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东西, 又不想读书,分享6个特别有意思的思维笔记

最近在读《批判性思维工具》知识密度很大,每一篇都有不同的感觉。
每个人受教育十几年,知识可能掌握了很多, 但是心智并没有经过锻炼,特别是国内教育不会教你批判性思维方法。
具有批判性思维,对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
大家时间都很紧,我就分享几个最近读书笔记碎碎念。
1.
“惰性知识”这个点,我很有感触。
惰性知识,是指我们并不完全理解,仅通过机械记忆进行加工的信息,但是我们总会自以为已经理解了信息的意义。
就好像知道了很多名词理论,就觉得自己是专家了。
其实自己并没有使用实践,也没有真正理解,就是拿一个套路理论就开始忽悠钱。
因为记住了,就以为自己懂了, 这个就是在学习惰性知识。
2.
有些知识属于经验类,它不能通过自己获得,只能通过一次次的使用。
可以熟能生巧,但无法跨越练习,其实世界上大部分知识都不是学到的,而是练到的。
那些真正帮助你改变生活的知识,都是经过无数次的使用。
比如开车,打字,识字,这个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在知识付费这里被打破了。
连最基本的规律就不讲了, 直接就可以通过课程获得,是不是那里有问题。
3.
分享一下推论和假设,思考需要目标,信息这些元素,但怎么把他们组合起来。
这个就需要推理和假设了,事情不会无缘无故发生,起码人们不能接受无缘无故的事件。
我们总想为发生的事找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要复合人的理解。
让一件事看起来变得合理,这个就是推理的价值之一。
推论是验证信息和假设,如果没有假设的推论看起来会很奇怪。
比如,给你1万块钱,如果只有这个信息,看起来会没头没脑,你要干嘛,是吧!
但是如果增添一个假设,假如你能坚持写作100天,就给你1万块钱。
这样这个推论是不是就变得合理起来,逻辑自恰就是推理好假设衔接好。
如果只有假设,就只能停留在想象阶段,无法完成逻辑自恰部分。
比如,要是我能写书就好了,要是我早点做自媒体就好了。
这些都是假设,只有假设没有意义,要增加推论让假设变得合理起来。
4.
分享一点,就是对技巧的热衷。
现在知识付费大火,有很多行业大V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这个是好事,让我们知道原来同样的事还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而真正的问题是太多人沉浸其中,他们总是习惯用方法去解决问题。
最后忘记了问题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就好像我们经常说输出,那你到底在输出什么。
只是那些方法吗?
这些方法是用来做什么的?
你真正想解决的是什么,当我们每天弯腰做事的时候,是不是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这件事的原由了。
过度的对此刻的嵌入,你越适应现在,就越容易陷入眼前。
一切的知识都来自每个人对世界的思考,每个领域真正做的事,就是用自己的一套理论价值观去解释这个世界。
输出的本质,就是用自己的理解解释世界。
5.
提问才能带来思考,思考才能把知识内化。
才能激发自己去寻找加深自己理解问题的更多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与身边事物的联系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
自己就具备了更加真实的,更加可信的更加强大的力量。或者甚至可以这么说,身边很多东西本来是没建立起联系的,通过你的深入思考后,能够有效联系起来了。
这个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甚至是强大的力量。
所谓自媒体给予普通人逆袭的机会,也是只是这个思维逻辑在现实中的案例而已。
6.
在我的观念中,对推理的意思可能产生了误解。
一直认为推理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就好像侦探破案一样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
但是,在本书中却说,早餐吃什么,穿什么衣服出门等这些简单的,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就是推理。
如此说来,推理其实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也是每个人天天都在做的事,只是没有人意识到。
经验或许是最好的老师,但他绝不可能事完全正确的、毋庸置疑的。
人的思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经常追求相互矛盾的目标。
想有好身体,又不想去锻炼,想有更多学识,又不想去看书。
而现在的课程刚好解决这些问题,你想有学问吗?
是不是看不进去书,没关系来我这里听书,每天只要20分钟就可以了解一本书,不用看只要听就可以学习了。
这个就是满足了,又想学东西,又不想下功夫,但是真的那么容易替代吗?
比尔盖茨有钱吧,时间珍贵吧,为什么还自己读书,还送孩子去学校?
又花钱又费时间,说明有些东西是不能被加快的,要符号事物发展规律。
你觉得呢?
「  

鱼堂主爱思考」

长按关注看我用思考切割世界
在看”,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