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鸟(70期)——翘鼻麻鸭
翘鼻麻鸭是鸭科麻鸭属的鸟类,又名白鸭、冠鸭、掘穴鸭、潦鸭、翘鼻鸭、花凫。与麻鸭属其他鸟种一样,体形中等,体长约60厘米,身体颜色醒目。
雄鸟的头部和上颈为黑褐色,具有绿色的光泽,体羽主要为白色,喙赤红色,基部生有一个突出的红色皮质瘤,颜色艳丽。
主要在淡水湖泊、河流、盐池、盐田及海湾等处等湿地活动。冬天时随潮汐涨落,在未封冻的河口可见。
体大(60厘米)而具醒目色彩的黑白色鸭。冬季常数十至上百只结群活动。翘鼻麻鸭食性很杂。
雄鸟:绿黑色光亮的头部与鲜红色的嘴及额基部隆起的皮质肉瘤对比强烈。胸部有一栗色横带。
雌鸟:似雄鸟,但色较暗淡,嘴基肉瘤形小或没有。前额有一小的白色斑点,棕栗色胸带窄而色浅,腹部黑色纵带也不甚清晰,
亚成体:褐色斑驳,嘴暗红,脸侧有白色斑块。虹膜-浅褐;嘴-红色;脚-红色。叫声:春季多鸣叫。雄鸟发出低哨音;雌鸟发出gag-ag-ag-ag-ag叫声。
分布范围:由西欧至东亚,越冬区至北非、印度及中国南方。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北方及东北,迁至中国东南部越冬,较常见。
翘鼻麻鸭每年3月初开始离开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地,到达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4月初至4月中旬;到达西北繁殖地的时间在4月末至5月初;
秋季在9月末开始离开繁殖地前往越冬地,1O月末至11月初到达南方越冬地。迁徙时多呈家族群和小群。迁徙路线主要沿海岸与河流进行。沿途不断停息和觅食。
翘鼻麻鸭二龄时性成熟。通常在越冬地时对即已形成,但也有在迁徙途中和到达繁殖地后才形成对。交配在水中,有时也在陆地上进行。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海岸和湖边沙丘或石壁间,有时也在开阔草原上天然洞穴或孤、兔等动物的废弃洞穴中营巢。
翘鼻麻鸭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文字参考网络,图片2018年4月拍摄于山西运城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