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剖析:中国与荷兰温室番茄生产的差异在哪里?

中国与荷兰温室番茄生产的差异分析

番茄是温室生产中的重要作物之一,其生产面积基本占到温室蔬菜生产的1/3。中国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般高产地块每667m2产量可达0.5万kg,相当于8kg/m2,至今30多年过去,产量有所提高,但是变化不大,高产地块每667m2产量可达1.5万kg,相当于22kg/m2,特别高产地块每667m2产量可达2万kg,相当于30kg/m2,这个产量相当于荷兰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而荷兰的番茄产量则从20世纪60年代的10kg/m2开始增加,2010年荷兰番茄产量已经达到65kg/m2,基本上是每10年产量增加10kg/m2左右,预计2020年番茄产量将达到100kg/m2(表1)。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与荷兰温室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中国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与荷兰连栋玻璃温室相比的差异主要在哪些方面呢?文章对中荷温室番茄生产进行了比较,希望对中国日光温室番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1.栽培的温室类型差异

荷兰温室大多是芬洛式(Venlo-type)结构,温室高大,脊高达7.5m以上,空间开阔,有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调控温室内的环境因子,作物上下空气流动顺畅。温室结构会影响到温室的光照。荷兰专家始终遵循“更多的光照,更多的产量”的原则,认为增加1%的光照就增加1%的产量。因此把增加光照作为温室设计的重要指标。温室骨架采用较轻的合金结构,框架细、窄但坚固结实,遮阳少,可以承放大块的玻璃,并且玻璃覆盖物1年清洗3次以上,保证了温室的透光率。有些玻璃上覆盖一种Zigzag的膜,增加玻璃的2次反光利用(可以增加光照5%~8%),目前又在研究和使用一种漫反射玻璃,进一步增加了室内的光合有效辐射,温室内光照效果更好。温室地面全部采用黑白复合膜或不透光的白膜覆盖,避免了杂草为害,改善了植株近地面的光照条件。而中国日光温室脊高通常为3~5m,面积600~1000m2,温室相对低矮,植株冠层生长几乎达到温室顶部,空气循环不良。基本没有配备环境控制系统,室内环境较显著地受到外界的影响。

2.温室生产规模差异

中国日光温室规模小,单栋面积约为600~1000m2,一般每户平均种植1~2栋温室,近年有增加到3~5栋的,种植面积小,不利于现代化的管理和操作。而荷兰温室单栋面积多在2hm2以上,进行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3.栽培季节差异

中国北方温室番茄有冬春茬、春夏茬、越夏茬、秋冬茬,也有春茬和秋茬。由于多种种植茬口并存,每茬管理差异大,换茬后苗期长。最主要的是大多数日光温室番茄生产避开了夏季高温期,错过了自然光照最好的季节。

荷兰长季节栽培,一般播种期在11月中旬,定植期在12月下旬,把光照需求低的苗期放在光照最弱的时期。收获期从3月初~12月上旬,充分利用了外界光照最好的时期进行生产,一年有51周的绿叶生长期。植株结果时期长,植株上始终保持20~25片叶,7穗果,作物叶面积指数(LAI)通常为3~4。

4.栽培方式差异

中国北方温室番茄以土壤栽培为主,或有不规范的基质栽培,早春地温低,发根慢,容易出现连作障碍,无土栽培中基质配比混乱。荷兰以岩棉基质栽培为主,岩棉是一种惰性基质,孔隙性好,持水力强,适合根系生长,一般栽种一年结束后,重新更换岩棉块,不会出现连作障害,并且同一温室始终种植同一种蔬菜,利于管理技术的提高。

5.品种差异

中国近年培育了一些温室番茄专用品种,耐高温同时也耐低温,但是总的来看植株结构还是不太合理,主要是叶片大,叶片节间短,所以同样密度下植株生长茂密,不利于通风透光。荷兰的温室番茄专用品种,生长势强,抗早衰,连续结果性好,果实大小均匀一致,引入了高产、高光能利用率的概念,也即植株叶片节间长,叶片看似很细弱,但实际上是每一片叶都能发挥作用,植株间通风透光好。此外,近年番茄生产采用了嫁接苗,嫁接提高了植株活力,植株抗逆性增强,可以提高产量10%左右。

6.栽培技术差异

育苗、定植及密度

之前中国番茄种植者都是自己育苗,大多数没有进行护根育苗,定植时伤根多,缓苗时间长。近年随着专业育苗企业的增加,可以买到基质苗,但是买来的基质苗一般4~5叶,定植后仍需要15天或更长时间才能进入开花期。定植时追求植株数量,密度比较大,5~6株/m2,至少3株/m2以上,行间过于密闭,不透风。荷兰番茄生产者以购苗为主,有专门的育苗公司培育幼苗,买来的幼苗一般是在长宽高10cm见方的岩棉块上直接育成,幼苗高约50cm,10片叶左右或者略多,生长健壮,第1穗基本开花,第2穗现蕾,定植密度稳定在2.5~3株/m2,定植后很快进入坐果期。

水肥管理

中国温室种植者在番茄定植后先浇定植水,1周后再浇缓苗水,之后控水促果,之后的水肥供应大约10~15天1次,大水漫灌者有之,膜下灌溉者有之,也有水肥一体的滴灌带滴灌的,但是因为栽培基质没有统一的配置标准,营养液配置不规范,所以供水量和供肥量的控制是看天、看地、看苗子。

荷兰温室番茄在幼苗进入栽培床时,为了控制幼苗的营养生长,促进坐果,采用2种办法管理,一是提高营养液浓度,即EC可以控制到5~6mS/cm,再就是育苗块暂时先不归位,等第1花穗坐住果时才归位(即育苗块与岩棉板上的孔对接好)。以后水肥每天按需要量充分供应,通常根据光照强度调节营养液供应量和供应次数。水肥利用率高,一般生产1kg番茄需水量在15L或者更少。营养液的配方根据水质分析、番茄生长阶段、回液反馈进行调节,供液量根据番茄生长阶段、根据季节(主要是光照)进行调控,一般回液量占供液量的20%~30%。营养液的EC,要根据作物种类、季节及对品质的要求进行调节,冬季低温弱光条件下EC可达5~7mS/cm,夏季4~5mS/cm,与传统的2~3mS/cm相比,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根据回液及基质内营养液成分的监测结果,若有害离子(Na+、Cl-、HCO3-)含量超标,则在夜间进行冲洗。营养液回液在进入再次供应系统之前需要进行消毒,具体消毒技术有紫外线辐射法、加热法、慢砂过滤法等。

植株调整/整枝打叉

中国北方温室番茄植株管理采用聚丙烯绳吊蔓法,通常采用单杆整枝或者双杆整枝,有时也有改良整枝法,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或者在拉秧前一个月,为了促进果实成熟要摘心,植株下部老叶一般留存,近年也要进行打叶。荷兰番茄进行单杆整枝,去掉所有侧枝,植株吊挂在高线系统上,高线系统以温室高度确定,在2.5~3.5m的高度,番茄苗的牵引线就挂在这一高线上,当苗长到这一高度时,可以放线、落蔓、降低苗的高度,落下来的蔓在基部顺着一个方向整齐排好,并顺着生长点向上长,植株下部老叶全部打掉,这样一方面便于采收等操作,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植株通风透光。一般每2周落1次蔓,打去3~5片叶;第1次打叶落蔓是在第1穗果果实开始发白放红的时候。去叶的标准:准备收获的果穗(发白或放红)下部的叶全部打掉,以后每周进行一次侧枝、侧芽清除工作。在生长期结束时,植株的长度可以达到10~12m。

保花保果/疏花疏果

中国温室番茄通常在开花期进行人工授粉,但是大多是激素喷花或者蘸花,疏花疏果工作做得不多。荷兰温室番茄主要是利用熊蜂进行授粉,保证番茄的坐果数量和质量。熊蜂是黑黄相间有带状条纹的昆虫,比普通蜜蜂大,其大小和体型对授粉来说是最理想的,身体上厚厚的绒毛,能更好的和柱头和雄蕊接触,授粉率达到100%,熊蜂一次飞行中每分钟授粉10~12朵花,既可节省用工和时间而且效果更好。熊蜂每6周更换一次。每穗花留果数量是一定的,因此在果穗花蕾期或者一开花就先期进行疏花工作,防止养分消耗太多,后期根据果实生长状况也还要进行一些疏果工作,保证成熟果的质量。

病虫害防治

中国温室番茄病害、虫害均以化学防治为主。秋冬以及冬春季节由于室内湿度较高,常常病害较重,用药量大。荷兰温室病害、虫害以预防为主,蚜虫、白粉虱等采用生物预防和防治,即在植株上挂生物防治的药袋,由于室内温度湿度控制较好,病害较少,但是一般每2~3周喷1次药,预防病害的出现,多是雾化药液,即使用药也不会对温室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采收

荷兰的番茄采收由工人在专用车上进行,采收装箱一次性完成,每周采收1~2次果实,整穗采收的品种,1周采收1次。采收结束后,采收车在自动运行的轨道上进入库房进行后期包装。

7.温室环境管理的差异

中国番茄日光温室的温度管理不稳定,一天中温室温度处于剧烈的变化中,早上最低温可能是8~10℃,太阳出来后温度开始上升,大约25℃左右开始通风,晴天室内最高温可以到35℃或者更高,下午温度持续下降,关闭保温被时室内温度在18~20℃,晚上温度逐渐降低,1天内温差可以达到30℃或者更高,最低温和最高温都超出了番茄生长的极限温度,番茄植株把较多的能量用来抵抗极限温度,从而影响了其生长;温室湿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晚上相对湿度基本在100%,而且这样的高湿度会维持8h以上,室内基本没有湿度的控制。同时温室基本没有CO2施肥,白天太阳出来后,室内CO2会迅速降低,常会出现200μmol/mol的极低浓度,严重制约了光合作用。随着通风的进行,室内CO2浓度会逐渐改善,晚上室内CO2浓度可以达到1000μmol/mol。

温度和湿度管理是荷兰温室环境调控的重心,采用电脑系统自动控制。一般白天温度维持在22~24℃,日照强度高,温度管理偏高,日照强度低,温度管理偏低,夜间17~19℃,昼夜温差不超过6℃,定植后2~3周内夜温略高,控制在20~22℃,温室的空气相对湿度白天为60%~80%,晚上85%~90%,通过空气湿度来严格控制病害的发生。CO2施肥是蔬菜温室必须进行的,番茄温室CO2浓度白天控制在600~800μmol/mol,通过天然气燃烧和工业副产品提供。

8.生产管理差异——劳动效率差异

中国日光温室管理以人工管理为主,生产者是全面手,育苗、植株整枝打叉、施肥浇水、配药打药、温室通风以及保温被揭盖等环境管理,产品收获和销售等,全部都是种植者自己完成,人均管理面积小,大致在600~1800m2。荷兰温室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具体工作中又实行专业化,并且进行分业化管理:育苗与生产分工,设施管理与栽培管理分工,水肥管理与作物管理分工,种植与销售分工。在栽培管理中通常分为绕蔓(包括打叉、疏花等)、落蔓、打叶、采收等工种,每个工种都有专门的质量要求和数量控制,有专门的微电脑用工管理系统统计,人均管理面积超过3300m2。

9.生产的成本、利润等的差异

关于中国和荷兰的温室番茄生产成本及利润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表2以荷兰大果型番茄和穗状番茄为例,列出了生产的支出和收入情况,与中国日光温室大果型番茄生产进行对比。根据表2分析荷兰大果型番茄产量的平衡点为51.3kg/m2,如果低于51.3kg/m2将入不敷出。如果产量达到60kg/m2,则利润是6.87欧元/m2;穗状番茄的产量平衡点为47.7kg/m2,如果产量达到54kg/m2,利润是6.6欧元/m2。这是已经除掉劳务费以后的净利润,按照荷兰每户2hm2计算,利润约在13万欧元。

中国日光温室造价平均8万元/667m2,按10年折旧,平均折旧费用每年12元/m2;购苗费,平均栽培密度6株/m2,0.85元/株,合5.1元/m2;肥料:年施用有机肥20元/667m2,120元/m3,化肥500元/667m2,4.5元/m2;农药平均使用2000元/667m2,合3元/m2;地膜、水电、农膜更换等其他费用3元/m2;销售费用3元/m2。以上合计生产成本28.6元/m2(劳动力成本另算)。按单产20kg/m2,平均价格2.5元/kg计,收入50元/m2计算,劳动收入为21.4元/m2。经营1亩(667m2)温室的劳动收入14252元,约合47.5元/天,经营1334m2(2亩地)才会达到95元/(天·人)左右。

综上所述,中国温室番茄生产中存在较多问题,如品种问题(植株节间长度,抗病性,耐候性)、设施问题(温室高度,规模)、栽培模式问题(长季节,无土栽培,稀植)、管理问题(育苗与生产分工,设施管理与栽培管理的分工,水肥管理与作物管理分工)等,致使番茄产量低,品质差、效益差。特别是中国北方因为夏季温度高,许多种植者为防止高温危害常常避开这一生产季节,这也错开了光照最好的季节。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LeoMarcelis曾报告认为,要提高产量必须尽最大可能利用太阳能,问题的关键是CO2浓度、温度和湿度,并且CO2浓度、温度和湿度是可以通过环境手段调控的。因此充分利用夏季的光照实现温室番茄的高产,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中国研究了一些缓解高温危害的越夏温室番茄关键技术,如分段遮阳、喷雾加湿、根际降温、增施CO2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的日光温室必须增加环境控制系统,让番茄作物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不要过高或者过低,昼夜温差最好在6~10℃,最低温度要高于12℃[12];空气湿度适中,这样才能使植株少得病,作物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潜能;病虫少,用药少,才能将熊蜂引入温室进行自然授粉,保证果实数量、产量和品质。此外,中国的日光温室必须强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至少是轻简化,这样才能提高劳动效率。中国的日光温室必须进行升级换代,以工业的思维和技术发展温室,从产业(赢利)的角度和形式发展温室,日光温室必须走向现代化,这才是中国温室番茄产量提高的根本。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本公众号欢迎分享,凡转载文章,除了为作者署名外,还请在文章最前或者最后注明:本文转载自:温室园艺农业工程技术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