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东庄图》:生活如诗似画,浮云青山任去来
拾画札记
沈周,吴门画派领袖,明四家之首。沈周的艺术有一种天生的“平和”,这与禅宗所云“平常心即道”有着紧密的联系。沈周的艺术思想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故而,我们在其作品中也常常能够感知到笔墨中所蕴藏的一份“平常心”。《东庄图》是沈周送给朋友吴宽的作品,作品原本共有二十四开,后来遗失了三开,现今二十一开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在《东庄图》中,我们看到的是艺术家别开生面的创作热情。这类题材在过去是很少见的,所见即所画的创作也为我们打开了另一番中国绘画的天地。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明代著名画家,苏州人,与其弟子文徵明、唐寅,以及仇英并称明四家,而沈周也常常被冠以“明四家之首”。沈周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亲以及叔叔都是当时颇有才名的雅士。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沈周,却并没有凭借其才能入仕为官。事实上,沈周有许多机会可以入仕,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他更加向往悠然天地间的隐居生活,他喜欢在自己的竹居里写诗作画,也喜欢在朋友的庄园里听蛙声蝉鸣。
在沈周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史后期发展中士人所崇尚的某些精神气质,这些气质也是今天的我们文人所怀有的最淳朴的印象:轻物质,重精神。沈周极力推崇精神之美,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无不怀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温情。故而,有时候读沈周的诗,会明显觉得他是一个忧伤的人。当然,这并非林黛玉式的忧伤。朱良志评:“沈周的忧伤,主要是由人的存在命运所引发的,不是’个人的’,而是’人类的’。”这样的沈周,让我们看到了一份柔情之美。
一、《东庄图》里的文人生活气息
东庄,为沈周的朋友吴宽的私人园林。用今天的标准看,东庄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私家园林了。这一时期,社会安宁富足,江南尤甚。东庄从某种意义上是当时文人所向往的生活写照。沈周一生以布衣身份在山水田园间生活创作着。在东庄,沈周找到了一种创作的激情与乐趣。他将所见到的每一处景致以笔墨呈现于纸上,与其说是呈现了一片真实的东庄乐园,不如说是将沈周心目中的文人乐土展现于笔墨之下。
东庄图·稻畦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东庄图》只要二十一开,最初是二十四开。在流传的过程中散失了三开,据董其昌说,另外三开是在文徵明的儿子文嘉手中散失的。令还有沈周本人所题的长跋以及相关收藏印均已不见踪迹。
现今《东庄图》二十一开分别展现了东庄里的二十一景:西溪、东城、北港、拙修庵、朱樱径、麦山、艇子洴、果林、振衣岗、桑州、全真馆、菱豪、曲池、南港、稻畦、耕息轩、竹田、折桂桥、知乐亭、鹤洞、续古堂。在这套册页作品中,我们看到,沈周的笔墨已经褪去了早期细笔的特点,转而以粗笔表现。这是沈周在绘画中的一次突破,也是沈周绘画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东庄图·东城
东庄图·南港
东庄图·西溪
东庄图·北港
这套册页以浅绛山水为基础,笔墨尽显写意之趣。说是写实,实则又脱离了真实情境。沈周一直试图通过眼下的生活发现一种全新的创作样式。他不似董巨黄,更不似云林,虽然一直都是在学习前辈们的创作,但是却明显地在创作样式上有了自己的语言。
《北港》开中,湿笔擦染出山坡,笔意随性自由,水中的荷叶以及岸边的水草体现出了沈周在花鸟方面的天赋。随笔点染出的荷叶让整个画面多了几分活泼之意。树木有实有虚,有重有淡,有细有粗,妙趣横生。
《果林》开中,画家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即满园果实累累的题材创作。这种表现往往让人望而生畏,但是,沈周却以细致的勾染做到了。硕果累累的一片果园,画家却并没有“偷工减料”,而是实实在在地画出了每一片叶子每一颗果实。这是真功夫。
东庄图·果林
《知乐亭》开中,画意水边亭,一人正附在亭栏上观赏着水中的游鱼。这里所表现的正是庄子与惠子游鱼之乐的典故。故而该开名为《知乐亭》。水岸的另一边,沈周并没交代天空与大地的界限。事实上,这是沈周一贯的风格。我们在看沈周的许多作品时都会看到这一点,这种水天浑然、天地融合的视觉效果也正是沈周的绘画语言之一。
东庄图·知乐亭
《续古堂》开中,我们看到了沈周调皮的一面。作为主人家的祖祠,沈周的笔也没有放过,不仅如此,还将主人祖先的画像一并画了出来。且看画像中的人物,甚是可爱。
东庄图·续古堂
再看《竹田》一开,粗笔青山,细笔绿竹。诗意的田园生活尽在眼前。沈周喜爱竹子,他自己居住的地方名为有竹居。在这一开中,颜色的烘染呈现出了田园的诗意效果。笔法上也是尽显活泼生动,虽是平常之景,但是在沈周的笔下,却画出了新意。
东庄图·竹田
作为沈周的代表作之一,《东庄图》受到了历史上许多名家的称赞。董其昌赞说:“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绝,笔法复纵容,虽李龙眠山庄图、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王文治:“此石翁动心骇魂之作,荟萃唐宋元人菁华,而以搏象之全力赴之。”顾鹤庆:“此册蕴藉骀宕,全以韵胜,脱尽先生平时峭厉本色。”
可以说,《东庄图》里所展现的生活场景正是沈周所追求向往的。沈周是一位高明的生活观察者。他能够将生活的细微场景描绘入画中。我们所常见的不起眼的景致,在沈周的笔下仿佛被染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深谙平和之道的沈周,藉由外在物象体察到的是生命里的清趣。
二、把生活过成诗画的模样
沈周称得上是明代画坛上的巨擘。明四家之中,除了自己,有两位是他的直系学生。自小天资聪慧的沈周,15岁便获得盛名,并且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为父亲避免了一份苦差事。虽有才名,但是沈周却不愿意做官,有人多次举荐,皆被他回绝了。他告诉那些邀他做官的人,说自己算了一卦,得了以“遁”卦,也就是说,命里只适合隐遁,不适合做官。同时,作为大孝子的沈周,为了侍奉母亲,也不愿意外出做官。
东庄图·耕息轩
沈周性情随和,胸襟廓落。何乔远《名山藏》记,沈周曾不耻卑微,装饰太守府邸,以尽百姓服役之职;文徵明《莆田集·沈先生行状》记,买得他人失窃之书而无偿奉还,却不言卖者姓名……贩夫走卒持纸索画,一概应之,了无难色。这般的品行为人,使得沈周深受当时吴中人敬重。
这样的沈周,延及到艺术中,同样有一种生命关怀,或者说是一种生命的温情。而这种艺术上的生命温情则源自沈周常怀忧伤的性格。朱良志谈及这点时说道:“沈周的艺术回旋于感伤和超然两级之间。读他的诗和画,觉得他太敏感,太脆弱,好像一片落花、几声鸟鸣,都使他无法自已。另一方面,沈周有具有突出的超然情怀,不恋浮华,脱然世外。平常的生活,安宁的心态,赋予他比常人更敏感的灵觉,使他窥破世界的表相,超越常人的迷思。沈周的超然是奠定在感伤基础上的。虽然他深受佛家哲学的影响,但绝非心如止水,而是柔情似水,这柔情似水的就是强烈的人间关怀意识。如家的生命关怀精神深植其戏中,他的艺术总是充满了人间温情,一只不忍离去的鸟儿都使他清泪满面。”正因为有这样的生命关怀,沈周在面对世间的人和事之时,都会用一种超然的心去面对。他并不计较得失,也恐怕自己的计较给他人带来痛苦和麻烦。这份平和之心,是沈周艺术生命的本质。
东庄图·鹤洞
东庄图·麦山
《东庄图》里所体现的平常心正是这组册页的灵魂所在。在沈周的笔下,最平常的景里,有着最浪漫的生活。一片竹林,一片稻田,一方水塘,或者一座桥、一座亭,都是他艺术的主角。在沈周的心中,这些平常的生活,才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沈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过去画家创作山水,无不是大山大水或者辽阔的平原江景,沈周则发现了生活里的画。在沈周的山水艺术世界里,山可以是庄园里的小山,水可以是农家门前流淌而过的溪水。沈周对生命所怀有的温情,通过艺术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观照。
石守谦在谈到沈周时,以“应筹画”来形容沈周的绘画属性。这点自然是不够全面的,但是就沈周的大部分作品而言,也的确符合“应酬”的特性。在苏州当地,沈周称得上是“主人”,虽然好隐士生活,但是沈周绝非离群索居,反而是经常呼朋引伴,也有许多风雅之士慕名而来与之结交。在这种背景之下,沈周便在与朋友们的来往中创作了非常多的画作。石守谦称之为应筹画。
东庄图·桑洲
东庄图·曲池
这层属性在一般职业画家或者宫廷画家的画作里极少表现。从这层意义上看,沈周无疑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内容。从这之后至今,中国文人文化的氛围愈发浓厚,这种互赠作品的行为也广为流传。《东庄图》便属于沈周应筹画之一,是沈周送给友人的册页作品。
我们看待沈周的落脚点在于“生活”,这里的生活并非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而是洋溢着温情与态度的生活。沈周并非那种追求方外之境的画家,也并非如同倪云林那般追求精神孤独的画家,亦非黄子久那般悟道得仙的画家,沈周始终是一介布衣,终生不应举,始终在自己的一方生活圈子里自娱自乐、观景自照。他所承载的生活,是彼时江南大多数文人所渴望和追求的生活。他所表现的生活,也是中国传统文人所标榜的生活。不追逐名利,只谈风月山水。
沈周的绘画的生活情趣还表现在诗画结合上。过去文人画传统是画家作画,而后题上应景的前人诗作。而沈周不同于他人,沈周本就是一位极赋诗情的才子,十五岁便写得《凤凰台赋》震惊四座。因而,我们看沈周的画会有一种亲近感。
东庄图·振衣岗
东庄图·朱樱径
1484年,彼时58岁的沈周在自己的自画像中题诗云:“有何聪明,有何才谞,儒中兀兀,儒服楚楚,大识不过一个丁字,大读曾无半部《论语》。自视无乃草木之徒,自望之将金玉乎汝。”读这样的诗,有时候不免让人会心一笑。沈周的这种幽默感也正是其懂生活的表现。
沈周极少拒绝他人的求画。对沈周而言,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懂得如何去体会生活,更加懂得如何去生活。在沈周的生活中,从来就不乏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早已融入到了其实生活之中。将生活里的平常之景物入画,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这就是沈周的哲学智慧。
我们再看《东庄图》,二十一处景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温情。听稻风蛙鸣,过竹林小桥,河畔听荷,亭中观鱼,桑洲话桑,南港漫步,东城眺望,西溪独坐。这些绝非沈周刻意营造,事实上,多数是沈周的生活再现。今天的人们回首看《东庄图》里的生活情境,无不心生向往。而这是今人所无法企及的。那种农耕时代的田园之乐,是今天的工业时代所无法再现的生活温情。
三、荡去人间烟火,亦可任来去
我们先看看几首沈周诗画册页里的几首诗:
山木半落叶,西风方满林。无人到此地,野风自萧瑟。
青山闲碧溪,人净秋亦净。虚亭藏白云,野鹤度幽径。
野树脱红叶,回塘交碧流。无人伴归路,独自放扁舟。
虚亭不碍秋,落叶直入座。可人招不来,幽事如何作。
溪静风不过,深处啼鸟知。山人未来处,云气入茅茨。
在这些短诗中,我们品味到的是一种荡去了人间烟火之气的纯净感,山木是纯净的,落叶是纯净的,野风是纯净的,青山是纯净的,扁舟是纯净的,云气是纯净的。沈周在这里真正做到了挣脱人间桎梏,而实现了身体与灵魂的自由。
东庄图·菱濠
东庄图·全真馆
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平常心即道”的哲学思想中来。在沈周的哲学思想里,“平常心即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所秉承的“平和”也源于此。外在的物象在沈周的眼中,虽是平常的,但是亦有不平常的一面。这是道的一面,也是诗画艺术的一面。
我们每个人所面对的生活环境实则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差不多的生活环境中,有些人则把生活过成了疲惫不堪的景象,而有些人则把生活过程了诗画一般的美好。岁月的静好,从来不关乎外在环境,即便是茅屋一间,破书残墨,亦可在这茅屋中作诗写画。
东庄图·艇子洴
任冬雪依依,任春絮纷纷,任夏雨淅淅,任秋风瑟瑟。如何是佛法大意?长空不碍白云飞。这就是禅宗里“青山不碍白云飞”的境界。当人心不再执着,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花依旧会开落,水依旧长流,风依吹动,清晨的曙光依旧在黎明之后到来,黄昏的晚霞依旧在炙热之后留下温暖。
四时之外,春秋不言。独坐溪塘,且听蝉鸣蛙声;漫步竹林,且听叶歌风吟;行过山涧,且闻鸟语花香。夜色阑珊,褪去一天的疲惫,褪去白昼的烟火气,将自己关在书房,点亮一盏等,书桌前,摊开一本书,此刻,生活已经如诗如画。当我们学会了褪去执着之心,生活本就是诗画。
东庄图·折桂桥
东庄图·拙修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