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自己没时间陪孩子的父母,这次要打脸了

提到“陪伴”,你们会想到什么?

很多父母都会想到:“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等等。陪伴孩子意味着要陪她读故事、讲绘本、玩游戏、带TA去旅行、去运动等等。

的确啊,大部分父母都知道陪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但今天我要说,95%的父母对“陪伴”这两个字都有误解。就像前面讲的,一提到陪伴,父母们就会认为,要通过在一起的时光,让孩子学到一些知识或者明白一些道理。比如读绘本啊,讲故事;或者做一些能够开发他智力的游戏。再高级一点就是带孩子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加他们的阅历。

而那些照料工作,比如:喂饭、洗澡、换尿布,都被父母们当成繁琐的家务劳动,认为这些家务劳动有人代替就好了,这样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啊!

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你可能会错过陪伴孩子最重要、而且是绝大多数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

读故事、玩游戏、旅游固然都是陪伴,但于对孩子的日常照料却是更重要的高质量陪伴机会。因为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更多地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互动建立的,这些细小的点点滴滴构成了我们与孩子养育故事中的主旋律。如果你放弃了这个陪伴机会,只重视少数的所谓正式陪伴。就属于舍本逐末了。

为什么“照料孩子”也是陪伴?

听起来有些不太好理解对吧?我举个例子,你马上就能明白。

给孩子换尿布是我们的养育清单中必备的一项技能,对吧?如果我们从孩子出生时开始计算,所需尿布的总量大约在4000到5000片之间。你们想想,单单换尿布这一项照料行为,就给我们和孩子创造了多少次一对一的相处机会

但大部分父母换尿布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把它视为一项让人头痛的家务,想尽办法超高效率的完成它,比如:很多家长会用玩具,或者给孩子看视频、动画片的方式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家长们就能快速地把尿布换好。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是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和一位只是处理尿布和湿屁股的家长。各做各的,根本不是合作关系。

一生中,我们要给孩子换4000-5000次尿布啊,你想想我们错过了多少次好好陪伴孩子的机会呢?

所以,任何一项照料行为,都不是照顾者与被照顾者这种单向关系,他们是合作关系,是由我们跟孩子共同完成的。

真正好的陪伴式照料行为是怎样的呢?

我讲一个我在英国的见闻,我曾经在英国的一所婴幼儿保育机构观摩一阵子,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啊:

当时是,一个5个月大的婴儿正躺在地板上玩,在她的周围散落着一些玩具,这个小婴儿看起来很高兴啊,不时伸出小手,想要够到一个离她最近的玩具。但是我仔细观察这个小婴儿的裤子是湿漉漉的,应该是尿了。接着保育员进来了,她是一位略微有些年纪的女士,她靠近这个小婴儿,轻轻地问:“凯琳,我想知道你现在还好么?”随着保育员的脚步越来越近,这个小婴儿抬起头,看着这位女士慈爱的脸笑了,并且发出了咿咿呀呀的声音,保育员也回应着:“凯琳,看起来你很开心呀”。

随后,保育员发现小婴儿的裤子有点湿,于是轻声说道:“哦,凯琳,你该换尿布啦。”这个小婴儿依然面带微笑,咿咿呀呀地回应着。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我们可能立马就拿出新尿布,麻利的给孩子换起来,如果这一次比上一次速度快了30秒,孩子没哭闹,就是大功告成!

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位保育员并没有马上换尿布,而是慢慢地,伸出双手,然后像球赛解说员一样,对小婴儿将要进行的每一步动作进行现场直播:

“凯琳,我现在要把你抱起来咯”,“接下来,我们要去换尿布的区域了哦”、“宝贝,要把你的尿不湿打开啦”等等。小婴儿对女士的姿势和话语做出回应, 身体轻轻动着,继续微笑,咿咿呀呀。

一次陪伴式的换尿布行动就结束了。听完你可能会觉得,托德老师是不是有些大惊小怪,这有啥稀奇的?

看起来保育员只是比我们话多了一些而已,但你仔细研究就能够了解到,这位保育员的主要目标是让凯琳能够参与到“换尿布”这一活动中,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让她有参与感,并且关注到自己的身体与换尿布这一行为。

如此,换尿布的活动便成为“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历”。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身体意识以及合作能力都会提升。很多类似的经历都可以让孩子获得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从而构建她自己的人生观。

这与我们的做法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快速高效的完成换尿布这一任务,并且不给自己添加额外的麻烦。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你们每一次帮孩子穿衣服,洗澡,洗手,喂饭,可以当成是烦恼的事务。同样,也可以把它做成一次高质量的陪伴。而这样的陪伴,和一起玩益智游戏、读绘本、去郊游这些活动,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并且更加简单易行。

讲到这啊,我又要呼吁各位爸爸们了,当你抱怨工作忙,总是没时间陪孩子的时候。这个借口已经不成立了,下次回家。和妈妈配合,给娃喂一次饭、洗一次澡,吹一次头发。只要你全心投入,享受和娃互动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值得骄傲的高质量陪伴,而慢慢的你就会看到孩子和你的关系产生变化!还等什么呢?赶快做起来吧!

(本文作者托德老师、紫微老师)

托德老师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心理学博士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导师

紫微老师

  •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 墨尔本大学“叙事治疗”硕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