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分裂成了哪些国家?
一战对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有着深远影响,它严重的消弱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力量,俄罗斯、奥匈、德意志、奥斯曼帝国因此瓦解,英法地位下降,美日兴起,促发了半殖民地,殖民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苛刻的战后条约也成为二战爆发的重大诱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诸国中,最为悲情的当属奥匈帝国,战后直接解体成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独立国家,南部地区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余部分被意大利、波兰、保加利亚等国瓜分。作为帝国核心的奥地利仅保留了约8.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仅为1908年全盛期的13%左右,海岸线更是丧失殆尽,使这个战前拥有总排水量达37.2万吨,排行世界第八的海军大国,沦为了没有海军的内陆国。
奥匈帝国地理位置
是什么原因导致奥匈帝国在10时间里,丧失了近90%的领土呢?下来阿越一起来了解下奥匈帝国的前世今生。
奥匈帝国的概况
奥匈帝国的正式名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地”,是一个双元制帝国,由奥地利、匈牙利及直属于帝国中央的波黑三部分组成。前两者是帝国的两个主体,各自内政独立,各有自己的宪法、议会和政府。但拥有共同的君主,在对外关系中是一个整体。
奥匈帝国的疆域地跨中欧、南欧、东欧,国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在当时的欧洲诸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帝国。人口约5135万,仅次于俄罗斯和德意志,位居欧洲第三。兵力庞大,仅次于俄罗斯、德国和法国,位居欧洲第四。军工业发达,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位居世界第四,其中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经济发达,仅次于美国、德国、英国、俄国、法国,位居世界第六。国力极为雄厚,与英、法、德、俄并称为欧洲传统五大强国。
1867年的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能有这等规模,与其统治家族息息相关,哈布斯堡家族号称欧洲最能赚家产的家族。哈布斯堡王朝的奠基人鲁道夫一世,于1273年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很快夺得了奥地利公国,作为家族根基。此后五百多年中这个家族立足于奥地利,通过联姻的手段,摄取了庞大的领地,奠定了奥匈帝国的基础。
1806年,在拿破仑的胁迫下,神罗宣告解散,前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早于1804年整合各哈布斯堡领地,改称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以回应拿破仑称帝。1815年,反法同盟在滑铁卢战役击败拿破仑后,原神罗地区组建了一个奥地利帝国为首的德意志邦联。不过,奥地利的统治地位遭到来自北部的普鲁士王国的挑战,因此这个邦联结构很是松散。
1866年,普鲁士与奥地利之间因争夺统一德意志的领导权而爆发战争,结果奥地利被普鲁士打败,邦联瓦解,普鲁士王国成功地获取对北德意志邦联支配权。战败的奥地利为应对普鲁士及国内问题,不得不于次年将自己改组为二元帝国,也就是奥匈帝国。
复杂的国内民族问题
奥匈帝国表面虽然光鲜,内部却隐患重重。与通过战争获得统一的德国,及长期中央集权的法国不同,奥匈帝国的大多数领土是哈布斯堡家族通过联姻手段继承而来的,这从奥匈帝国皇帝的头衔就可以看出。如一战的发起者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头衔为:受上帝护佑的奥地利皇帝;匈牙利和波希米亚,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加里西亚和罗多莫里亚,伊利里亚,伦巴第和威尼斯的国王;耶路撒冷国王;奥地利公爵;托斯卡纳和克拉科夫大公;洛林,萨尔茨堡,施蒂利亚,克恩滕,卡尼鄂拉和布克维纳公爵;尼伯龙根大侯爵;摩拉维亚伯爵;上,下西里西亚,摩德纳,帕尔马,皮亚琴察,拉古扎和萨拉公爵等等。
奥匈帝国国内民族人口占比及宗教信仰情况
这长长的一串看得人实在是崩溃,同时也预示着奥匈帝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各异的多民族帝国。更为关键的是这个帝国不存在起主导作用主体民族,在帝国的两个部分起支配作用的两个民族,非但在全国范围内不占统治地位,连在各自区域内部也没能占到半数以上。
电影《茜茜公主》里面,茜茜公主的婆婆问她:“你会几种语言?”茜茜公主回答:“德语和俄语。”结果换来婆婆严厉的指责:“这太少了。作为皇后,你至少要会5种语言。”这并不是婆婆的刁难,而是奥匈帝国内部情况的真实写照。
奥匈帝国内部主要民族分布情况
更要命的是,这些民族没有一个好惹,许多地区民族主义思想不断加强,纷纷要求在帝国内部获取更大的自主权,叛乱不断。奥地利帝国改组为奥匈帝国,就是帝国皇帝被迫对国内的第二大民族匈牙利人妥协的结果。获得与奥地利同等地位的匈牙利人,也不得不对境内的克罗地亚人做出妥协,允许其成立自治王国。而塞尔维亚人则想加入塞尔维亚王国。
导火索
导致奥匈帝国走向瓦解的导火索,疑是发生于1914年的,引爆一战的“萨拉热窝事件”。皇储被刺杀,激起了年迈的约瑟夫一世无限怒火,在德、意的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英、法、俄等与塞尔维亚结盟的协约国集团成员,随即也对同盟国集团宣战,一战正式爆发。
一战爆发后,奥匈帝国的战场主要在东线和南线,对手为沙俄、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国,相较于德国面临的敌人,对手较弱,但即便如此在整个一战期间,奥军的表现也缺善可陈,甚至没有制定过战略计划,战线打到哪算哪。综合来说,表现也就比意军稍稍好些。
最致命的根源还在于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杂烩帝国,内部的常用语言就多达二十几种,语言得不统一给奥匈帝国军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奥军内部分成德语军团和匈牙利语军团,不管你是捷克人,波兰人,还是克罗地亚人,只要是奥地利部分征召的士兵,就全部编入德语军团,在匈牙利部分征召的士兵就全部编入匈牙利语军团,如此一来就导致军队内部交流困难,相互之间鸡同鸭讲时有发生,如此还怎么打仗。
一战时的奥匈帝国
所以当德军陷入两线作战、意大利“反水”后,内部民族矛盾严重的奥匈帝国开始连吃败仗。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卡尔一世,在1916年登基后,立即派出使节秘密地与协约国成员进行接触,希望能以“体面”的方式退出战争。英、法等国对此欢迎态度,反倒是战争中表现拉胯的“二五仔”意大利一意刁难,要求奥匈帝国割让整个沿海地区给自己,这自然不被奥匈帝国所接受。
与此同时,奥匈帝国与协约国密谈的内容被泄露,卡尔一世遭到德皇威廉二世的责难。两相交加之下,卡尔一世不得不终止谈判,奥匈帝国跟协约国停战的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解体时刻
1918年夏,战事对同盟国越来越不利,奥匈帝国对各地的约束也越来越弱。被压迫数百年的各民族,看到了独立建国的希望,哪还愿意再做二等公民。于是乎,一战还没结束,奥匈帝国的各民族区域便纷纷宣布独立,相继退出战争。
1918年10月28日捷克首先宣布独立,匈牙利随即跟进。
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达成停火协议,但为时已晚。11日,卡尔一世被奥地利推翻,盛极一时的奥匈帝国覆灭。
战后分崩离析的奥匈帝国
1919年9月10日,奥地利共和国与协约国集团在圣日耳曼昂莱签订条约,规定:包含大部分德语地区的奥地利承认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南斯拉夫王国独立;奥地利将卡尼奥拉和卡林西亚两省的部分地区以及奥地利滨海区和南蒂罗尔割让给意大利;布科维纳、特兰西瓦尼亚划归罗马尼亚。
《圣日耳曼条约》的生效,宣告奥匈帝国正式解体。
今天在奥匈帝国的故地上,除划归罗马尼亚、意大利、塞尔维亚、波兰、乌克兰外,还建立起了八个独立国家,他们是: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