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导读:大多数企业在组织管理中习惯“个人决策,集体负责”,常常借助于集体的力量来体现个人的意志,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会出现失控的情况。所以,要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正确的组织管理习惯,即“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在日常管理中,最多看到的现象是个人决策,集体负责。很多时候,决策是一个人确定,结果事情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找不到责任人,更加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是特别需要纠正的错误,应该是: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01 有效的集体决策需要团队的智慧

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经营的过程是将其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这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因此管理所要做的是保证整个经营过程良性。如何降低风险?我认为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对的方法就是集体决策,而不是个人决策。

选择集体决策,是因为集体决策是一个风险相对小的决策,因为这是集合群体的智慧,相互碰撞和选择迁就的结果,因此集体决策就有它的局限性:集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同时集体决策是一个折中的选择;但是正因如此,集体决策有着最重要的特性,即它是一个风险比较小的决策。

当然集体决策并不意味着“跟着签字”,上边签,下边也签。而是要告诉每一位参与决策的人,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行为的边界是什么,以及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只有这样,人们在签字时才会真正尽自己的责任,才会有将工作做好的动力。

做到集体决策有效需要团队的智慧,至少需要满足下面3个条件。

1.相对少的人数并能够信任

集体决策的第一个前提是决策成员的相互信任,这种信任需要成员的坦诚和相互的沟通,更重要的是需要改变日常的一些管理习惯。

这需要注意以下常见的问题:

(1)是否可以短时高效地举行会议?

举行会议是决策最常见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要求能够采用大家接受的形式处理问题、交流看法并明确各自的职责。这种工作方式要求必须能够达成共识并形成决议,如果会议议而不决,甚至经常无法把会议进行下去,经常跑题、经常争论并坚持各自的见解,恐怕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决策了。

(2)是否能够高频度无障碍地交流沟通?

无障碍的经常性的沟通是决策有效的最关键因素。在多数的情况下,得不到好的结果是因为彼此的不理解和信息不对称。因此在决策层面需要做沟通渠道的设计、沟通信息的正式传递、沟通信息的发布以及沟通方式的设计,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的评估和培训,使得每一个成员能够顺畅地沟通。

(3)是否都能开诚布公相互配合做事?

如果集体决策需要用一种状态来描述,那就是开诚布公相互配合。记住,集体决策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支持和分工的关系。很多情况下,我们要求每个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是整个流程的组成,缺一不可。

(4)是否都能了解其他人的作用和技能?

了解各个成员并尊重每一个人是形成信任的首要前提。了解他人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每个人的作用和技能得到发挥,了解他人的最好作用是能够带来机会,一个可以信任的机会。

2.互补的技能

集体决策的第二个前提是决策成员的技能互补,这些技能主要是指以下三类:技术性或职能性的技能、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技能、人际关系的技能。这些技能的互补需要成员的坦诚和相互的沟通,更重要的是需要改变日常的一些管理习惯。

这需要注意以下常见的问题:

(1)能否反映团队的成员资格?

在这些技能中,我最为担心的是成员们过多依赖人际关系技能,而忽略了技术性技能或者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喜欢折中,喜欢从众,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得不到互补的技能。

(2)每个成员有无可能在所有三类技能上把自己的水平提高到团队目的和目标所要求的水平?

也许大家具备这些互补的技能,这时另外一个要求就摆了上来,那就是我们需要确认这些技能符合目标所要求的水平,没有这个标准,这些技能也不能够保证决策的有效性。

(3)无论从个人或是集体的角度,决策成员是否愿意花时间帮助自己和他人学习和发展技能?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成员们不能够帮助自己和其他人学习和成长,对于决策的可靠性我们就要担心。

3.共同责任感基础上的具体目标和共同的工作方法

集体决策的第三个前提是决策成员的责任感、具体目标和共同的工作方法。共同的、有意义的目标能确定决策的基调和意向,具体的业绩目标是这个目标整体的一部分,两者的结合对业绩是重要的。

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工作方法的核心在于,在工作的各个具体方面以及如何能把个人的技能与提高团队业绩联系起来拧成一股劲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这需要注意以下常见的问题:

· 所使用的工作方法是否具体、明确?

· 每个人是否都能真正理解并一致接受这种方法及它是否能带来目标成就?

· 这种方法能否利用和增强所有成员的技能?

· 这种方法是否要求所有成员对实际工作做出同样的贡献?

· 这种方法能产生开放的相互影响、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根据成果进行考核等结果?

· 是否所有的成员都以同样的方式说明这种方法?

· 这种方法是否可以随时进行修正和改进?

02 要坚持个人负责

责任的问题一直是管理的基本问题,集体决策的实现需要个人负责来保证。责任的概念永远是个人的概念,没有集体责任这样一个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中庸,强调求和与迁就,人们不习惯于个人承担责任,反而比较习惯从众,加上民间盛行“枪打出头鸟”“法不责众”的说法,人们更是希望责任淹没在多数人中,所以对于责任意识而言我们可以说是先天弱势。

但是,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意识,就无法让管理变得有效,如果没有个人责任意识,就无法承担经营的后果,最严重的是,没有个人责任意识,就不会有风险控制。

归纳起来我们可以确定,个人承担责任乃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做出的严肃承诺,是从两个方面支持集体的保证:责任和信任;集体成员之间相互承担责任可以用来检验集体目的和方法的质量。

唯有传递责任,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管理,我们才有可能看到企业组织中每一个人的工作质量、每一个人努力的方向、每一个人的相互帮助和支持。换句话说,就是管理只对绩效负责,没有个人的责任也就没有绩效可言。

实现个人负责,需要确定这样一些要素:

· 我们每一个人是否都愿意为集体的目的、目标、方法和工作产出负起责任?

· 你能否并是否根据具体的目标来衡量进步?

· 是否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感到对所有的衡量指标负有责任?

· 是否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明确什么是他们的个人责任,什么是大家共同应负的责任?

· 有没有“团队只会失败”的感觉?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常常被一些日常的问题所困惑,集体的目标到底是谁的目标?工作方法是否应该坚持一致性?工作结果的价值如何评判?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决定了人们如何去工作,也就决定了决策最终的执行效果。

集体的目标一定要成为每个人的目标才行,如果集体的目标是集体的,那么这个目标是虚幻的。有些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得过分一些,有一天集体可能不存在,但是个体是要存在的,甚至可以说个体存在的意义永远大过集体,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一个生存的自然事实,因此集体的目的和目标应该是个体的目的和目标才有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具体的目标来衡量我们的进步,并能够把这些目标化解为每个人的目标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行为,那么个人负责的习惯就会养成。

03 结语

组织管理最重要的是“个人负责,集体决策”,但是中国企业大多数在组织管理中却是习惯“个人决策,集体负责”,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会出现失控的情况。

所以尽力完善内部的监控体系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正确的组织管理习惯:“个人负责,集体决策”,不要颠倒了顺序。如果无法形成这个组织管理的正确习惯,相信就算是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监控体系,恐怕也只是一个形式,或者也只能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来做补救,无法在事前做到预防作用。(本文完)

(0)

相关推荐

  • 团队突破法则

    团队的突破会面临成员之间有很多差异.分歧和碰撞,尤其当他们面对一个共同的竞争目标是,这种碰撞将尤为激烈,而且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不择手段的,一种暗地里被称作"阴谋的东西通常就在这个时 ...

  • 程序员管理探秘:如何从带10个人到带100个人?

    大数据架构师2021-01-06 01:37:00 如何处理冲突 在技术团队管理的过程中,冲突是我们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是否具备处理冲突的能力,往往被当作评判一个管理者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冲突也一直是 ...

  • 精益生产团队的基本要素、特征以及日常管理

    精益生产的所有方法最终都要通过全体员工的工作和劳动来实现.再好的技术,没有操作人员的积极参与,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彻底杜绝浪费,仅仅依靠少数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不可 ...

  • 【管理】放下你那所谓的“权威”

    作为管理者,维护自己的权威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独断独行,因为你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你的主要工作是尽量让团队所有成员达成共识,h目标一致,然后带领团队共同向目标进发,并完成既定目标. 因此,你在决策行动 ...

  • 陈春花:「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导读:多数企业在组织管理中习惯"个人决策,集体负责",常常借助于集体力量来体现个人意志,结果事情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找不到责任人,更加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因此,要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正 ...

  • 陈春花:管理者要学会向下负责

    导读:很多管理者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管理是向下管理,向上负责.其实应该反过来,是向上管理,向下负责.因为下属往往是能力不足并且缺少资源的,需要管理者对他负责,让他能得到成长并顺利工作. 我们一直在探 ...

  • 陈春花: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导读:有了清晰的管理观,才会有合适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标准,从而真正推动企业发展.本文中将管理观归纳为三句话:1.管理只对绩效负责:2.管理是一种分配:3.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请认真思考一下,你的公司是 ...

  • 陈春花:预算失控?需要改变这四个习惯

    导读:通过对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评价习惯以及对话习惯的改变,可以让我们的预算管理更加有效. 如何做到预算控制,是控制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部分企业如今都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但是真正要取得成效,还需要有 ...

  • 陈春花:能够与顾客交心,才是真正好的产品

    陈春花:能够与顾客交心,才是真正好的产品

  • 陈春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该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如何行动?

    调整之际,回顾过去,整理思路,有助于我们从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中抽离出来,仔细思考一下这十年所发生的一切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才有助于我们开启下一个十年. 文:陈春花(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 ...

  • 陈春花:下一个竞争的议题是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的协同效率

    导读:未来的竞争,将是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之间协同效率的竞争.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位置,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重要. 我们谈CHO(人力资源总监)和CEO怎么成为合伙人,中间有一个最重要部分,就是人力资源和企 ...

  • 陈春花:企业文化变革成功的四个关键要素

    导读:文化变革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它要花费时间,至少是一年,通常需要3到6年:它要付出努力,并时刻保持警惕:它还需要保持耐性和长期维护. 很多公司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组织结构.首席 ...

  • 陈春花: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如何完美搭档?

    导读:有人告诉我,大部分的老板都会觉得找不到合适的经理人,而大部分的经理人也觉得,找不到自己认为可以托付一生去奋斗的老板.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矛盾现象的背后,其本质是什么?该如何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