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社火元宵节专刊
卷首语:正宁的社火精彩绝伦,正宁的元宵节缤纷多彩,欣赏过红红火火的正宁社火,观看完璀璨烂漫的元宵烟花,这一期"正宁三区人才文化圈"自然是要做一期元宵社火的专刊了,只是身处琐屑,杂事缠身,加之图量大,题材广,整理十分费时费力,所以这一期文章也有点珊珊来迟,在此先向期待的朋友们说声抱歉!!
开场篇:元宵锣鼓洗城乡,正宁社火叼爆天!
社火是春节期间各地民间一种自演自娱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来源于民间对土地与火的崇拜。古人认为:“社”就是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人文丰富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时代的人们认为,火是人世间的一种神物,也是有灵性的东西,所以产生了对火的崇拜,形成了尚火观念,产生了祭祀社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乐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正宁乃周祖故里,历史悠久,传承丰富,正宁社火更 是 包罗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形式多样表更现手法;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正宁县文广局借风使力,进一步把乡村文化建设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并把“发掘传承,促进乡村社火文化建设”作为2018年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春节前就专门购制十副社火箱做为奖品,在全县范围内发起了“祥犬献瑞文化正宁”的社火大练兵。”
2018年正宁人最好的看点是社火,2018年最好的社火奖集结在一起“闹元宵”。勤劳勇敢的正宁人民,历来以精致勤勉著称的正宁人,可以把耕地像绣花一样打理的诗韵飘香,可以把臊子面做的如花绽放,在社火文化的发扬和继承中,各地群众更是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把深厚的黄土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打造出一批烩脍炙人口的文艺新精品。
元宵来了,社火来了,正宁县文化广场人山人海,各单位、各机构的职工领导,演出的群众,观赏的群众,三教九流、男女老少,能来的都来了!激情的锣鼓声响起来,主持人悦耳的解说词荡气回肠,昔日朴实的庄稼汉子浓妆华冠闪亮登场,看啊,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穿上社火服就是不一样,打上彩妆就是不一样,使劲的臭美吧,使劲的疯狂,无节操的亮骚吧!开心的鼓掌和肆意的笑声织就哗啦啦的海洋。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柳木腿——铡包勉》变了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老鼠娶媳妇》把广场周边的树木都看的要笑出泪光;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宫河好姊妹社火队的《幸福生活在“甜”头》,包容着士农工商,展现着快乐和详,是小品、是哑剧,是剧情丰富的文章……这小小的手机屏,这短短的时光,金星狼笨拙的笔端又一时如何解说,如何能把这不尽快乐全盘分享!
元宵使出浑身的解数汇聚成隆昌盛世的元宵,群艺演员使出浑身的解数表现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魅力,金星狼也想使尽浑身解数打造这期元宵的专题文章,奈何文字的表达总难以尽致,图片的展示只是平面的二维影像,而那满场嚣闹的锣鼓声,从手机的喇叭里传出时,也会大大变样,但有胜于无,尽力的收录不能私藏,金星狼心头依荡漾着元宵的灯鼓,走不出节庆,走不出故乡,数百张的狂拍因光与方位的关系不能尽兴,却依然需要分类以便阅读分享。
本期专刊因权限受限,总括为一篇长帖展示,分为开场篇、脸谱篇、故事篇、烟火篇、服务篇、扩展阅读篇和乡村篇共七个章节,因图片过多, 且加载有短视频,建议大家在WIFI状态下阅读,造成手机欠费可别责怪金星狼哟,呵呵,记得关注本号和分享朋友圈哟!
脸谱篇:今日台上明星 尽是乡里乡亲
四海欢歌颂盛世,莺歌燕舞闹新春。
万维天下人为本,喜闻乐见最开心。
且看这些朴实的面孔,这些憨厚亲近的乡亲,记录他们的瞬间,只是为了留下片刻的感动和永久的开心!
第二篇:故事卷——正宁县2018年新春社火展演
A:时代社火——幸福生活在“甜”头
视频简介:宫河镇好姊妹社火队是一支具有自编自导能力的全能团队,团队的前身即宫河镇好姊妹舞蹈队,本团队曾编导过《婆婆也是妈》、《老俩口学毛选》等许多深为县域民众喜爱的小品剧,这次带来的《幸福生活在“甜”头》同样是一大亮点,编导王春宵说:该剧目开场集体亮相,后序次演绎,第一节绣女所展示的主题是《绣金匾》,表达对伟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代的感恩;第二节前面两个老人,后面两个医护人员,表达的是老年保健;第三节是展示的是富民产业,担挑药材、烤烟、苹果、辣子、玉米等,展示新兴农业经济;第四节表达的是敬老爱亲;第五节是零彩礼。整体表达了正宁人民的幸福生活与对美好追求。
B:广场元宵节目简介:
1、山河镇西关村社火队《丑公丑婆闹元宵》
2、周家镇下冯村社火队《天官赐福》
3、山河镇蔡峪村社火队《三英战吕布》
4、周家镇木偶传习所《老鼠娶亲》
5、湫头镇双佛堂村社火队《鹦鸽搬兵》
6、西坡镇西坡村新时代舞蹈队《拥军花鼓》
7、榆林子镇党家村社火队《柳木腿——铡包勉》
8、永和镇安兴村社火队《孙猴盗桃》
9、周家镇惠家塬村社火队《二进宫》
10、山河镇蔡峪村社火队《五雷阵》
11、周家镇下冯村社火队《三请诸葛》
12、宫河镇好姊妹社火队《幸福生活在“甜”头》
13、宫河镇雷村社火队《孙武子打麻鞭》
14、山河镇佑苏村“黄土情”社火队《四红灯》
15、宫河镇南堡子社火队《黑虎灵官》
第四篇:十九大春风溢全城 火树银花入梦境
火树银花不夜天,
正宁百姓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全民共骈阗?
元宵盛况喜空前!
元宵共赏灯
文/李妍鸿
冲霄焰火响如雷,天女散花玉宇开。
炮绽元宵星耀塔,灯妆夜市月辉台。
缤纷绝艳佳人醉,多彩璨妍君子呆。
盛世春光旖旎处,乾坤喜庆吉祥来。
元 夕
文/朱克雄
火树千光照,银花长夜开。
冰轮天上转,仙乐世间来。
月影沈寒水,春风醉雪梅。
脚留黄土地,心向玉瑶台。
第五篇:幸福元宵乐全城,服务保障大家庭
注视前台,莫忘幕后的英雄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生活大家乐!
春风吹,社鼓擂,台上台下齐欢腾!
扩展阅读篇:文化传承是幸福生活之源
看过许多精彩纷呈的图片,大家是不是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视觉小疲劳?没关系,下面转载两篇有关正宁社火的美文,放慢图片穿插的节奏,让大家的阅读变得轻松一点:
正宁社火赋
文/师正伟
万里河山铺锦绣,满城笙管乐太平。大红灯笼高高挂,美丽正宁放光彩。正月十五耍社火,农耕文化传古韵。政府馈赠文化大餐兮,群众乐开怀!
汉唐社火,传承至今,年年都闹,久传不衰。正月新春社火欢,男女老少乐翻天。十镇百村争桂冠,俊男靓女竞风流。时值午时,正宁县城,流光溢彩。十里长街,观者如潮。彩旗前导,锣鼓伴奏。燃火挑灯,鸣放鞭炮,暄欢腾之气氛。风吹灯笼嘟噜转,男女老少齐打扮,手持道具上台前,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社火曲子唱心田。壮哉,正宁社火!
黄帝故里,人文古县。霞光与彩翼共舞,鼓点与足音共鸣。祈福纳祥兮,万民同乐。朱砂消灾兮,神砂驱鬼邪;期五谷丰登兮,盼国泰民安;愿风调雨顺兮,享福寿康宁;喜百事遂心兮,庆人心和善。百头狮子展豪气,两条彩龙腾祥云。打欢庆鼓兮向天歌,敲喜乐铙兮动地魂。看旌旗猎猎兮昭凯旋,号角呜呜兮卷征尘。车马地故事,高跷芯子舞,旱船龙套大头娃,各显其能展风采。秧歌舞兮巾帼秀,锣鼓敲兮壮士还。盛哉,正宁社火!
地摊社火最热闹,巧嘴“春官”前面跑,触景生情,见男说男象“潘安”,见女说女赛“貂蝉”,即席发挥,妙语连珠,逗得路人捧腹笑。划旱船,跑龙套,阵势庞大队列整,有分有合变化快,源于古典,来于创新,内容健康,趣味盎然。“害婆娘”、“蛮老汉”,扎包头,梳发髻,插簪子,穿靴子,时而亲昵逗趣,时而追逐闹气,一颦一笑,幽默滑稽。百变脸谱,爱憎分明,红白辩忠奸,蓝绿分鬼神。高跷也叫“柳木腿”,高腿低腿,自倒自起,跳墙跨凳,都有绝技,浑然一体,穿来梭去,表演自如,犹如燕飞,叹为观止。孙悟空、猪八戒,耐不住寂寞下凡间,《柜中缘》中的小淘气,《三滴血》中的晋信书,赶来助兴凑热闹,神话历史尽装扮,现实当代屡创新。车故事,最好看,亭台楼阁在眼前,前厅后厅分两边,花束明镜当中悬。《打镇台》《白蛇传》《火焰驹》《三娘教子》《铡美案》,一场一景都是戏。巨龙昂首舞,高耸低下,气势恢宏,上下滚翻,蜿蜒腾飞,甚是壮观。狮子威风跳,首尾兼顾,配合默契,滚翻旋转,腾跃搔痒,活灵活现,诙谐滑稽,让人忍俊不禁。美哉,正宁社火!
春风开启三阳泰,德政滋润万民心。元宵到,花灯俏,社火闹,汤圆笑,月儿皎。文化奇葩,汉唐风韵,集天地之精华,凝日月之光辉,汇人类之精髓,爽心悦目。古老的形式,延续着历史的憧憬;欢乐的秧歌,舞动着新春的祝福。社火文化,曰臻完美,传承创新,发扬广大。不亦乐乎!
花木向阳春不老,人民跟党富无穷。国富强,人欢美,倡改革,颂发展。愿我正宁,共沐和风,播种希望,共迎盛世,再创辉煌!
噫吁呼,触景生情。歌之,赋之,正宁社火魂!
浅谈正宁社火的表演艺术
文/王天宁
社火,是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正宁县人历来把“社火”叫“故事”,顾名思义,是说“社火”的内容与“故事”一样,生动有趣。正宁民间把闹社火叫“耍故事”,跑社火叫“摆社火”。古往今来,正宁人对“社火”这一文化娱乐活动情有独钟,年年都闹,久传不衰。近年来,每逢春节,政府也从资金上予以扶持,机关单位、个体户也多有赞助,使社火这一活动越闹越红火。
在远古时代,每当严冬已尽、冰雪初融、大地复苏之时,先民们就杀猪宰羊,用自己获得的劳动果实,祭祀“神灵”,祭祀祖先。此时,终年劳累的原始先民有了歇息的机会,他们欣喜若狂,就把自己“打扮”一下,在脸上涂上朱砂,把鸟羽扎缚在头上,大喊大叫,狂蹦乱跳。这便是人类最早的社火。社火起源于火,发展于社,远古时代,火的出现,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荒蛮生活,人们对火奉若神明。因此,每遇灾害、瘟疫就“施烟火及作金钢力士以逐疫”。“社”,古指土地神,《白虎通义·社稷》记载:“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郑玄作注:“后土,社也。”以后为便于祭祀土地神,又称谓社为地域区划小的单位。《管子·乘马》曰:“方六里,为社。”即方圆6里为一社。以社为单位“击器而歌,围火而舞”,故称社火。由此可知,从古到今,社火都有祭祀、祝福之意。
社火这一活动虽然千秋万代地流传了下来,但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演变,其形式、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时代赋予社火以新的内容。“文化大革命”期间,古代剧目停演,社火也被斥为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四旧之一,被禁演。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火这一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才得到恢复。现时,社火从根本上摒弃了对“神”的崇拜和对祖先的祭祀,纯粹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民俗。它既弘扬了传统文化,也赞美了新时代、新风貌。它庆祝上年丰收,预祝来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槽头兴旺,人们无病无灾、生活幸福美满。它在形式上,已经不是简单的跳跳唱唱:在阵容上,它以彩旗前导,用锣鼓伴奏、燃火挑灯、鸣放鞭炮来渲染气氛;在表演技巧上,将音乐、舞蹈、戏曲、体育、美术、杂耍融为一体,显得粗犷、豪放、活泼、风趣、滑稽、诙谐。因此,群众喜闻乐见,每逢演出,观者如潮。
正宁人刚交上正月就闹社火,元宵节这一天最热闹, 到正月23日才结束。而在一些在大的乡(镇)、村子,提前两三月就开始酝酿,到11月、腊月,就由有专长或热心这一活动的“社火头”组织排练,村民们对这一活动都很支持,踊跃报名参加。社火阵容可大可小,灵活自如,男女不限,老少皆宜。演出的时间白天晚上都行。演出场所要求也不严格,街道、村庄、机关单位、田野广场、群众院落都可作为表演场所。
一、正宁社火的表演形式。正宁社火的表演形式,和陇东地区各县的社火大致一样,主要有彩旗队、锣鼓队、车故事、马故事、地故事、高跷、芯子、跑旱船、霸王鞭、秧歌、狮子舞、龙灯舞、跑驴、大头娃娃等。
1、彩旗队。手执各色彩旗,有的旗上绣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四字吉言,大多数无字。
2、锣鼓队。主要为太平鼓队,后边还有腰鼓队。太平鼓队少则十余对,多则六十余对。太平鼓节奏鲜明、变化多样,鼓手个个身着艳服,束腰紧身,英姿飒爽。
3、车故事,即在车上表演的故事。就是用木椽在汽车上搭成亭台、楼阁架子,然后用花布、花束、明镜、丝穗等精心装饰一新,视社火内容,有的分前厅后厅,有的也不分。演员可多可少,一车可表演一出戏里边的某一场景,也可表演两出戏里的两个场景。人们从演员简单的造型中,一眼就可看出是某一出戏的某一情节或其中的表达的某种意思。经常登上车故事演出的戏有《打镇台》、《白蛇传》、《三娘教子》、《铡美案》、《黄鹤楼》等。还有创新内容的《三个代表暖人心》、《只生一个好》等。2001年,庆阳地区举办香包节,正宁县文化教育系统以“赵邦清教民稼穑”为内容装扮的故事车,获得了一等奖。有时,人们还在车上做一大型模型,宣传展示本行业取得的显著成绩。车故事用的车不能太少,太少显得单调、乏味,车多了阵容强大,表演的内容多样,显得非常壮观。
4、马故事,即骑在马、骡、驴身上表演的故事。演员一人一马,在马身上要手持兵器,每人做出一种固定的姿势。这样,人们从表演者的脸谱和兵器上便可分辨出名堂来。
5、地故事,正宁人叫“跑社火”,就是在“地上”表演的故事。这种“故事”适宜晚上表演,家庭院落、机关单位院子、街道、打麦场都可作为表演场地。地故事在内容上源于古典传说,也有自编自演的创作节目。地故事的演出,由演员根据情节,依次按不同的队列出场表演,队伍变化灵活,有分有合。演出过程要灯火通明、焰火助兴。有时还将杂耍、武术融入其中。在有些地方,还挑选一“巧嘴人”扮成“春官”说几句顺口溜。例如,见男说男象“潘安”,见女说女赛“貂蝉”。在饭店酒店门前耍社火,就说:“你家酒菜十里香,好象天上玉琼浆,过路君子喝一口,永生永世也难忘。”把众人逗得捧腹大笑,开心至极。在此类“故事”中,常见的还有“害婆娘”(丑婆)和“蛮老汉”(丑汉),也是最逗趣,最有意思的。这一对角色均由社火队里性情活泼、幽默,有较强表演能力的男性表演。“害婆娘”手里拿着棒槌或苕帚,耳坠两个大红辣椒或大红爆竹,脸蛋涂得红红的,嘴唇上涂着一层厚厚的口红,嘴角点一颗大黑痣,戴一头假发髻,发髻在脑勺后高高翘起,髻梢上插一枝花,上下颤悠,十分可笑。“蛮老汉”的脸画得越“蛮”越好,手拿一杆长长的旱烟袋,时吸时停,头戴一顶大小很不相宜的帽子。“害婆娘”和“蛮老汉”是一对“活宝”,两人相互逗趣,时而互相追逐,时而故作哭笑,一颦一笑,都显得十分幽默、滑稽。他们在“故事”队伍中自由穿插,往来自如,随意表演,使整场演出气氛异常活跃。
6、踩高跷,正宁人叫“走柳木腿”。在《列子·说符》中对高跷曾有过记载,民间还流传着高跷起源的故事:春秋战国时,以滑稽著称的晏婴,一次出使邻国,邻国人笑他的身材矮小,他就装了一双木腿,顿时“高大”了起来,弄得邻国君臣啼笑皆非,他又借题发挥把邻国君臣挖苦了一顿,使得他们自讨无趣、狼狈不堪。人们说踩高跷的风俗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表演踩高跷时,将制作的“木腿”紧缚在演员的腿上,腿两边都设计有踏脚的“踏板”,使演员的腿脚牢系“木腿”上,浑然一体,便于自由走动。“柳木腿”分“三尺腿”、“四尺腿”、“五尺腿”3种。技术精湛的人走高腿,技术拙劣的人走低腿。技术高超的表演者能自倒自起,跳墙跨凳。高跷表演的内容多是戏剧人物造型,如《白蛇传》、《火焰驹》、《回荆州》等,也有扮演丑角的,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如《柜中缘》中的小淘气,《屠夫状元》中的胡三,《三滴血》中的晋信书等,动作夸张,惹人发笑。踩高跷演员的化妆比较粗糙、滑稽、荒诞,只要稍微形象一点,观者能明白其中意思最行了。
7、芯子,正宁人俗称“梢子”。意思是说,其表演高而惊险,犹如在树梢上表演。这类社火是衡量社火队水平的标志。这种社火,过去多用木料作为制作材料,安装在牛马车或骡车上。现在选用钢筋材料,既安全又保险,安装在汽车、拖拉机上。人物造型比以前更为逼真,服饰比以前更为华丽,表演也更为玄妙,以“奇”、“险”、“难”取胜,令人叹为观止。演员以挑选10岁左右小孩为最佳,由锣鼓伴奏,不说不唱,做一固定造型。表演的内容也是戏剧或典故中的某一情节,如“天女散花”、“天官赐福”、“黑熊盗桃”、“三打白骨精”等。
8、跑旱船,也叫踩“旱船”、“莲船”、“彩船”,是正宁秧歌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船体用木棍或竹棍结扎成型,用彩色绸缎或彩纸装饰一新,还要插上彩花。在夜晚表演必须挂红纱灯。船体象征水的部位,长约5到7尺,宽3尺左右。演员多是穿红着绿的青年妇女。按表演者身材的高低,用白布或彩色布围起来,但不能把演员脚露出来。把船体从演员身上套入,双手扶住船的两沿,由一名老艄公摇橹,进行划船表演。船时而微微划动,徐徐前进仿佛船随水漂流,时而左右摇荡,大起大落,犹如船在搏击风浪。类似跑旱船的活动还有“跑驴”,也是用竹、木制作成可爱的驴形,一人扮作妙龄佳人,另一个扮作赶驴青年,演出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剧情。
9、秧歌,正宁人叫“扭秧歌”。演出时有小鼓、小锣、小钹伴奏,边走边扭。秧歌原是陕北的一种娱乐活动,1936年至1937年间传入新正县。当时的秧歌主要以反映“边区大生产”为主要内容,演出的节目有《兄妹开荒》、《转变二流子》等。1942年陕甘宁边区出现了蓬蓬勃勃的群众性“新秧歌运动”,创造出许多具有革命内容,形式朴实健康的新秧歌,被当时的边区群众称为“斗争秧歌”、“翻身秧歌”,充分反映了边区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喜悦心情。演出时男女不限,参演的人越多越好。演出服装或借或买,化妆要求不太严格。可走街串乡,也可设地摊演出。一般演出的时间是节假日或过大年时。近年来,中小学组织腰鼓队,演员多达数百人,承担了节日助兴和迎送贵宾等大型活动的演出任务。
10、狮子舞,正宁人也叫“耍狮子”。耍狮子在正宁历史悠久,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制作“狮子”时,先用竹子或木棍扎成骨架,用纸糊上,再让画工画成“狮子”。现在多是用购买来的现成的“狮子”道具,色彩、造型更为逼真。演出时,一头“狮子”需要3个男青年演员来表演,1人手执绣球引领,2人藏在“狮子”空腹中,必须配合默契。较常见的表演内容有“狮子滚绣球”、“勇士戏狮”、“群狮戏”、“狮子带仔”等。11、龙灯舞,正宁人也叫“耍龙”、“耍龙灯”。据《春秋寒露》记载,它起源于汉代,经历朝而不衰。龙的形象各有特色,“龙”长约数丈,分数节,每节用撑竿撑起,由数名演员表演,随鼓乐踩鼓点,擎撑杆自由舞动,急而高耸,忽而低下,上下滚翻,蜿蜒腾飞,甚是壮观。
二、正宁社火的表演艺术
第一,通过形象的脸谱体现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社火脸谱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其造型、色彩及绘制工艺独具地方特色。社火脸谱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造型奇特,大胆夸张,注重形神兼备;装饰纹样种类繁多,形象鲜明;色彩浓烈,古朴稳重,表现力强。脸谱来源于生活:生活上常常形容人的脸色的变化,比如说:吓得煞白,臊得通红,晒得漆黑,生病的人形容脸色蜡黄等等。脸谱就是把这种夸张的说法,再用夸张的手法画在脸上。用来描写人物的正直、刚烈。常常画红脸,比如关羽。奸险狡诈之人如曹操,常画白脸,而铁面无私的包公形象则用黑脸来代表,等等。各种人物的脸谱有一定的规矩。运用脸谱,既表述了剧情的需要,也便于了人民群众的欣赏。如马社火中,用桃子装饰孙悟空的脸谱,在黄帝脸谱额上画白云托日,表示功冠日月,在刚直的黑脸包公额上画月牙,表示肝胆照日月。 地故事中,“害婆娘”手里拿着棒槌或苕帚,耳坠两个大红辣椒或大红爆竹,脸蛋涂得红红的,嘴唇上涂着一层厚厚的口红,嘴角点一颗大黑痣,戴一头假发髻,发髻在脑勺后高高翘起,髻梢上插一枝花,上下颤悠,十分可笑。“而且这种简化应用脸谱装饰来塑造角色的手法,丰富和增强了社火的感染力,更鲜明的反映中国美术的哲学观念。
第二,通过特定的服式来定位人物的角色。正宁社火根据本身娱乐性的需要,在服饰搭配中运用了红、黄、绿等部分高纯度色的对比和渲染。如社火中以大红的彩被面做披衫,灵官及武士头部插有的黄彩纸,彩鞭上艺术花簇的装饰。尤其是马社火的装扮,部分地方为了角色的需要而借用老年人的绸缎寿衣,是出于祈福长寿,或是古人极大所能的娱乐?跑旱船中,把船体用木棍或竹棍结扎成型,用彩色绸缎或彩纸装饰一新,还要插上彩花。在夜晚表演必须挂红纱灯。扎糊船时要使船头船尾翘起来。演员多是穿红着绿的青年妇女。按表演者身材的高低,用白布或彩色布围起来,但不能把演员脚露出来。“耍狮子”中,舞狮队伍穿一样的彩裤鞋帽,腰束一条带子,刀棒齐备,威武非常。以上这些,都是社火所依赖的精神内涵。
第三,通过精心设计的动作造型,形成故事组合。社火在角色动作设定时都有一个固定的造型,其指义和代表性都是与角色形象、剧情紧密联系的。如持鞭、持印、撑枪和拿扇等,还有在敬神中双手平举前方稳持“神香”的姿态。这些固定姿态都能使人们联想到石窟艺术、庙宇雕像中的夸张动作,他们应该都是同出一辙。另一方面,动作和脸谱的结合暗含了角色在与戏曲融合中变形手法虚拟性的应用,在与祭祀结合中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观一脉相承,在形﹑神中呈现了角色的神韵与本质,这种动作也是人们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和夸张的结果,再现了民众的审美趋向和精神生命力。这种艺术是一种具有朴拙美的艺术,就像有位学者说的那样:“一切天然的自在的东西都不会俗的,粗鲁不是俗,愚陋不是俗,呆板也不是俗。”
三、正宁社火对当地人文发展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说,通过参与社火表演,使秧歌、舞龙、耍狮这些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各乡、各村之间达到了文化、感情的沟通交流,营造了亲睦祥和的气氛,培养了合作、亲善、奉献的人文风尚,同时,社火表演除却自身艺术的再现外,同时刺激了一系列的消费,以吃喝、购物为主的经济模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从消极的方面来说,社火表演过程中,使某些带有封建色彩和低级趣味的节目时常演出,作为组织者只贪图了商业化的运做,而忽略了它的教育作用,致使社火剧目生机黯然。
四、正宁社火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正宁社火,作为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形式已深深扎根于本土,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它们在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和其它民间美术形式一样受到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电影、电视等视觉感官的工业品崛起和被广泛利用,逐渐削减了关注习俗活动的人群,还有电脑技术的介入等造成社火制作倾向简单而变的庸俗,减弱了其鲜活的个性。其次,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是民族特征与个性最鲜明的表现,但由于认识上的种种误区及盲点,现代大潮中的社火“把式”青黄不接,对民俗精神内质有深刻理解并具备丰富制作经验的民间艺人在减少,而青少年却越来越远离社会习俗活动,不能有效发展和继承这门民间艺术,使得社火传承后继无人。另外,还存在对社火内容的挖掘、整理以及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挖掘并弘扬社火这种传统民俗艺术是一项迫切的工程,首先,政府部门要参与倡导,作为正确引导,笔者认为首要是通过科普教育,端正农民兄弟的心态,把活动主要定位在娱乐上,要树立勤劳起家的致富观,多为农民创造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通过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就业思想,培养敬业精神、开创致富门路,带领他们合法经营、勤劳致富。文化馆、文化站等部门应加强组织,鼓励引导当地社火向良性发展,从各方面进行调动农民艺人的积极性。其次,作为社会文化形态的一部分,应引导媒体广告方面的参与,但应极力避免进行商业化的炒作操作,以让更多的群众熟悉并参与这项习俗活动。第三,要加大对民间艺术人才的培养,对各地的社火艺人进行调查摸底,进行培训提高,并培养一批青年艺人作为接班人,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传承下来。
总之, 正宁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热闹红火,它是绽放在农村文化艺术园地的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随着时代的进步,社火这一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也必然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它在弘扬先进文化、宣扬新生事物、激发人们情绪、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作为民间美术形式的一种,作为文化艺术形态,大家有理由重视和保护这些民俗文化,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更加辉煌。
乡村篇:天下人民俱欢颜,美丽乡村在眼前
在城市华灯琳琅,歌舞升平的开明盛世,城乡一体化的春风早已吹进寻常小山村,正宁社火从乡村走来,又回归到乡村,那散布两塬一川的沟沟峁峁,是社火的发源地,更是社火的展演场,在县城大闹社火的同时,正宁的许多村镇,也正以镇为单位,以村为单位,甚至由一些民间团集组织起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让锣鼓声响彻各地。
金星狼受一些乡村邀请做社火网络宣报,因个人能力及时间关系,未能及时详进的满足各方的盛请之邀,深表遗憾,在此就自采和朋友转发的图片作简单梳理,发布乡村篇给网络朋友们欣赏,同时以此向努力于乡村文化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表达歉意,并祝愿正宁社火发扬光大,朋友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1、乡村社火之山河镇移风篇
遗风社火是正月十四日(3月1日)在移风村广场举办的,得到地方党政集和县域文化工作者的有力支持,人气高涨,盛况空前,是面向全体村民的一次文化盛宴。
2、乡村社火之永和镇罗沟圈篇
罗沟圈地处南罗路与211国道交口处,新农村建设超前,文化工作也一直走在乡镇前列,今年的元宵节文化展演在元宵节当天进行,下面的图片是网友转来的手机图,像素低点,但并不影响我们对节庆中农村文化活动的欣赏。
3、乡村社火之山河镇蔡峪篇
蔡峪村紧依正宁县北环路,正不断加大城镇化进程,也成为县城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的副阵地,今年相继举办过徒步与摄影类全民文化活动,蔡峪村的社火队阵容庞大,排演过许多精彩的社火故事,活动图片在网络里随处可见,这里也采撷到一部分,分享于大家。
4、乡村社火之永和镇安兴篇
永和镇安兴村社火历史悠久,曾闻名于周边,但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时代却被鄙弃,几近失传,在十九大增强文化自信的号召下,社火队在2018年元宵前成立,并创造了三天一台社火的传奇,参加了县文化广场的社火汇演,元宵之夜更是点爆了几十年不遇的群众激情,场地四周人头攒动,群情激荡,多位八十岁上下的老社火手都登台演艺,数十年不遇的场面昨日重现,愿涅磐重生的安兴村社火队走的更远。
5、乡村社火之永和镇于家庄篇
于家庄村是隋末唐初燕国公于志宁故里,明朝有廉名清政的赵邦清在此出生,历朝名士迭出,是远近有名的文化之村,近年来每年春节都有社火活动,今天的活动在正月十三日进行,吸引了周边数千名群众围观。
附:节庆活动集体照补录
本期专刊到这里就结束了,因时间关系,有数百张照片没有上传,待下期补录,全文编辑未使用H5模板,也没有做订校,金星狼只是想尽心竭力传递乡土亲情,传递快乐,其间定会有许多错误存在,请各位阅读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