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即兴雨中写下短短4句词,道尽人生无常,还被选入中学课本

在生活中,雨是很常见,但它却成为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不同的诗人,写出的雨也是不一样的。关于雨,杜甫诗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秦观则写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韩愈有诗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也是因为一场雨,苏轼即兴写下了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豪放大气,读之使人耳目一新,诗中还道尽了人生无常。如果有种人生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有人说是李叔同,我却想到苏东坡。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写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人间是不可多得的。”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也说过,他最喜欢的文学家是苏东坡,最喜欢的作品是苏东坡贬谪黄州写下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谪居黄州,本是一段沮丧的时光,东坡先生去人人生不如意时,写出来最好的诗歌。有人说“悲愤出诗人”,可我想说“孤独出诗人”。相比较而言,我似乎更喜欢东坡先生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可可论之处实在太多。看它浅显直白,好像一看就懂,可有又有多少人读懂它背后真正的意思呢?如果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没有遭受到挫折和困难,又怎么能够体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阔达?怎么能够体会到一切皆空,那不以物喜,又不以己悲的心境?

雨停之后,他写下这首词,词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的上阕:别听那穿透林间,打在树叶上的风雨声,不妨一边长啸,一边慢慢赶路。手里拿着竹杖,脚穿草鞋,步履轻盈胜过骑马而行。有什么害怕的呢?任凭风吹雨打,我只愿披着蓑衣度过此生。

词的下阕:春风料峭,吹醒我的酒意,感觉有些微微的凉。斜阳夕照,好像正在迎接我。末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让我的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在我看来,人生就是一长履行,所谓盛大,或者是凋零,都是匆忙的过往。就像名垂千古的苏轼,即便生活在困难,境遇在坎坷,他依然是他。

哪怕生活拮据到一家人只能住驿亭的,他依然能够写出“寓居却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的苏轼。在苏东坡先生处在逆境的时候,精神反而获得解脱,不仅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的喜爱,连性情也变得安详。惟其如此,苏东坡在晚年才到达很高的修养,写出了“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句子来。《定风波》虽然只是一首小词,但是写出了极为丰富的对人生的体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