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有个妾

赵孟頫有两个妻子。

众所周知,赵孟頫的夫人是著名的书画家管道升。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即赵孟頫35岁时,才娶了管道升,“廿六年,归于我。”

但在他此前写的《送高仁卿还湖州》一诗中,有“寄书妻孥无一钱”之语;历史文献记载,1289年之前,赵孟頫在摹写王羲之的《黄庭经》法帖及画《羲之换鹅图》时,曾经题款说:“予内人得古拓《黄庭经》,请予作图,复临一过。”也就是说,赵孟頫此前结过婚,不仅如此,他还有一子:赵亮。赵孟頫在《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中,明确写道:“子三人,亮,早卒。雍、奕。女六人。”

但为何赵孟頫从没提及他这位夫人的名字呢?原因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很可能,由于家贫,赵孟頫娶不起妻子,只能先娶一个妾。其子赵亮,则是由赵孟頫的这位妾所生。

由于元代“聘财无法,奢靡日增,至有倾资破产,不能成礼,甚则争讼不已,以致嫁娶失时”的情况很多。对无力承担正常婚姻者来说,纳妾,成了一种畸形的婚姻弥补手段。根据当代学者谭晓玲的研究,元代的置妾,有的是“正当求娶”,有的则是“直接购买”,这些,都是当时的“合法渠道”。赵孟頫的这位妾,或为买,或为娶,但不论是哪种情况,均不是名门大户。

《吴兴备志》卷29说:“松雪微时,尝馆于嘉定沈文辉、沈方营义塾。”这说明在吴兴名声很响的赵孟頫,靠书画均不能自养,所以,不得不离乡背井,去外地的私塾当一个教书先生。因此,赵孟頫无钱娶妻的情形,完全有可能发生。

也许就是母亲病中的时候,赵孟頫才匆忙之中娶了一房妾,以慰母心。正是糟糕的现状,催促着赵孟頫尽快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当程钜夫再次到江南访遗时,赵孟頫不愿意错失这个机会。

正是在赵孟頫出仕前夕,他有缘与以“任侠”而闻名乡里的管伸相遇,管伸非常喜欢他,有意把自己待字闺中的大龄女仲姬(管道升,当时已经26岁)嫁与他。很自然地,一见之下,管道升对赵孟頫一见倾心。管道升能诗,能书,能画,能刺绣,是一位全能型才女,据传长相也十分美丽,是那个时代的“女神”。

管道升的诗,很巧,很俏,趣味高雅,堪值细品,比如《自题墨竹》:

内宴归来未夕阳,绡衣犹带御炉香。

侍奴不用频挥扇,庭竹潇潇生嫩凉。

诗的前几句并无奇绝之处,而最后一句,却陡起新意。一个“嫩”字,既写出风的清新,又画出新竹之风如少女一样的娇俏之态,令人击节。

赵孟頫与管道升结婚后,两个人一起在杭州度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这一阶段也成为赵孟頫艺术创作的黄金期。

而赵孟頫与管道升两人情投意合,留下了诸多佳话,同时也留下了一桩“公案”——《秋深帖》的代笔问题。《秋深帖》共十八行,132字,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今世研究者多认为这是赵孟頫代夫人所书。后世争议之处,在于结尾处的署名,繁体字的“升”字,略有涂改。善于联想者就认为,当时夫人正忙,而赵孟頫有闲,于是代夫人给婶婶写信。前面脑子里还记得是替夫人代笔,写到后面却忘记了,一愣神儿,把落款写成了子昂,于是改成道升。

持此观点的人,主要证据在落款的涂抹处。他们认为是将“子昂”二字改成的“道升”。靳永先生在《明前名人手札赏评》(山东美术出版社)一书中指出,涂抹处明显看出,“道”字由“子”字修改而来,“升”字是由“昂”字修改而来。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赵孟頫所写信札,除了谈论诗画内容之外的,全部署名“孟頫”,没有一封署名“子昂”,在给亲人的信件中,同样如此。所以,哪怕是赵孟頫真的为妻代笔,其结尾署名,也不会是子昂,而是“孟頫”。此帖“道升”二字, “道”字基本没有改动,“升”(繁体)字则小有涂抹。以“昂”猜之,沾不上边。

再者,古人可代问候,却不能代笔。代问候,实在是平常之事。如赵孟頫写给亲友,一般都会在信末加上一句“老妻附问信,不宣”(《暂还帖》)、“老妇附此上谢”(《幼女么亡帖》)等。而代笔,一般发生在不会写字之人身上,如果会写字的人代替另一个会写字的人书写,则是一种冒犯。再加上古代的夫妻之道,夫为家主,虽然亲密,也不可太失礼仪,况赵孟頫为朝中大臣,管道升深知礼仪,不会贸然让丈夫替自己写信。

《深秋帖》

如果真要给一个解释,以下这个推测更为合理:抚养众多子女的管道升,身边每天都围绕着好几个孩子,“森森稚子日边生”(管道升所写诗句),哪个调皮蛋在她写信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管道升,使得信札略有涂抹,所以,管道升略改一下,就寄出去了。毕竟,对方是她的亲人,不必考虑太多的礼节。

如果真是赵孟頫代笔的话,会直接以他的口吻写给婶婶,如管道升也有信要写,加一句“道升不别作书,附此致意”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且从这封信的内容来看,并无特殊意思要表达,无需借赵孟頫之手,言道升之意。所以,《秋深帖》应该属于管道升自己所写,不存在代笔的情况。

1311年,元仁宗即位后,赵孟頫闻诏赴京。此次赴京,成为赵孟頫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光。延祐四年(1317年)赵孟頫被封为一品官,管道升也被封赠为“魏国夫人”。第二年,管道升身患疾病,眼看名医良方医治无效,赵孟頫向皇帝请旨,要求带妻子回南方疗养,皇帝恩准。1319年,他们得以买舟南还。正是在归途中,管道升病逝。这给赵孟頫巨大的打击。1322年六月,赵孟頫逝于吴兴。赵孟頫去世后,仁宗封他为魏国公,并谥其号为“文敏”,以示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0)

相关推荐

  • 赵孟頫家族,书画传家

    赵孟頫 关于赵孟頫的身世与族系,通过<宋史>(卷215.222.224)可知,赵孟頫为宋太祖第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的后裔,属于宋太祖的第十一代子孙(详见"赵孟頫世系与帝位血统关系图 ...

  • 书坛佳话——赵孟頫要纳妾,管夫人如何应对?

    她没有说你作为学士纳妾是不对的,没有回驳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制度,她没法回敬.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114集:"元代女書家衛管道升&q ...

  • 好的爱情,终将势均力敌(上)

    这是历史文化题材的第46篇随笔 1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 ...

  • 书画大师赵孟頫与才女管道升的爱情故事

    文字:天 牛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从古到今,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数不胜数. 爱情故事有悲情结尾的,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外国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有梁 ...

  • 书画大家之赵孟頫楷书

    赵孟頫[fǔ](1254-1322年)元代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书画大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最 ...

  • 元龙兴寺祝延圣主本命长生碑赵孟頫书并篆额...

    元龙兴寺祝延圣主本命长生碑赵孟頫书并篆额.勅賜大龍興寺祝延聖主本命長生之碑 .正定.元延祐4年.原刻.民國拓本.拓片尺寸75.66*147.04厘米.宣纸原色原大仿真.

  • 赵孟頫楷书《大元敕藏御服之碑》

    赵孟頫<大元敕藏御服之碑> 元延祐二年(1315年)刻立.原散落在祖庵镇北郊田野,1962年移竖于重阳宫后院(今碑厅).此碑螭首龟座,通高523厘米(其中首高140厘米.座高40厘米).宽 ...

  • 800年才出一个的“草书巨擘”,赵孟頫曾...

    800年才出一个的"草书巨擘",赵孟頫曾拜他为师,水平比怀素都厉害! 在中国书法史上能够名垂青史的书法家其实并不多,并且书法这一行业的成材率也极低,历史上那些流传千古的书法大师往往 ...

  • 赵孟頫最美的行草书信件!

    赵孟頫存世之书画作品甚多,其中信札占有相当部份,也可以作为研究赵孟頫书法艺术的重要材料,明王稚登即认为:"赵魏公书名绝世,而尺牍尤工,纵横放逸,无不如意,若神入三昧,虽游戏而皆入圣也.&qu ...

  • 清代奇案:悍妾善妒陷害丫环,收买判官定罪,白兔现衙门巧助破案

    大家好,我们的十日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道光年间,徽州府知府钱志业,在任期间,公正廉明,治理有方.所管之地,法度严明,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道 ...

  • 赵孟頫《清华斋赵帖》行书欣赏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 ...

  • 天价!赵孟頫行书《致郭右之二帖卷》2.67亿元成交,创纪录!(附高清图)

    中国嘉德2019秋拍  古代书画夜场 2019年11月19日晚间6:40分,中国嘉德大观古代书画夜场重磅举槌,整场42件标的,涵盖宋元明清各时期顶级画家代表性巨制,最终经两个多小时热烈竞投,共计斩获6 ...

  • 赵孟頫书法长卷《归去来并序》神韵俱足,笔精墨妙,神气充足

    为什么赵孟頫的字能够成为经典? 为什么赵孟頫能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看他的字,不难看出字的熟练和韵味. 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字字遒逸神韵俱足,笔精墨妙,神气充足. 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