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这一片沃土
农村,这一片沃土
文/沙漠里的天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这是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每天网上浏览文章,都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回忆,把农村的苦写得淋漓尽致,苦不堪言,让人忍不住心生怜悯之心。
农村的苦,对于城里人来乡下的那些体验,他们似乎还体味的不够深刻。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单身匹马,热血青年,不用担心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口粮是按劳力出工多少来分的。对于我们人多劳少的人家,竭尽全力分的粮食也不够一年的生活。那个时候,谷糠,麦糠,豆糠拌上杨树叶子或是榆钱、槐花炒成糠旮瘩,放在簸箕里,谁饿了就抓把吃,简直难以下咽。爸爸妈妈为了让孩子们多喝上一顿玉米沫子,硬是把康旮瘩当成主食,然后就是接不下大便,整个晚上在院子里徘徊散步,时隔多年想想他们那时的表情,泪还会忍不住落下来。穷困的日子是没有钱吃药的,不管身上发生怎样的痛苦,除了忍受就是忍受,就连一分钱一片的止痛药他们也买不起。
城里人,有城可回。回到城里,可以找到工作。可以每月领工资、饭票、粮票,肉票。可是,农村人无路可走,只能深挖土地,多造农家肥,早出晚归,在仅有的土地上开垦出能够赖以生存的粮食、蔬菜度日。能有干柴细米的日子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也吹到了乡下农家。土地承包到户,一户一个组织改变了集体大锅饭,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们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吃喝不愁了,温饱节决了,交通发达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了童话世界里的王子庄园,美丽乡村成了阆苑仙葩。
城里人,节假日,总会带上家人,背上相机,来农村小住。他们喜欢吃农家饭,喝农家茶,喜欢亲自去菜园摘带了露珠的蔬菜回到农家小院烹调,他们把这当成最高地享受。还有一些舞文弄墨的诗人说:“等我老了,就到农村去,买个不大的房子,房前种花,屋后种草,还有果树在房子周围绕。门前趴着小狗晒太阳,院外还有鸡鸭嘎嘎叫!”这是城里人的愿望,但是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那些上山下乡的城里人或是他们的孩子。
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地球还是这个地球,只是时代变了。那时,城里人来乡下一年、两年,都能体会出农村是人间炼狱,那我们世世代代长在农村的这些人该有怎样的抱怨呢?而恰恰相反,我们没有抱怨,只有对家乡土地的热爱,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背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歌,在贫瘠的土地上坚守着,繁衍生息。我们用坚韧不拔的毅力迎来了党的好政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现在。农家庄园,文旅游,蔬菜大棚,花香果巷随处可见。谁不说俺家乡好,乡下人用长满厚茧的手拿着镐头、铁锨、锄镰、斧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用朴实,善良,吃苦耐劳的精神做支撑,在做着中国人的梦,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砥砺前行。
为农业付出,苦中含笑。前些日子,樱桃红时,我朋友的樱桃园那叫一个热闹。东来的,西往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自己采摘新鲜樱桃,乐此不疲。我关注了很长时间。我总会以为,朋友这次可发大财了,怀着一颗好奇心问了朋友:“弟,樱桃卖完了吗?收入多少钱啊?”
他憨厚地笑着说:“我媳妇说,樱桃收入三千多!”
我沉默了好半天,才又说出话来:“你从春忙到夏,才三千多啊?这比我预想的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他又笑笑说:“姐,农业,付出多,回报少,这是自古以来的事实!但是,事情不能看单一方面,比如我这个果园来说吧:春天桃花、杏花、 樱花五彩缤纷,就成了花园。远道朋友来赏花,来我的庄园会吃饭,喝酒,留宿,会给我带来一些收入。樱桃,杏子,桃子熟了,采摘只是乐趣,客人来了又走,口碑越来越多,等到全国各地游客都知道了我采摘园的乐趣,纷至沓来,顾客就是上帝,我就做好我的的农家小吃就好。庄园要扩大,门面要装修,员工要培训……
他喋喋不休,如数家珍,一幅农家山庄图不断在我的脑海扩大,变真,一种激动在我的血液里沸腾,每个细胞都是雀跃地,欢呼地……
农村,这片沃土,资源有限,开发无限,人才紧缺,这些,城里人知道吗?现在,再让城里人上山下乡,他们的回忆里是不是没有痛苦不堪啊!会不会每个人都是陶渊明,写出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啊!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必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