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如泰山曹子孝(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今天说的这个曹仁说起来也算是曹操的亲戚,但别看他姓曹,跟曹操却没有血缘关系,跟曹操有点儿血缘关系的是上一段说的夏侯惇,因为曹操本来姓夏侯,所以那边是他的实在亲戚。而曹家这边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投靠宦官曹腾,当了人家养子以后,算是结上了亲戚,但没有血脉的联系。
要说一开始是曹操这家姓夏侯的人沾了姓曹人的光,到后来反而是这家姓曹的沾了本姓夏侯的曹操的光,到了群雄逐鹿的乱世,宦官家属的身份没用了,没人认了,实力决定一切,所以曹家人都围着一个外来户转了。
当然,围着曹操转的曹家人也一样是实力决定一切,一大家子人,有本事的才能脱颖而出,曹仁曹洪兄弟就是,今天咱们先说曹仁。
在《三国演义》里,曹仁几乎就是反衬刘备那些智囊的背景板,樊城他反衬了徐庶,被徐庶算计的七零八落。在新野他反衬了诸葛亮,火烧新野,他又是落花流水。赤壁之战以后,周瑜乘胜攻打南郡,守南郡的又是曹仁,但虽然是曹仁和周瑜的对决,但这段大家记住的就是诸葛亮的渔人得利和周瑜被气得吐血,这段叫一气周瑜,诸葛亮是气人的,周瑜是生气的,而曹仁虽然也跟着一通忙乎,但最后直接被无视了,没人想得起来他,惨啊。
不过这段里曹仁也算表现不错,跟周瑜斗智斗勇了很长时间,最后也属于惜败,体现了一个统帅的能力。而且《三国演义》当中,作者为了突出周瑜和诸葛亮,有意地把曹仁矮化了。其实在《三国志》当中,曹仁在江陵镇守,周瑜带着几万人来进攻。前锋部队几千人先来到城下,曹仁一看,想要先试探一下,就派部将牛金带着三百人先出城见一仗,结果这三百人一出去就让人家围在里头了,曹仁一看,让手下人牵马来,就准备亲自出去援救。这时候他身边的长史陈矫拦住他,说:“对方这么多人,您作为城里的主心骨,要是出去有个三长两短的,这城就守不了了,那三百人不行就不要了吧,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啊。”曹仁一听,那哪行,都是自己的弟兄,我们一定要做到leave no one behind。
他带着几十个骑兵就冲出去了,然后杀透重围,救出了牛金和他身边的一些人,出来之后,回头一看,还是百十来人困在敌人包围圈里,结果他又扭头杀进去,把这些人又救出来。《三国演义》里也有不少在重围当中杀进杀出的精彩故事,最著名的就是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但那个是虚构的,曹仁这个是实实在在记录在史书当中的。当时曹仁冲出去,陈矫这些人在城上看着,吓得都没脉了。等曹仁回来以后,这些人都服了,“将军真天人也”。所以,作为士兵和部将,跟着这样的主将肯定觉得踏实,就跟背靠着泰山一样,所以我说曹仁稳如泰山。
当然,您要光看这一段,好像曹仁也是一个一勇之夫。其实曹操这边完全靠勇力吃饭的是典韦和许褚,他们最后也就做到曹操的贴身护卫,不可能带兵独当一面,所以地位也就没有曹仁高。曹仁是有战略眼光的,曹操和袁绍官渡大战,当时袁绍派刘备抄曹操后路,在许昌以南拉起一支队伍,骚扰曹操的后方。曹操面临前有强敌,后有骚扰的状况,有点不知所措。曹仁就跟他说:“许昌南面这些地方,因为觉得我们现在大军在北面,管不到他们那里,所以刘备这支队伍战斗力又不差,他们得不到救援,估计心思就活动了,肯定会有好多郡县就投降了,所以我们不能等闲视之。但是刘备领的是袁绍的兵,两边刚刚凑到一起,没有经过磨合,配合生疏,所以不难击败,因此我们应该迅速回军,先把刘备收拾了,再回过头来对敌袁绍,也不耽误事。”曹操就按他说的办了,果然很快收拾了刘备,然后打败袁绍。
打败袁绍以后,曹操扫荡袁绍的地盘河北,打到壶关,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不知道这个地方怎么惹着曹操了,《三国志》上没记载。反正是曹操下令,一旦打下壶关,把关城里所有人都活埋,一个不留。结果曹操是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曹仁就和曹操说:“您一下命令,城破之后一个人也活不了,那他们知道您一进来自己没有活路了,肯定拼死抵抗啊,打败您还有一线生机。所以咱们不能这样,得讲点政策。”于是曹操改了主意,投降免死,壶关立刻投降了。
所以这就解释了《三国演义》里的一个问题,小说里曹操总让那几个沾亲的人带兵,这几位总打败仗,最后还是他们带兵。曹操就显得有点任人唯亲,只信任沾亲的人,不敢把兵权撒手。其实曹操让这几个沾亲的人带兵是因为他们确实带的好,会打仗,所以才能执掌兵权,只不过他们露脸的大部分事迹都被作者舍掉了。曹仁就是典型,他的战绩稳定,也可以说是稳如泰山。曹操派他出去作战,基本可以放心,该打赢的他一般都能够打赢。夏侯渊其实也是这样,所有的成绩《三国演义》里都没提,但他没玩过黄忠,被人家袭击杀死也是事实,收场不太好。看《三国志》的记载,曹仁结局不错。战功赫赫,最后一直做到大司马,大将军,封陈侯,属于县侯,侯爵的最高级了。
曹仁最露脸的事情还是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攻打樊城,当时樊城也让水泡了,没有几块干地了。关羽坐船屡次来攻打,重重围困,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所有人都觉得这座城池丢失就是时间问题。一旦樊城丢了,许昌就暴露在关羽的军队面前。当时吓得曹操都惦着迁都,结果曹仁坚守不退,告诉大家“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樊城即尔等之坟墓。”结果士气被激励起来,城一直没丢,终于等来转机。孙权抄了关羽后路,徐晃带兵解围,曹仁和徐晃里应外合,打败关羽。从这段坚守樊城的事迹来看,说曹仁稳如泰山真不是瞎夸他。
还不错,总算这段没让罗贯中先生抹了去,只不过还是给曹仁矮了一格,说是曹仁本来惦着就跑了,结果被身边的谋士满宠给拦住了“不可出。山水骤至,岂能长存?不旬日,即当自退。关公虽未攻城,已遣别将在郏下。其所以不敢轻进者,虑吾军袭其后也。今若弃城而去,黄河以南,非国家之有矣。愿将军固守此城,以为保障。”好像显得曹仁见识还是不如满宠。不过罗贯中先生可能也觉得对不起曹仁,所以还算笔下留情,给他写的形象至少是虚心接受,能听取正确的意见,然后也是信念坚定。而且还给他加了一段一箭射中关羽右臂的情节,算是稍微补偿了一下。
说完曹仁,下一段咱们说说他那个亲兄弟曹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