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草莓遇到这些生理病害要小心了,专家手把手教你如何防治!

设施草莓常见生理病害识别与防治

摘要

生理性病害具有突发性、普遍性,易与侵染性病害混淆,确诊时需全面分析,以免防治措施不当,扩大病害发生,造成损失。

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病害表现为没有传染性,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一般发病面积较大。在草莓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有缺铁症、缺钙症、缺硼症等。

缺铁症

症状描述

缺铁症会危害整个草莓植株,缺素症状表现以叶片最为明显。叶片受害症状,发病初期,幼叶失绿(图1),叶片黄化呈斑驳状;发病中期,黄化加重,仅叶脉为绿色(图2),随着缺铁程度的增加,叶缘出现变褐干枯,一般变褐干枯是从叶尖向下扩展;严重时新长出的小叶白化,叶缘褐变干枯加重(图3),出现坏死斑,严重时叶片死亡。

缺铁症的主要症状是叶片黄化,在草莓栽培过程中引起叶片黄化的因素很多,正确辨识缺铁症和其他引起叶片黄化的原因,有利于及时分辨病害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表1)。

发病原因

铁元素的吸收是通过根系周围土壤中的离子交换进行的,因此土壤状况、根系生长及活性均可影响其吸收和利用。造成缺铁症一般有以下四方面影响因素:①土壤中铁元素缺乏,导致吸收率低。②石灰质等碱性土壤中铁元素易被固定,难以直接吸收利用。③土壤过干或过湿,降低根系活力,导致根系吸收能力降低。④温度过低造成蒸腾作用减弱和根系活性下降,影响铁元素的吸收。

防治措施

(1)测土施肥,检测土壤中有效铁元素含量,若铁元素含量低于5mg/kg时土壤缺铁,可每667m2及时补充硫酸亚铁3~5kg,同时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中铁元素的含量,从根本上解决铁元素的缺乏。

(2)避免与磷肥同时使用,以免磷元素过多抑制铁元素吸收。

(3)调节土壤酸碱度。pH过高,铁元素易被固定,影响其吸收,易造成缺铁症,可用磷酸、柠檬酸或硫酸亚铁进行调酸。

(4)合理浇水,改善根系吸收环境,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5)加强中耕,提升地温,促进草莓根系生长,提升铁元素吸收率。

(6)在草莓栽培过程中,缺铁症主要发生在果期。果实是对养分调运能力极强,植株养分供给不均,会导致其自身抗性下降,缺铁严重时,可叶面追施0.2%的有机螯合铁或硫酸亚铁溶液2~3次。

追施铁肥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叶面追施时尽量选择在晴天上午,此时温度适宜,叶片气孔开合度大,有利于肥料吸收。②追施铁肥时需注意浓度,若浓度大于6‰时会降低单果重,影响草莓外在品质。

缺钙症

症状描述

缺钙症会危害草莓根系、叶片、芽、花器及果实,一般缺钙时症状首先在新叶中表现出来,典型症状是叶焦病。发病初期新叶顶端失水皱缩,老叶叶缘退色黄化,从顶端开始皱缩;发病中期叶尖变褐干枯,叶面皱缩,干枯部位与正常叶片交界处有淡绿色或黄色界限(图4);发病后期叶片全部皱缩,不能展开。

缺钙一般容易在花期及膨果期发生,花期症状为花萼焦枯失水,花蕾变褐(图5~6);膨果期症状为幼果不膨大,着色慢,严重时幼果变褐干枯(图7),最终形成僵果。膨果期若发现缺钙后,需及时补充钙剂,否则会导致草莓果小,籽多,顶部烧焦,同时伴有果实发软,耐储性差等,严重影响草莓商品性。

其他器官缺钙的表现:根系缺钙,一般根尖生长受阻,根短粗、色暗;芽缺钙,一般新芽顶端干枯呈黑褐色,发病初期易与芽枯萎病混淆。缺钙症在新芽危害上表现为新芽顶端干枯呈黑褐色,发病初期易与芽枯萎病混淆(表2),正确辨别2种病害,有利于提升防治效果、降低病害危害程度。

发病原因

钙元素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因此不良的土壤状况及根系环境均能影响其吸收率。

(1)钙元素的主要来源是土壤中碳酸盐与磷酸盐,因此土壤干燥或土壤溶液浓度高时会影响其吸收。

(2)酸性土壤中钙元素容易被固定,难以吸收利用。

(3)砂质土壤易发生淋溶,导致根系周围钙元素缺失。

(4)管理不当会加重缺钙症的发生。钙元素吸收的主要动力是蒸腾拉力,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气孔关闭,降低蒸腾作用,从而减少吸收;除此以外,大水漫灌、施肥过量等不当措施会导致根系受损,降低吸收能力。

(5)氮、钾元素含量过高易与钙离子产生拮抗作用,抑制其吸收。

防治措施

草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缺钙表现的症状不同,危害的器官不同,其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

(1)苗期缺钙主要危害草莓根系及叶片。缺钙导致根系生长不良,从而影响种苗质量以及后期的生长发育;导致叶片皱缩焦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种苗长势。防治措施:增施有机肥,增加腐殖质含量高的松软性肥料,加强土壤的透气性,改变根系的吸收环境;注意均衡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适当保持土壤含水量。

(2)花期缺钙症主要危害花器,易导致落花,降低坐果率。防治措施:可选用钙肥和保花保果剂配合施用,从而改善落花落果的状况,提升果实产量及品质。

(3)果期缺钙症主要危害果实,易导致幼果不膨大,形成僵果;能降低成熟草莓品质。防治措施为喷施1‰~2‰硝酸钙或糖醇钙叶面肥;合理灌溉,特别是果实膨大期,需适当加大灌水量,促进果肉细胞膨大。

缺硼症

症状描述

缺硼症会危害草莓的叶片、花器及果实,由于硼元素是不可再利用元素,缺素首先表现在新叶上,发病初期新叶叶缘黄化,生长点受损,导致叶片皱缩、焦枯(图8);随着危害程度的增加,老叶叶脉范围失绿,严重时整个叶片上卷(图9)。缺钙症也会引起叶片皱缩,但两者存在一定区别(表3)。

除了叶片以外,硼元素对花器的危害也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花小、品质下降、不能正常发育以及授粉、结实率低等(图10),通过花器危害,影响果实生长发育,导致畸形果增多。缺硼导致的果实危害主要表现为果实畸形或呈瘤状,果皮龟裂以及果小,种子多,木栓化,果品品质差,失去商品价值。

缺硼对花器的危害巨大,能造成草莓落花落果,除了缺硼症以外,也有其他原因造成落花落果,正确判断造成原因有利于及时调整栽培措施,改善现状,提升坐化坐果率。

(1)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花器缺陷,从而引起落花落果。草莓栽培过程中温度低于3℃时,雌蕊和柱头就会发生冻害;温度高于40℃时会产生高温热害。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温度,骤然升温或降温时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因温差过大导致落花落果。

(2)植株徒长。首先植株徒长能打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不利于草莓开花结果;其次花期徒长能改变养分供给状况,导致花器养分不足,产生落花落果。防治措施: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氮肥主要是促进植株生长,而磷钾肥能促进花芽分化、开花结实,因此花期需及时补充磷钾肥施用;其次可通过适当降低温度来改善植株生长平衡,一般温度略高能促进植株生长,适当低温能促进花芽分化,因此合理调整温度也是防止落花落果的重要手段。

(3)土壤或空气湿度不当。土壤湿度过大易产生徒长,湿度过小易导致干旱,促进离层产生,导致落花落果。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水分,不同栽培模式其浇水频率不同,传统地栽5~7天浇1次,基质栽培3天浇1次,半基质栽培3~5天浇1次。浇水频率需根据天气状况及不同生长阶段适当调整。

空气湿度过高易产生病害,同时棚膜滴水也会导致落花落果。防治措施:及时通风散湿,调整温室内湿度。

发病原因

硼元素主要是通过草莓根系在土壤中吸收获得,因此土壤状况、根系生长发育等因素均能影响其吸收利用。发病原因:①土壤中硼元素含量少,导致吸收困难。土壤中硼元素含量低主要是由于有机肥施用过少,导致土壤本身含量少;或者是由于土壤酸化,引起微量元素淋失严重,导致土壤中硼元素大量流。②氮肥施用量过大能抑制硼元素吸收。③土壤状况不良,过湿或过干、土温不适宜,降低草莓根系活力,从而影响硼元素的吸收。④硼在植物体内移动性较差,当植物快速生长时,也会造成局部缺硼。

防治措施

(1)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创造适宜的条件促进硼元素吸收。

(2)适时浇水,提高土壤可溶性硼的含量,促进草莓吸收。

(3)缺硼严重时,可叶面喷施1‰~2‰的硼砂溶液,2~3次。注意硼砂很难直接被吸收,因此可适当增施1‰的尿素溶液,以提升硼砂吸收率;其次追肥尽量选择在晴天上午,以免温度过高,水分蒸腾过快,导致肥害。

作者金艳杰,路河,王娅亚,周明源(北京市昌平区农业环境监测站)

李玉勇(北京市昌平区农产品监测检测中心)

本公众号欢迎分享,凡转载文章,除了为作者署名外,还请在文章最前或者最后注明:本文转载自:温室园艺农业工程技术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