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6年,王羲之死后二十五年,他最出...

公元386年,王羲之死后二十五年,他最出色的儿子王献之也重病将死,人间最后弥留之际,为他送行的人问:“你这一生,可有什么过错或憾事?”王献之闻言,闭目流泪说:“无他,就只与郗卿离婚事。”言毕,气绝,死时年止43岁。

郗卿是谁?这得从王羲之的婚姻说起。

书圣王羲之一辈子最出名两件事,一个叫兰亭华章,一个叫坦腹东床。兰亭华章是兰亭序,东床快婿这个成语,就是说他娶媳妇的事。

王羲之是丹阳尹王旷的儿子,伯父更有名,是东晋大将军,后来做了丞相的王导。和当朝太尉郗鉴交情非常好。

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美丽非常。郗鉴爱女,一心要为女儿选个好女婿,听说王导家子侄甚多,个个才貌俱佳,就跟他说了这事。

王导大笑,说:“好啊好啊,我家别的没有,佳子弟还真是多,你到我家里随便挑吧,只要你看上谁,就是谁。”

听说郗太尉的人来选女婿了。王家二十多个适龄男青年都认真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可数来数去,一算少了一个。

管家领着郗府的人来到跨院,只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青年人坦腹仰卧,对当朝太尉来家选女婿一事无动于衷。

这人回到府中,把事对郗太尉一说:郗鉴一拍巴掌,说:“对对对,我要选的就是这人。”就这么着,选了王羲之为婿。

郗鉴眼光真好,王羲之一辈子,确实是活出了东晋名士的巅峰。

而王羲之的七儿子王献之,子承父志,深工书法,几乎和父亲一样的才华过人,与王羲之并称“二王”,甚至有“小圣”之称。而且性格这方面,也大有乃父坦腹东床之风。

他曾和两个哥哥一起去见当朝大佬谢安,两位兄长谈得眉飞色舞,王献之就随便说了几句,都是些问候冷暖的话。
从谢家离开,有人问谢安,王氏三个儿子熟优,谢安说:“小的优。”
人问何故。
谢安说:“大凡杰出者少言寡语,他不多言,所以我知道他不凡。”

有谢安大佬高评,更有王羲之故事珠玉在前,而且自小就负才名,又生得仪表不凡,结果怎样:王献之当然成为东晋第一钻石王子,世家女争相暗恋,来往媒人抢破了头,婚恋市场上可比他爹王羲之牛多了。

不过王献之心早有所属,他一早看上了姥爷郗鉴的二儿子,舅舅郗昙的女儿,他的表姐郗道茂。

一对小儿女青梅竹马,两家又是世代姻亲,郎才女貌,情投意合,又是一对羡煞世人的神仙眷侣。

公元361年,两人的父亲在同一年去世了。小夫妻相互扶持,共同挨过了这段悲伤的日子,感情更为深挚。

不久郗道茂产下一女,取名玉润。女儿的到来,让两人的生活更加充满光明与爱意。可惜没过多久,玉润夭折了。

王献之夫妻痛苦不已,浑不知更大的打击将至。

东晋皇帝司马昱的三女儿,余姚公主司马道福,原本嫁给桓温的次子桓济,桓济因为作乱被流放,公主离了婚。

自小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公主觉得受了天大委屈,向太后好一番抱怨,说这次一定要自己挑选心目的如意郎君。

那她想嫁的是谁呢?她谁也没挑,就单单挑中了已有妻室的大才子王献之。原来公主早就听闻过王献之的美名,暗自对他倾慕许久了。

仗着皇太后的宠爱,司马道福点名道姓,总之非王献之不嫁。司马昱也只得乖乖下旨。

圣旨到来,王献之夫妇懵了。为了保护婚姻,王献之不惜用艾草烧伤了自己的双脚,用“跛足不便配公主”的名义,意图抗婚。

但他还是低估了公主,司马道福说:“跛算什么,他就是瘸了,我也要嫁!”

最后为了王家郗家不受牵连,王献之只好忍痛休妻,与公主成婚。一对爱侣从此劳燕分飞。

最可怜的当然还是郗道茂,父亲已死,她只能投奔伯父郗愔,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她立誓此生永不再嫁,日日啼哭不止,

得到消息的王献之焦急不已,却又万般无奈。他给前妻写了一封信,名叫「奉对帖」,情深婉转,相思之苦痛溢于言表: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这奉对贴的意思是:
我们做夫妻做了多年,可是每一天都很快乐,常常怀念当初和你额头贴着额头时的亲昵。本想和表姐可以白头偕老,万万没想到会横生变故,竟然会到了这种境地。
自从与你分别之后,我的内心惆怅至极,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回到从前朝夕相见的时光?这种悲咽痛哭的日子没有尽头,大概只能到我断气的时候才会停止吧!

可惜纸上深情于事无补,郗道茂得了重病,很快就郁郁而终。

消息传来,王献之心伤欲绝。

这件事,也成为了王献之一生不能释怀之痛。在他病危的时候,为他作法祈福的道士,问他一生可有什么过错遗憾,可以上表于天。王献之躺在病床上,气息奄奄地说:“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竹史铁骊 郗道茂死没多久,王献之就死了,只活了43岁。这位大书法家,终究也没能取得比肩父亲的成就,留下《兰亭序》那样一个伟大的作品就匆匆离世,想必急着去找他表姐吧。

王献之与郗道茂间的悲剧,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心痛无已。唯望在天国之上,两人能够如愿恩爱相守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