一昼夜,结果当然是枪械的全部被夺,和纠察队的全部灭亡。那时候冯世芬的右肩的伤处,还没有完全收口。……
凡是删去的,都是类似的情节,而这就是所谓“妨害善良风俗”的地方。删改本于1933 年12 月重排出版,改书名曰《饶了她》,因为书里人物吴一粟说过:“饶了她,饶了她,她是一个弱女子!”初版书名用的是下半句,删改本用的是上半句。这个书名含义双关,达夫所以选上它,多少带一点讽刺的意味。但这又的确是郁达夫式的反抗。事实上,《饶了她》也并没有真的被“饶”,到了1934 年4 月,国民党反动派又说它“诋毁政府”,不但禁止继续出版,连存书也全部没收了。出尔反尔,这就叫做反动派,懵懂昏庸是一面,残暴蛮横又是一面。我们可以从这里得到很多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