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送可以缺席,父教不能缺位

罗义安

近日,湖北一小学校长建议中小学校设置“爸爸接送日”,以激起家庭教育的“父能量”。对于这一建议,网友没有一边倒地支持。有人认为,建议不切实际,人为制造麻烦,有形式主义之嫌。如果原本就是爸爸接送,是否还要设置妈妈接送日。有人表示,学校硬性要求不合理,爸爸不到场的,就要叔叔、伯伯、舅舅等男性来接送。单亲家庭怎么办?难道还要雇个快递小哥接孩子?还有的爸爸在评论区大诉苦水,孩子三点就放学,自己天天加班到深夜,时间根本对不上。(2月3日 光明日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一个也不能少。有效的家庭教育,需要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共同作用、共同配合。但就现实来看,父亲往往因为工作忙、赚钱养家、应酬等原因缺席家庭教育,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丧偶式教育”。在这些家庭中,家庭教育主要由母亲扛大梁,甚至由母亲唱独角戏,父亲参与率低,有意无意缺席了孩子的成长。接送孩子上学的除了老人,多是妈妈;参加学校家长会,绝大多数是妈妈;学校开展大型活动,参与的多半还是妈妈。

李玫谨教授说过:“母亲把孩子照顾得再好,也取代不了父亲的角色。”父亲是孩子行为的榜样,对孩子独立、理性、坚强、探索、创造等品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就家庭教育现状来看,“不缺席”的爸爸似乎成了“奢侈品”。因此,强化父亲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很有必要。设置“爸爸接送日”,不是要求爸爸接过妈妈的“接力棒”,而是唤醒爸爸的角色意识和教育主体意识,激起家庭教育的“父能量”,形成完整的家庭教育链条,产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接送孩子可以缺席,但对孩子的教育不可缺席。设置“爸爸接送日”,目的在于强化父亲的教育主体意识,而不是让爸爸当“司机”。因此,爸爸们不必对其过度担忧,更不能把其当作任务。同时,“爸爸接送日”也为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完整有效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共同参与,妈妈们不能独揽家庭教育的“大权”,爸爸们也不能当“甩手掌柜”。

(罗义安,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0)

相关推荐

  • 看了这三位爸爸做法,才知道父亲的教育质量,远远超过母亲

    在大部分家庭中,妈妈们负责家中的杂七杂八,爸爸们则在外打拼负责外援任务.在传统观念中,这可能是最理想的家庭组合方式,这样一面不耽误孩子的教育,同时家庭也可保证固定的收入,岂不是两全其美. 看似完美的组 ...

  • 亲子节目热反衬父教缺位 怎样才算是个好爸爸

    <爸爸去哪儿>云南拍摄地.新闻回顾随着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收视率和人气的攀升,央视<宝宝来啦>.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 ...

  • 父亲“缺席”合情合理 孩子成长呼唤父教回归

    父亲"缺席"合情合理 孩子成长呼唤父教回归 核心提示 有多少父亲能真正陪伴孩子成长?有多少父亲积极参与育儿全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是园丁,要把他们养育好,就要直接参与到他们的生 ...

  • “超低音之父”教你玩转低音炮

    作为主动式低音炮的发明者,Ken Kreisel盛名举世无双.专利的Push-Pull推挽技术,让KK的低音炮拥有自然的下潜,同时速度快如闪电.堆叠设计极大地增强了低音使用的灵活性. "超低 ...

  • 中华10大父教:父爱如山,父德如海

    闲云谷 峰下闲云云上松,珍兰奇蕙伴节丛:不忍移爱进瓦罐,卷书抱坛迁谷中. 9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父爱如山,父爱不可缺少,也不容易被替代. 父爱充裕的孩子,男孩的性格踏实稳定,女孩的性格热情开朗. ...

  • 特殊的父教成就了梁漱溟!

    梁漱溟,1893 年生于北京,1988 年逝世于北京.18年毕业于顺天中学堂,此后再未上学,然而他在24岁时就成为北京大学的讲师,并且一步步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社会实践家之一,直到现在,他的言 ...

  • 神童钱穆接受的父教

    知晓神童的利弊 著名国学家.历史学家钱穆,幼时即非常聪颖,在常人眼中可称得上神童.他7 岁入私塾.8 岁时,老师每日教他认20个生字,他很容易就记住了.老师马上将原来的每日20 个生字改为30个生字, ...

  • 68.9%人认为父教缺失孩子难培养勇敢坚定品质

    68.9%人认为父教缺失孩子难培养勇敢坚定品质 按照哈佛大学的研究,人生下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亲密性,母亲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一个是独立性,这方面父亲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两个发展方向对孩子的健康 ...

  • 老翁惊梦 父教如钩

    识苏10 老翁惊梦 父教如钩 苏轼这不世出的才华与人格魅力,大概来自四个方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其天赋异禀的学习能力,关于苏轼超群记忆力的记载有很多,容后再述: 其次是苏轼的刻苦,纵然有这样的天赋, ...

  • 硅谷教父教你如何融资(下篇)

    创业者在在第二阶段及之后融资时,常抱有一种"坐地起价"的心理,遇到了出价可接受的投资人后,心理预期就会提高,想着拒绝现在的投资人,兴许未来能遇到更好的. 未来不可预测,合适的投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