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真相,揭秘神话故事背后的真实所指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共工撞倒不周山,天河水落入人间引发洪水泛滥,女娲炼化七彩石补天的神话故事。这篇文章,军师将给大家介绍一下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真相。
在我国的上古神话传说体系中,共工是一名水神,因为和颛顼在争夺帝位时失败,他愤而撞倒不周山,造成人间洪水肆虐的惨剧。然而从研究上古时期的史料中可以发现,共工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上古部落共工氏的人格化。
在《左传》中就有记载,在黄帝统治时期,共工氏以善于治水而闻名。然而到了尧舜统治时期,共工氏因为作恶,其与三苗等部族被舜帝列为天下'四害',受到华夏部落联盟的排斥,被驱逐到了天寒地冻的幽州一带。
考古验证共工氏被流幽州属实
尧舜统治时期,在我国历史时间线上属于原始社会末期,这个时期也被称为龙山文化时代。生活在中原地区的炎黄部落后裔(尧舜)对应中原龙山文化,山东东夷族后裔则是对应山东龙山文化。
考古人员发现,在中原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文化类型——后岗二期文化,大体位置在豫北狭长黄河地带。后岗二期文化其实也属于龙山文化,不过它有自己的一些特征。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在龙山文化向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早期的二里头文化转变时,后岗二期文化却消失不见了。随着现代的考古挖掘,考古学家在辽西一带发现了那一时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其是后岗二期文化的后续。
有了这一发现,就可以证明,尧舜禹部落时期在向夏王朝转变时,豫北一带有一个部族迁徙到了辽西一带,也就是古时的幽州。而这个部族正是被华夏部落联盟驱逐的共工氏,另外在《战国策》中也有'禹伐共工'的记载。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共工氏身为炎帝后裔的一支,是华夏正统后裔,其擅长治水,在后世甚至被神话成水神,那它为什么会被华夏部落和东夷部落共同驱逐,而被迫远迁幽州呢?共工头撞不周山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故事?
神话故事背后真相
在上世纪90年代,考古人员在河南在辉县孟庄一带发现了面积将近4500平米的新石器时代城市遗址。在这里,考古人员挖掘出了大量后岗二期文化时期的物品,这说明共工氏当年就是在此生活的。
在这里,考古人员也发现了共工氏被华夏联盟驱逐的原因。在遗址的城垣内有宽6-8米的壕沟,要知道在辉县以及辉县下游,在上古时期都是受洪水影响的区域,当年大禹治水正是在辉县下游的鲁西南地区。
位于上游,共工氏却筑起深沟高壑,虽然自己部族免于水患,却加重了下游其他部族的水患。在《国语》中有过记载:'共工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正是凭借共工氏损人利己的治水方式,在上古大洪水时期,共工氏受灾最小,才后世才被称为水神。但也正因为共工氏如此做,才被华夏部落联盟驱逐。
除此之外,共工氏的自扫门前雪,损人利己的治水,还造成了原比中原部族发达的东夷族在洪水中传承几近消失。后来,夏后氏部落首领大禹领命治水,在华夏部落联盟中取得巨大权威,为夏朝家天下奠定了基础。
或许共工氏所撞倒的不周山,实际上说的就是间接破灭东夷族,如果东夷族不在洪水中消亡,那么中国第一个王朝可能就不是夏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