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阳气潜藏,阴气颇盛!牢记这三点,让这个冬天不生病!

今日大雪。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不只雪盛,河水也冰冻了。

大雪为十二节之第十一节,在月为子,俗称“冬月”。冬月者,冬三月之中月也。

节者制也,抑其太过,转气之始也。一年十二节,分为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月九十日为一季,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四时也。

冬月之中气为冬至。大雪至冬至,阳气逐渐归根,如遇阴邪阻碍,腰腹中觉阴凉满胀痛者,可于申酉之间以少火艾灸关元,以腹中觉暖为度,不可太过。灸后如水泻,乃阴邪外化之象,为佳兆,不可便思止泻。灸至冬至前三日当止,恐其妨碍气降至极也。

大雪至冬至,当早卧晚起,少动多静,睡眠逐渐加长。饮食宜清淡,不宜生冷滋腻,耗散阳气。尤当注意保暖,不可暴露皮肤,令阳气外散。

人与天地之气相通,与四时之节相应。自然界中流动的水由液态经露、霜、冰、雪各种形态逐渐凝固,人体的血液也会呈现相应的趋势。当此之时,“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的冬气养藏之道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谓瑞雪兆丰年,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过低,为冬作物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人体也与作物一样,除了主食及应季的土豆白菜,多吃些可以入肾的含丰富植物蛋白的豆制品会给人体储蓄更多的精微物质,加上与季节适应的起居配合,会为来年春夏的生长壮大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

大雪三候

大雪有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1
一候鹖鴠不鸣

复卦,初九。《周易·复卦》爻辞:“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震覆艮为鸟,故曰鹖鸟。震为鸣,初爻动,震变为坤,震象不成,故曰不鸣。”

大雪时候,鹖鴠鸟因天气寒冷,不再鸣叫了。鹖鴠这种鸟非常特殊,除了中国古代的这个鸟名以外,中国近代和海外也把它称为寒号鸟,或寒鸣鸟。下面这一段古籍中的文字,介绍了鹖鴠的知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进行研究。

“《说文解字》曰:鹖似雉,出上党。禽经曰:鹖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斗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汉书音义》,亦然;《埤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鹖,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若郭璞《方言》:似鸡,冬无毛,昼夜鸣,即寒号虫;陈澔与方氏亦曰,求旦之鸟,皆非也。夜既鸣,何为不鸣耶?《丹铅余录》作鴈,亦恐不然。

《淮南子》作 ,诗注作渴旦。《列子》曰:黄帝与炎帝战,以雕鹖为旗帜。续《汉书》:舆服志曰:虎贲武骑,皆鹖冠,以其斗死乃止,故赵武灵王以表武士焉。

【赋】魏陈王曹植鹖赋曰:鹖之为禽猛气,其斗,终无胜负,期于必死,遂赋之焉,美遐圻之伟鸟,生太行之岩阻,体贞刚之烈性,亮金德之所辅,戴毛角之双立,扬玄黄之劲羽,甘沈殒而重辱,有节侠之仪矩,降居檀泽,高处保岑,游不同岭,栖必异林,若有翻雄骇逝,孤雌惊翔,则长鸣挑敌,鼓翼专场,逾高越壑,双战只僵,阶侍斯珥,俯曜文墀,成武官之首饰,增庭燎之高晖。” 

2
二候虎始交

复卦,六二。《周易·复卦》爻辞:“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震伏艮,艮为虎。或云震二爻纳寅,寅为虎。震为生,故曰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

此时是阴炁(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炁(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3
三候荔挺出

复卦,六三。《周易·复卦》爻辞:“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三爻动,卦变为明夷。互震伏巽,故曰荔挺。下离为见,故曰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郑康臣、蔡邕、高诱皆云马薤。况《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与《本草》同。但陈澔注为香草,附和者即以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于三月也。”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炁(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节气习俗
1
腌肉

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以迎接新年。

2
“鹃鸥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此时严寒阴冷,处于阴气极盛之期,盛极必衰,阳气开始萌动。鹃鸥即寒号鸟,为阴物感阳者,得阳气则不再鸣叫;老虎为阳物,感阳而交,会出现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循阳气萌动开始抽新芽。

3
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

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番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阳之功效”。

大雪养生注意五点
1
睡:早睡迟起藏精气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要“早卧迟起”。

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2
穿:两个部位要保暖

进入大雪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大雪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头部血管密集,耗氧量大,热量散发也多,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从中医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汇”,也是应该重点做好保暖的部位。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部保暖更加重要,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

而俗话说“寒从脚下起”,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在寒冷大雪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3
藏:重点保护呼吸道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冬季干燥,加之暖气较热,呼吸道成了最易发病的“重灾区”。建议尽量增加室内湿度,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如果室内空气太干,可在暖气搭一条湿毛巾,或使用加湿器。一般来说,冬天室内的湿度在30%至60%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度”。这样的湿度下,人体总体感觉良好。

4
补:食补不可补之太偏

大雪是进补的上好机会,但不可太过或乱补,尤其今年终之气是阳明燥金在泉,是个燥冬,用性味温润的补品为好,以助阳气生发。

萝卜、白菜等乃是常用的日用之蔬;猪肉各种鱼类、禽蛋都为常用的补品;红枣、荔枝、桂圆、核桃、枸杞等药食两用的常用补品可据情选食;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及冬令推出的膏方,亦可酌情选用。

5
按:“三窝”排毒法

进入大雪节气后,气温走低,在注意保暖防寒的同时,还可常常按摩腋窝、肘窝、膝窝排排毒。

01. 腋窝:除心火

腋窝处的极泉穴(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祛除心脏的火郁毒素。

具体方法:用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反复揉压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早晚各1次。

02. 肘窝:去毒素

肘窝有肺经、心包经、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常按可排除心肺火气和毒素。

具体方法:用掌在肘窝这个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1~2周拍一次。

03. 膝窝:祛湿气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的通道,而膝窝中的委中穴(膝盖里侧中央),走膀胱经,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

具体方法:连续拍打5~10分钟,1~2周拍打一次。

大雪节气养生进补指南

大雪节气,此时南方刚步入隆冬,而北方已是银装素裹的光景。相较小雪,大雪时节的气温也相较于之前会低,意味着正式进入仲冬。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正是进补好时节。送你一份进补指南,愿你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吃得开心,吃得健康。

1
养心气色佳

人的面色往往也是有色号的,正常的面色应该是光明润泽、红黄隐隐,而身体不好的朋友,面色也相应地有些差,比如暗黄、苍白、黄斑等等。心主血脉,心气旺盛、心血充盈的朋友,脸色往往红红润润且有光泽;但反之,则面色苍白,甚至离“黄脸婆”不远。

而冬天则是补血养血的好时机,不妨多吃点阿胶、核桃、红枣等食物,不仅可以让你暖起来,也能给你一脸好气色。

2
健脾防裂唇

一到寒冷干燥的冬天,嘴巴就开始各种闹情绪,脱皮、干裂、甚至出血,喝再多水也觉得炒鸡干。

在中医看来,“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如果小脾比较健康,那么嘴巴也会红润有光泽,但如果说小脾比较虚弱,那么你的唇色也会发白或萎黄。

因此,想让嘴巴不干裂,就得先养好小脾,平常可以多吃点山药、莲子、大枣、桂圆等有助于健脾的蔬果。同时,黄豆芽、油菜、小白菜、白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也可以多吃一些。

3
润肺御干燥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照顾好了,皮肤滑滑嫩嫩,肺要是受到冬天干燥气候的侵蚀,就容易被误伤,皮肤也会干燥起皮,嗓子也感觉干得快冒烟。

因此平常可以多吃点滋润一点的食物,比如百合、玉竹、山药等等。

4
补肾养精神

根据中医说法, 冬天寒冷,与水的特性相似,在与人体五脏配属中,内合于肾,在与自然界五色配属中,则归于黑。由此可知,肾与冬相应,黑色入肾。

因此,冬天补肾最为适宜,平常可以多吃点黑色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桑椹等等,以帮助肾脏巩固城池,储蓄精神,到了来年春天才能有打老虎的力气。

5
护肝眼睛亮

冬天不仅冷,还很干,皮肤干,鼻子干,嘴巴干,眼睛也干。中医讲“肝开窍于目”,肝要是做好了血库管理员这个岗位,那么眼睛也会炯炯有神,但如果肝失职了,血库不足,那么眼睛也会干涩、视力减退。

眼睛容易不舒服、熬夜比较多的朋友,平常可以多吃点西兰花、葡萄籽、枸杞、菠菜等蔬果。

6
身体暖起来

冬天实在是天冷了,所以总想吃点热乎乎的东西让身体暖起来,比如火锅。

但食补也不是啥都补的,像大雪节气,南方人还在盼着下雪,未到极寒之时,可以吃一些鸭和鱼,进行温补;而北方的朋友早在晒落地盈尺的雪了,气温也很喜人,暖气也早早地开了起来,这时则需要驱寒补气血,因此可多吃羊肉,增强元气。

另外,别光顾着“补”,也要注意防上火,白藕、雪梨和雪菜可以备起来,玉竹汤、菊花茶、蒲公英茶也可以喝起来。同时,少吃生冷、粘腻的食物,不利于消化,《云笈七签》里也说,“冬夜漏长,不可多食硬物并湿软果饼。

大雪节气巧进补,因人而异
1
神补

就是注重养神。精神上要积极向上,保持乐观,多做一些安静的事,让大脑得到休息和净化。日常生活中,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宽慰自己,到郊外登高望远,使心境开阔,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2
食补

大雪食补以补阳为主,但不可过于机械,应根据自身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

阴虚之人:常表现为面红上火、口腔咽喉干燥、毛发干枯等。这类人宜防燥护阴,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等,忌食燥热食品,如辣椒、胡椒等,以免化热伤阴。

阳虚之人: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怕冷等,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淮山、桂圆肉、鸡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3
药补

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在神补、食补的同时,也可用些药物进补。大雪节气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枸杞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

防虚寒,练四方显掌功

大雪节气推荐练习“四方显掌功”。本导引改编自《诸病源候论》,强调坐式锻炼以深根固本,配合温和动作以避免动摇肾气。大雪节气锻炼此导引,既可养生健体,也能预防虚寒性疾病。

具体步骤如下:

预备式:正身盘坐,头脊中正,两眼平视远前方,自然呼吸(鼻子吸气,嘴呼气),两臂下垂覆按于两膝,思想集中,安静放松。

第一式:屏气时,左手上提托住下巴,中指指尖向上,右手反伸至背后,掌背紧贴背部,五指放松张开;吸气时,左手用力上托,使头部后仰,同时右手向后上方用力上探,稍作停顿;呼气时,双手同时撤力,恢复至预备式。左右侧肢体轮流做上述动作共12次。

第二式:屏气时,双手上抬,两臂向前,十指相交,掌心向前方;吸气时,双肘弯曲,带动双掌缓缓收向胸前,至掌背紧贴胸骨处,稍作停顿;呼气时,双肘伸直,带动双掌缓缓前推,至极点稍作停顿。重复双掌收推动作共12次,恢复至预备式。

第三式:屏气时,两臂向身体两侧上抬至呈平伸,立掌使掌心向外;吸气时,以躯干为轴,向右转动身体,带动两臂顺时针平移,至极点稍作停顿;呼气时,向左转动身体,带动两臂逆时针平移,至躯干呈中正状态。左右方向轮流做上述动作共12次。

收功:第三式结束后,恢复至预备式,自然呼吸片刻即可。

养藏肾精,提高抗外邪能力

大雪进入仲冬,是养藏肾精的阶段。

中医讲「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说在冬季,我们的气机是收敛的,应该收藏好精气,如果冬不藏精,等到来年春天生长时,正气不足,就很容易感染温病。

《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蛰就是封藏,人体精气的封藏都由肾主管,人体肾中精气充沛,则血气足而头发乌黑茂盛,骨骼坚固充实,正气旺盛,生命力强,就不容易感受外邪而致病。

古人强调冬天要「藏精」,肾为阴中之少阴,肾的功能正如大自然冬季万物收藏的情况,故肾和冬气相通。冬季是一年中的闭藏阶段,所以这时候应该注意顾护肾中精气,不要妄自扰动。

大雪到小寒仲冬要吃核桃仁、枸杞子、黑芝麻、葡萄干,这些种子专补命门、肾精。

扶阳保暖,克制冬日阴寒之气

冬天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而寒伤阳之后,就会产生一派寒象,许多旧病很可能复发,甚至会加重,所以防寒依旧是大雪节气的要务。

对于年幼、高龄或体虚之人,更容易受到风寒邪气侵袭。

《伤寒杂病论》中说到「寒之为病,肾先受之,其客于五脏之间,脉引而痛;若客于八虚之室,则恶血住留,积久不去,变而成著。」

八虚之室就是我们的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及膝关节等八个大关节所在的部位,中医认为人体感受风寒后,邪气容易藏匿在这些部位。

《黄帝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就是说寒邪是导致关节筋骨疼痛麻痹的病邪之一。

所以从大雪节气起尤其要做好御寒保暖,护阳驱寒,防止感冒、风湿关节炎的发生。

1
护好这个兴阳要穴,克制体内的阴寒

大雪时节,要护好大椎穴这个兴阳要穴,克制体内的阴寒。

大椎穴是阳气升发的一个重要穴位点。阳气从这里发出,形成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也是阻止风寒入侵的一道关口。

按压大椎穴,能激发阳气,通行全身。阳气激发,温煦身体,能克制体内的阴寒。缓解身体的表现出来的虚寒症状,比如肩颈僵硬、风寒感冒、鼻炎、咳嗽等等。

2
艾叶泡脚,防止寒邪侵袭经络关节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在严寒的冬季更显得异常重要,而且腰为肾之府,足部亦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所过之处。

所以袜子尽量盖过踝部,裙子则应盖过膝盖,可以有效防止寒邪入侵人体经络关节。

除此之外,还可以睡前用中药煮水沐足,如家常用的花椒、生姜、艾叶,取适量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护脚作用,且人体脚底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沐足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从而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中医认为火热会向上升,透过温暖脚部,便能带动气血运行,经过连接的经络,从而温暖全身,赶走体内的寒湿。

艾叶能「逐寒湿,通十二经络」。用艾叶泡脚驱寒祛湿,改善体质,促进足部经络通畅,血液循环。借助艾草的力量驱寒暖身,行气活血。当身体暖起来,气的运行会很顺利,这样才能顺利的带走体内的积攒的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