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工学院书法系2020级1班行书临摹结课作业


教师简介





学生作品

何雅婷

  在为期一个月的的行书课程中,吴永斌老师带领我们从《集王圣教序》的单字多字进行了分层练习,使我对集王圣教序印象深刻,我最开始对《集王圣教序》的感觉一直停留在章法乱,但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我才发现写《集王字圣教序》不但讲究平正,更讲究变化和险峻,它们“字字不同,点画各异”。在临习中千万不可“隔字”或“隔行”临写,不要“朝秦暮楚”,应该老老实实地从头临到尾。在着过程中体会平正之中愈发跌宕,险绝的章法。所以我们在临习《集王圣教序》时可参阅王羲之的墨迹,坚持书写,对其他书体的提高亦有益处。


李慧贤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李欣睿

  在为期四周的行书临摹课程学习中,十分感谢吴教授的细心指导和示范,这让我收获颇多。先是《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统一临摹学习。吴教授从用笔的意态取势,着眼于点画、部首以及结构部件占领的空间位置,以单字-字组-局部的顺序进行授课,要求我们精准临摹,感受王羲之书法的清朗俊逸、恬静洒脱。也让我认识到了王羲之笔法的精绝,笔势的遒劲,字里行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韵致。后是自选字帖——米芾的《苕溪诗帖》的临摹学习。了解作者生平,感受字的体态。吴教授的讲解和示范使我认识到字的结体修长,下半部微向右倾,如玉树临风,摇曳生情;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予人八面生姿、沉着痛快之感。

希望在今后的临摹学习中,多写多悟,为之后的行书创作打下基础。


赵岚

  在为期一个月的行书课中,吴永斌老师带领着我们从《集王羲之圣教序》开始,进行单字,多字,段落的系统练习。使我们更加了解行书了解王羲之。培养了我们的章法意识和结构精准临摹的能力,收获颇多。让我懂得了不管在任何书体中都要做到连贯性和章法结构,使作品看起来更加雅俗共赏,美观大方。


方雨梵

  在这段时间与吴永斌老师的行书学习之中受益颇多,通过对于王羲之圣教序和米芾苕溪诗的探索与学习,让我对行书有了全新的感悟,王羲之的《圣教序》无所不美,兼容各体,博采众长,寄情传神,以神采为上。其用笔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灵动而不松散,苍拙而不滞怠,而在米芾的《苕溪诗》中书法充满了飘逸豪迈的风格和沉着痛快的气势,追求跌宕多姿的变化,自成一家,显得极有姿态。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此次的行书学习之旅,也为我在今后书法学习的道路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也会勤于练习,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慢慢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行书风格,多读好贴,从中学习,化为己用,让自己的书法更上一层楼。


田娇

  在吴老师为期四周的行书指导,从一开始的单字临摹到字组临摹 ,再到大篇幅的临摹,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我对行书有了更深的认识。《苕溪诗帖》 在形式上属于长卷形式, 章法的表现上, 米芾注重整体的气韵和细节的完美,在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 章法布局也已趋于完善, 虽然字与字之间没有视觉上直观的连带关系, 但是行气通畅自然, 如行云流水。在用笔之中方和圆结合在一起使用, 方中有圆, 圆中寓方, 张力十足,用笔藏露变化十分明显, 几乎每个笔画中都有藏露。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注重笔法,章法,争取让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的的提升。

孙鲁

  通过四周的集王圣教序以及黄州寒食帖学习,在吴老师的教学方法下对行书的字形、连贯性把握更进一步。这四周的学习不仅仅是局限于这两个碑帖,同时对其他的行书字帖的学习也起到了指导性作用。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由于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精神上感到寂寞、抑郁,生活穷困潦倒所作,通篇起伏跌宕,气势奔放,对书法史有深刻影响,同时也被称为第三行书。四周行书的学习十分短暂,我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坚持吴老师的学习方法,继续努力,提升自己书写水平。


贾原

  本次行书课程通过吴永斌老师的教导引领领我对于行书的认识,从《集王圣教序》再到王羲之手札,让我领会到了王羲之笔法精绝,笔势遒劲,字里行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韵致。吴老师教导我王字的法度,落笔之际,则应锤炼用笔工夫,在骨力上要能够体味其“峻骨”“峻整”,从用笔的意态取势,着眼于点画、部首以及结构部件占领的空间位置,逐个将字临像、临熟,逐渐写出王字清朗俊逸、恬静洒脱的风神来。随后学习了米芾的苕溪诗帖,注重正、侧、藏、露不同颖锋入纸,使整幅作品长短、轻重、仰偃、间距、起笔、收笔不主故常,各具姿态。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予人八面生姿、沉着痛快之感。


郝家骏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我学习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吴老师在专业上对我的教导也非常的多,也对我有着很重要的帮助。希望在以后专业上我能够继续努力,扎根专业。


解子莹

  在吴老师的指导下,为期一个月的行书课程落下了完美的句号。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小行书的临摹。主要分析了二王的单字、多字以及它的字组关系,让我对二王的理解与看法有了更深的感悟。吴老师在上课中讲到:《集字王羲之圣教序》不但讲究的是平正,更讲究变化和险峻,字与字之间虽然笔法柔和,但又不缺失刚性之美。更重要的是,在临习二王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每每个字的“势”,意思就是每个线条的长短、粗细、倾斜程度,乃至一个小点划,都要把握好。因此,临习王羲之也很大一部分程度提高了自己的“看”的能力。


宋博文

  行书应该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接触书法的一个最常见的一种书体,但是在吴老师的讲解下让我又对这个好像平时“司空见惯”的行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圣教序》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 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王羲之的行书,如绛云在天,因风变化,更能于千变万化中妙合自然,不失主调,处处流露出一种飘逸洒脱,平和简静,遒丽天成之风度。


马清华

  为期一个月的行书课程,让我受益颇多,吴永斌老师带领我们从王羲之手札开始学习,每天早上吴老师都会给我们做示范,讲精准临摹和运笔。在学习《圣教序》的时候,吴老师教我们双钩学习,让我们更能直观的感受这个字的形态和连带关系,最后一周的自由临摹更是让我对行书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吴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字法章法也有了很大改进,虽然行书课程结束了,但是学习行书的脚步不能停,在课下我也会多练习,多领悟。


刘春宇

  在这几周的行书临摹课程中,吴永斌老师系统的带我们临习了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米芾行书和王羲之手札。老师通过将我们临摹的单字对比原帖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临摹的关键,让我们观察字的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我认为王羲之行书线条劲挺,笔力雄强。我目前的水平还远远不够,今后应该多多练习。


刘佳乐

  这次行书临摹课,当我得知是吴永斌教授来给我们上课时我也是心里异常激动且担心。我们用了一大半的时间从“集字圣教序”入手:准确临摹是第一大任务,吴老师给我们找典型字,通过准确临摹感受行书结构与笔画之间的关系,后续通过双勾和原大小临摹来感受“集字”的魅力。通过临摹王羲之的手札,了解行书浓厚的连带气息,不同心情,时期都能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写出不一样的书法风格。


郭俊冉

  行书,在几个星期的学习里,了解了书写行书的的书写节奏。在上课中老师让我们临习字的笔法,还练习了双钩,把字的形态描绘出来,不细致的地方,就是书写中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让我们书写行书字都一一讲解,每处都指点很细致,加深了我对行书的认知。临摹米芾笤溪诗,全卷书风挥洒自如,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更加让我注意细节的临写。


刘甜甜

  在几周行书课里,吴永斌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学习,带领我们认识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笔法,通过老师讲解的经验,抓住机会,寻找书法的技巧和特点,磨练出自己想要的结果。我相信充沛的精力加上顽强的决心,会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

如同吴老师所说,我现在已经上了书法专业这条船,就是这条船上的人,半途而废终究会堕落深海。我将在这条船上越走越远,达到书法顶峰,去追求更高的学业。用书法的气魄美,从自己身上散发出来。自身的书法经验形成自己的书法作风,传递给热爱书法的每一个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体验“书法之美”,体验书法的观赏性、艺术性、价值性。


郭新月

在近一个月的行书临摹课程中,吴永斌老师带领我们领略了行书的魅力。首先,从《圣教》开始学起,为我们讲述圣教的特点,教我们如何临,让我们对《圣教》中的单字进行双钩,再进行临写,并把双钩的字和临写的字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不同并进行分析改正。其次,让我们进行《圣教》的局部临摹,掌握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行与行之间的行距,以及字组之间的关系。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又学习了王羲之的手札。为我们讲述字帖中的字的用笔,还有残缺字的补全或者原章法进行临写。每个字帖吴老师都会给我们进行示范,要写出行书的气韵,特点,但也要注重把握行笔节奏。最后一周,吴老师让我们自选字帖进行临摹学习,我选择了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其字形欹正参错,或大或小;结构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运笔浑厚中带俏丽,圆转中又见劲挺,布白时疏能走马,时又密不通风,浑然天成,自然生动。书法学习道路长漫漫,让我们一起奔赴远航!


韩振彤

  在为期一个月的行书课程中,吴永斌老师带领我们从圣教序开始,了解行书发展和那个时期的优秀作品。我最开始对圣教序的理解只是单纯的临摹和章法变化,但自从有吴永斌老师的带领,让我逐步对行书有了一个大范围的认识,知道了行书要有很强的连贯性,线条要有力,每个笔画的变化都有区别,而不是统一,单调,也让我看到行书魅力所在。这使我更热爱书法更热爱写字。

段佩含

  一个多月以来,吴老师讲了许多有关行书的理论知识,为我们做了很多示范,寥寥数周,吴永斌老师带我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了行书,使我收益颇多。自《圣教序》始,耐心细致为我们讲述其中的每个字每一笔每一划,结字特征:变化无常,尽得其势,大开大合,连贯畅达。我自己选的帖是苏轼的《渡海帖》,苏轼晚年被贬海南,准备在海南度过一生,但是突然得到被赦免的消息,顿时归心似箭。用笔老辣,情真意切,将书法注入真情,注入生命。让我对书法有了新的理解,行书虽也结课,但是我对行书的书写永远也不会结束,我当尽心学习行书的绝妙之处,体会其奕奕神采。


 罗佳畅

  在为期一个月的行书课程中,吴永斌老师带领我们深入临习了《集王羲之圣教序》,让我对行书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我们对笔法的掌握也在循序渐进的深入。这次行书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掌握了字和字之间的连贯和行气的畅达。此后吴老师指导我们选择了自己擅长的行书字帖进行深入探习,我选择了黄庭坚的《松风阁》,经过老师上课的一对一细讲,对《松风阁》也有了比较多的了解。整个行书课下来,受益良多。在今后学习书法的道路中,我会对行书不断进行探索。


罗鑫洋

  经过一个月的行书课程,吴永斌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集王圣教序》《王羲之尺牍》等优秀作品,使我对行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老师提出要想写好行书首先要精准临帖,然后逐渐过渡到背临和意临。再者通过学习王羲之的尺牍,掌握王羲之行书的章法布局、整体结构、用笔特色等。最后进入创作阶段,找到自己喜欢的帖,结合自己的体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此次行书课还让我了解了各个朝代书法名家及其特点,是我受益匪浅。今后还需更加努力,不断进步!


刘嘉琪

  在为期四周的行书临摹课程中,吴永斌老师带领我们学习《集王羲之圣教序》,了解了行书的发展以及那个时期的优秀作品,我最开始对圣教序的感觉一直停留在单薄和纤细的线条,后来经过吴老师的指导,我才发现写圣教序不仅要有极强的连贯性,线条更要有力,线条变化多端,都需要表现出来,这也更让我看到行书的魅力所在。自魏晋以来,行书成为文人雅士之间交流的载体。正因为行书没有成为官方文字,所以发挥起来相当随意,书写相当自由,抒情达意,形式多样,使书法真正成为表现个性的工具。行书从此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相当崇高,凡是著名书家无一不擅行书,因此学好行书是很有必要的。


付莹楠

  在为期四个星期的行书学习中,吴永斌老师带领我们深入的对《集王羲之圣教序》进行了临摹。使我对字的形态、笔画、每个字之间的变化以及整体的章法都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在此之前,我并没有接触过行书,以为行书只是写的快一些,但是经过这段时间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书法这条路十分漫长,希望我们在书法这条路上可以越走越远,我也需要加倍努力去认识各种字体,深入到每一个帖,十分感谢吴老师,这四个星期以来的指导。


马沅青

  几周的行书学习转瞬即逝,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在吴永斌老师的带领下,让我深入了解了很多行书作品。王羲之被历代奉为书圣,奉为学习的典范和楷模,历代行草大家皆出自王羲之,学王羲之自《圣教序》入手。其笔法变幻万千,点画细腻又不失劲道。在临摹其他作品时,为我以后的行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范例和可选择的方向,极其有利于我们个人书风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以后的书法道路指明了方向。


马梦琳

  写完行书这一课门之后,我认为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充分表现出了气势雄壮,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的特点。从《祭侄文稿》中多处用渴笔修改的迹象表明:颜真卿在写这篇草稿时情绪激动,思如泉涌,手不能追,非快速行笔不足以表达其激愤之情,且无暇注意墨色的变化,虽笔中无墨仍然继续书写。然而这些干枯的笔墨,却给人以苍劲老辣的感觉,与浓重的笔墨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枯、润、浓、淡、虚、实的变化,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召力。并打破了晋唐以来结体茂密、字形稍长的娟秀飘逸之风,形成了一种开张的体势,结体宽博,平正奇险。在上行书课的过程,老师为我们讲解的集王羲之圣教序二王一脉笔法体系赵孟頫写字是看纸高摹本”有莫大的启示作从笔法和章法上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它整体看上去轻盈活泼让人感觉到舒服安心。起笔大多数是楷书的起笔,但笔画与笔画之间具有很强的默契。


钱旭

  这几周的行书临摹在吴老师系统有计划的带领下让我受益匪浅,老师借《雁塔圣教序》的临摹学习来练习我们的精准临摹能力,真正学习了心到、眼到、手到。认识到了笔顺之间和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和连带关系。后来又学习了黄庭坚的《砥柱铭》,在平日的练习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又学会了观察字的比例,在技法上让我得到了突破。也让我看到了《砥柱铭》兼容性,它本身灵活颜真卿和王羲之的部分笔法,又结合自身的特点一反前人横平竖直的平淡、呆板的结构,使他的字显得潇洒瑰玮跌宕。


苏帝豪

  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非常感谢吴教授的悉心指导,让我对一直不敢触及的行书改变了认识。最初由《集王羲之圣教序》入手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单字进行双钩、精准临摹为之后的行书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一段的学习过程中让我再次明白书法学习需戒骄戒躁,要从最初的最基本的抓起。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在后来学习米芾《苕溪诗》时我也尽量的达到精准临摹不断提高对自己的标准。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继续潜心学习用心研贴。


郭莉莉

  学完行书这门课程后,我觉得赵孟頫的《赤壁赋》鲜明、完整、丰富地呈现了二王一脉笔法体系赵孟頫写字是看纸张的,纸张较为细腻时,所用笔法会相对复杂,纸张较为粗糙时,所用笔法会相对简单。而《赤壁赋》可以说是用当时的高级纸张书写的了,所以能将赵孟頫的高超技术纤毫毕现地表达出来,这样明显、丰富又自然的信息,会对我们上溯晋唐“钩摹本”有莫大的启示作用。上课老师讲的集王圣教序从笔法和章法上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它整体看上去轻盈活泼让人感觉到舒服安心。起笔大多数是楷书的起笔,但笔画与笔画之间具有很强的默契。


孟龙柯

  行书临摹课使我受益良多。首先最要感谢吴永斌老师的辛苦付出,让我第一次对行书有了系统全面的概念。从开始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学习 ,到后来的王羲之尺牍和选自己喜欢的书帖,我们对笔法的掌握也在循序渐进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对行书风格的独立看法,吴老师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我在行书临摹课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写集王羲之圣教序这一可挖掘的宝藏,为我以后的行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范例和可选择的方向,及其有利于我们个人书风的形成与发展,激励了我们大胆突显个人书写风格,为我们以后的书法道路指明了方向。短暂的行临摹课程已经结束,但是我们对于书法的学习还没有结束,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砥砺前行!


李楠

  通过吴老师认真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的教学让我们人了解到了两篇经典的行书作品。赵孟頫巅峰之作《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用笔娴熟、精湛。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圣教序》是对王羲之最精华的采摘。细品《圣教序》单字,守律而合于自然,她在纵横取势、对比变化、奇肆古风等简直完美到无懈可击。这座高峰被历来学者奉为圭皋。


江羽新

  行书在楷书笔画横平竖直,刚正不阿的中正基础下提炼,创新,更加注重 “气脉不断”的飘逸整体美。将一些笔画化繁为简,以连笔代之,不仅提高了书写速度且增加了汉字应有的艺术性。行书主要突出体现字与字,行于行之间的呼应,照顾,左右顾盼,集字成篇,以一整幅为一体的书写法则,在呼吸之间的节奏感下,形成了神气十足的艺术感受。正是如此行书既有著楷书的中正之气,四平八稳,又不会过分恣肆,有著顾全大局的整体美感。


李吉昌

  行书不同于楷书,他的书写速度较快,如果仍像写楷书那样边看边写,就容易写得板而涩,不流畅且没有生气。因此,吴老师给我们上行书课时,就让我体会到了,何为准确临摹,如何准确临摹,学会记字形,包括字的写法、笔画位置、粗细长短搭配、字形大小、笔画及字形的揖让、呼应关系等。但是别总以为单字写好了就是书法,难的在于篇幅章法的布局。传统经典书法理论在这个事上,也只有那些形容的语言,没有具体操作的公式,不过也没错。这个功夫没别的办法,只有自己多看多想。多看历代名家的好帖好碑,拓宽眼界。看帖时多想,这些字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安排。思考过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多临摹,临摹熟练后自己独立多写,将思考的结果应用到不同的文字组合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快速进步。


授课教师:吴永斌

摄       影:书法2001班

文       字:书法2001班

编       辑:马沅青 李慧贤

审       核:王    赟 许道坤

特别声明
本文/图片 均来自  武工院书法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