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期新闻 | 热烈祝贺张翠老师 论文 《让亲子旅行变成行走的课堂》文章成功发表

发表详情

作品刊登杂志封面

《学校教育研究》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类国家级学术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CN13-1351/TN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0348

邮发代号:80-368

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收录、龙源网收录。

作品刊登杂志文章内页

《让亲子旅行变成行走的课堂》——张翠

龙源网收录页面展示

《让亲子旅行变成行走的课堂》——张翠

原文分享

作者丨张翠

园所名称 丨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中心幼儿园

文章名称 |  《让亲子旅行变成行走的课堂》

摘要

假期里,许多家长都会计划带孩子外出旅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多种文化知识等等。但是,许多家长却忽略了这些知识的掌握也需要家长抓住时机耐心引导。

关键词旅行;亲子旅行;行走的课堂

  正文

一、明确一个目的

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养孩子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好像都不是。有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答案:“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父母的呵护,独立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有了这样的认知,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陪伴孩子,想必我们心中已经开始有了答案和规划。

二、明确几个概念

当提到一个话题,我一般喜欢用研究的方法,先来明确一下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

“旅行”指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与旅游不同。旅游是指游玩,是旅行游览活动,是一种娱乐活动,是旅行的一部分。而旅行要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

“亲子旅行”就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旅行。

“行走的课堂”是指通过一系列形式异彩纷呈、内容涵盖丰富、操作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学子在更广阔的自然人文氛围中博览古今、收获快乐。陶行知先生曾睿智的指出:行乃知之始,知乃行之果。

三、明确旅行的意义

当问到你:为什么去旅行?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回答——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咏怀古迹、古文化;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加强对世界的认识;品尝美味;调整心情;甚至是体育锻炼的一种形式……不论怎样,最核心的价值应该是快乐。所以要记得:旅行成为课堂的前提是快乐,不要让课堂成为旅行的坟墓。所开展的教育内容要有助于孩子终身优质发展的需要。

四、开展旅行课堂,从准备开始,以分享告一段落

“高质量陪伴”是最近对于亲子关系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有了以上的认知,和孩子一起去旅行时,我们怎么做能提高陪伴的质量,陪好孩子这一阵子呢?

(一)共同做准备

锻炼孩子有主见,给孩子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诱惑特别多,一个有主见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有主见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写的是黄山,儿子说:“妈妈,我想去黄山看看。”我说:“支持,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儿子看了看地图说:“黄山离我们挺远的,十一放假行吗?”我说:“可以,那我们抽时间规划一下吧。”

这虽然只是锻炼孩子主见的一个途径,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途径。但是从与玩有关的事情出发,轻松程度不一样,效果会更好。

锻炼孩子独立能力,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自己去准备

听过了就忘了,看见了就知道了,参与了就记住了。小孩子的特点是行动思维,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好的感知。生活中成人的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导致独立的能力差。所以,能让孩子做的就尽量让孩子去做。

在做准备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关注目的地的天气预报,来决定带什么衣服和用具;会提前了解行程,根据行程内容确定要带什么相关物品;确定交通工具及路途时长,来确定用什么内容来消磨路途中的时间;还要了解旅行天数、当地饮食、特色等等。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孩子梳理、规划的能力,在查阅的过程中提高了使用多种信息工具获得有意信息的能力等。

增强孩子自信心,给孩子一个任务,让他自己去负责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喜欢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家长需要不断的鼓励,支持其逐渐走向成功。比如:做攻略、定行程、订车票、订门票、订酒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完成一件件“大事”后,提高的是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做任何事情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二)旅途中的学习

发展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孩子喜欢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讨、去追求,这样可以获得确实而经济的直接知识。每一次旅行学什么,不应该是家长直接定好的,应该是通过观察孩子的需要,从孩子的发展需求中来的。孩子是依靠一个个敏感期发展起来的,捕捉孩子敏感期,在旅行中实施教育的过程,支持孩子在玩中学。

有效的提问比无效的催促更有价值。很多家长往往不停的督促孩子“你看看这上写着什么呢!读读!讲解员讲的要认真听呀!”等等诸如此类。这样可能会引起孩子反感。家长不如以一种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开启孩子学习的意识,引发他不断地获取相关信息来完成回答。然后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借助景点的讲解资源(APP、人员讲解)来支持孩子学习、找到答案。这个提问可以由家长提,也可以由孩子来。

助力孩子成为全人,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旅行中的学习,除了知识以外,还有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做人。公共场合该注意什么样的言行?有需要请求别人帮助应该怎么办?别人帮助了应该怎么办?有人需要帮助了应该怎么办?该如何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等。当被别人欣赏了、赞美了,他会增强自信和前进的动力。当碰壁了,他会调整自己,以更好的状态与社会共处。

旅行是一种心态的调整,让你看到更精彩的世界,换一个不一样的环境去生活,换一个不一样的环境去思考问题,静下心来去想更多的事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解决一些心事。旅行是一种看到世界的方式,能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拓,想问题、看问题的视角更广。对不了解的有新发现,产生新的兴趣,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自愿自主的开展钻研学习。博学有助于孩子触类旁通,开拓视野,更好更有创造性的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已有了解的领域、知识内容加深认识。

(三)为旅行做个分享

引发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给亲子旅行一个分享,开启良好篇章

心理学表明:在记忆包括三个以上的一组知识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知识之受一次干扰。这种前后两头的知识因受干扰少而容易巩固的现象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基于“近因效应”的原理,在一个活动结束后进行分享,有助于将整个活动中的收获加强记忆,发挥活动较大的价值。

旅行后和孩子聊一聊,开展一个“分享”,是家长引导孩子回顾旅行中的收获、梳理和提升经验、对一些知识、现象等形成共识并加以巩固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家长不仅能够了解孩子对旅行中相关学习到的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检验行走课堂的效果,还可以借此拓展孩子的思维,引发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养孩子不是为了防老,是为了陪伴、见证一个小生命逐渐成长、成熟的美好过程。旅行中会遇到日常生活中遇不到的事、人、景、物,促进孩子增长见识,交到更多的朋友,锻炼更多的能力。陪伴,让孩子与父母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家长和孩子成为朋友,平等的共同学习,和适时的给孩子做榜样相结合,给孩子一个真正的陪伴。你的优秀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越努力孩子越优秀。孩子的教养跟家境无关,跟家教有关。

让我们的亲子旅行更有价值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亲子旅行.成长新策略,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