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端午诗会”绝句选评
屈子的榜样(中华通韵)
周文彰
又闻万户粽飘香,思绪腾空到汨江。
一部离骚千古颂,独唯意义著诗章。
于2021年6月13日早晨从家里到首都机场的出租车上。
英子点评:
此绝的题目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从他的思想境界和文学成就来看,屈原已经成为历代诗人们的榜样,他的人格魅力于今依然放射出光芒来。全诗脉络清晰,“闻——思——议”衔接自然,环环相扣,逻辑性强。诗从闻到粽子飘香写起,自然引发联想:“思绪腾空到汨江”用语不俗,大气浑然,尤以“腾空”一词出彩,化无形之“思绪”为有形可感。这番思绪穿越时空,落到屈原自沉的汨罗江,留下2000多年前的故事让读者回想。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转结道出屈原代表作《离骚》的巨大影响。清·商盘《舟行·其一》有句:“《离骚》千古意,唐景有余哀。”此诗的视野更为阔大,高度颂扬了《离骚》的历史意义。屈原,已经成为一种爱国的精神符号与象征,而《离骚》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更在于引发诗人们进行诗歌创作。这,也就是“屈原的榜样”,从而扣题。
感赋中华诗人节盛况三庆于玉溪恰遇野象群徘徊易门无去意其二
郑福太(山西)
复兴气象笼千城,瑞兽神吆结队行。
且借高吟催逸步,四蹄风雨五洲程。
2021年端阳节前夜于玉溪中玉馆
英子点评:
也许是“玉溪两岸粽香偎”吧,“群象无邀径自来”,这是非常罕见的情景。也许是象群们感受到当今诗坛的复兴气象吧,在第三届中华诗人节盛况中结队而行,徘徊易门而毫无去意。瑞兽,承载着中国传统思想里的美好寄托。象群的出现,给诗人节带来了吉祥的气象,更是给传统诗词文化带来了美好的期冀。诗人不禁写道:且借高吟催逸步,四蹄风雨五洲程。情怀激越跌宕,歌颂了快速发展的当代诗词,更加坚定了传统诗词文化的自信心。
端午怀屈子
吴晓晖
世人皆醉独公醒,幸有汨罗江水青。
尘俗浊污皆洗尽,一身清白返天庭。
英子点评: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此绝化句如同己出,以第三者身份评价屈原“世人皆醉独公醒”,作者认为,汨罗江是知道屈原的清醒与清白的。“幸有汨罗江水青”说明汨罗江当是陪伴屈原的知音了,故而屈原选择了汨罗江。宋·邹浩《汨罗》写道:“忠洁云亡几百秋,汨罗江水湛清流。是非折衷无夫子,直至如今口未休。”清清的汨罗江可以将尘世中的污浊都洗干净,才能“一身清白返天庭”。从中可见作者对屈原投江的选择是赞同的,这是此诗的独特之处,亦可见诗人自身的人生观。唯觉“皆”字重,可避。
燃艾有寄
秦凤(湖北)
斜风细雨挂前窗,欲道思量又半藏。
袅袅青烟凝视里,吾之心上那年香。
英子点评:
这首小绝善于选材,角度新颖,诗语委婉,含蓄蕴藉,诗味甚浓,以思绪的流程道出心中所寄。凝视着燃艾过程中的袅袅青烟,思绪亦随着青烟袅袅飘远,“吾之心上那年香”戛然而止,善于留白,任由读者穿越历史时空去想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全诗善以虚写实,空灵入味。
也感端午节
蔡大营(北京)
每至端阳悲屈子,微屏诗赋响昏晨。
不知诸众吟哦客,读过离骚有几人?
英子点评:
每到端阳节,微信屏幕中从早到晚尽是悲伤地怀念屈子的诗赋。对这种现象,作者不禁问道:“不知诸众吟哦客,读过离骚有几人?”恐怕这一问会让不少吟哦客回答不上吧。此诗以平白朴实的语言反映了诗坛中盲目应酬写诗的现状,淡语中不乏辛辣,值得深思。
吊屈原
钟远通
饮露秋兰不染尘,岂由浊世损天真。
汨罗应解离骚恨,千载悲吟一纵身。
英子点评:
前两句写屈原的高尚节操和情志,与众人所写无多大区别,妙在转句。屈原在汨罗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后,在此怀沙自沉。“汨罗应解离骚恨”以拟人手法道出屈原在《离骚》中的愤懑心情,唯有汨罗江才是他的栖身之所,对现实的极度绝望使其纵身投江,亦完成了千载悲吟,流传于世。
端午见挂菖蒲陈艾有感
王贞友
屈子沉江浩气扬,世间万物敬肝肠。
寻常草被激情染,也要捐身护国康。
英子点评:
此绝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由菖蒲陈艾引申出爱国情怀来,别具一格。前两句写屈子为国献身的高洁情怀,做好铺垫,埋下伏笔。转句方才回扣题目,“寻常草被激情染”用语新奇,菖蒲陈艾本是寻常草,因被屈子献身的精神所激励,“也要捐身护国康。”将菖蒲陈艾高度人格化了。唯觉“敬肝肠”用语稍俗,可酌。
闻龙舟鼓响有作
胡文汉
每到端阳老话频,诗人总爱说灵均。
休教喋喋追天问,国破家亡自有因。
英子点评:
清·唐定奎在《题杨贵妃墓》中写道:“千古兴亡自有因,如何归罪后宫人。将军若上安边策,何致君王薄太真。”道出江山的兴亡自有其因,不能归功或归罪于某一个历史人物。此诗立意与此相似,从端午的老话题入笔,自然离不开对屈原的评说。转句借屈原作品《天问》之名,嵌得自然。结句彰显主题:国破家亡自有因。至于原因,不必道出,亦难以道出,这不是此诗的目的。
端午节感吟
范东学
一自怀沙诗祖殁,世间从此重端阳。
如今屡见跳楼事,几个公卿为国殇?
英子点评:
虽然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然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一自怀沙诗祖殁,世间从此重端阳”亦是此意,屈原在该日怀沙自沉,从此世间年年端午纪念屈原,两千多年的习俗说明人们对屈原高洁情怀的崇敬。以此铺垫,是为了转结的对比:如今屡见跳楼事,几个公卿为国殇?讽喻自现。今昔公卿对比鲜明,清者更清,浊者更浊,古为跳江,今为跳楼,原因各不相同,借古讽今,语浅意深。
端午吊屈原
粟福如
汨水悠悠贯古今,听涛犹似听行吟。
三闾忧愤时萦耳,教我长怀爱国心。
英子点评:
悠悠汨水源远流长,倾听着波涛之声,似乎听到了屈原的行吟之声,这种联想很是自然。屈子的行吟多有忧愤之声,这种忧愤之声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心和自我理想无法实现的愤懑,归根到底是一种爱国心声,故而诗人写道:三闾忧愤时萦耳,教我长怀爱国心。说明屈原的作品使其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升了此诗的思想境界。
问屈(折腰体)
傲啸客
举世昏沉汝独清,众人皆醉又谁醒?
何不山头作呼啸,一箫一剑一狂生?
英子点评:
此绝很有个性,紧扣题目“问屈”:一问“举世昏沉汝独清,众人皆醉又谁醒?”化而无痕,若是众人皆醉,又有谁是清醒的?二问“何不山头作呼啸,一箫一剑一狂生?”可见作者对屈原怀沙投江的做法并不赞成,一介书生未免懦弱,在举世昏沉中何不做一个佩剑行侠的狂生呢?或许屈原是以死明志而相抗,但作者觉得这样是徒劳的,应该敢于与浊世抗争,方是正道。对于屈原之死的评价,历来亦有多种不同看法,这些不同的评价均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
祭屈公(新韵)
郭通海
汨罗岁岁竞龙舟,千里江涛万古流。
我唤屈公重站起,迎风挺立大潮头。
英子点评:
这首“祭屈公”的作品善于借“汨罗岁岁竞龙舟”说事,表现了昂扬向上的奋进精神。在千里江涛之中,“龙舟竞渡”需要的是敢于搏击风浪、勇往直前的精神,故而诗人想到了屈原面对乱世昏君采取的投江做法,从而发出劝诫之声:“我唤屈公重站起,迎风挺立大潮头。”时代不同,选择不同;个性不同,选择亦是不同。作者希望屈原敢于迎风挺立,而不是采取退避的做法,与上一首《问屈》有异曲同工之妙。
端午祭屈原
吴英环
一曲离骚唱到今,真情诉尽付瑶琴。
当年忧国凝成恨,江水涛涛长复吟。
英子点评: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传唱至今,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诗人身世、遭遇、心志的自述,是他心声的直接吐露与宣泄。作品中流露的忧国忧民之情结,凝成对俗世的愤恨,滔滔的汨罗江水久久地吟咏着......全诗流畅自然,唯觉“真情诉尽付瑶琴”用语过熟,且“唱”“诉”“吟”等词多有意重之处,未宕开意境。
端午祭屈原
仪述忠(山东)
汨罗江水浪滔滔,拟唱九歌吟胆豪。
我敬先生家国恨,先生教我赋离骚。
英子点评:
汨罗江的浪涛之声犹如行吟之声,这种联系已不鲜见,然转结的“我敬先生家国恨,先生教我赋离骚”点亮了全诗色彩,如此对句互文互意,表现了对屈原爱国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其作品的赞颂。屈原,已经成为爱国的代名词,是一种高境界的精神符号。作者敬其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说明从中受到的爱国教育;“先生教我赋离骚”说明屈原作品的深远影响。全诗通俗易懂,境界自出。
评 者 简 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特约评论员、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儋州文苑》主编。
“英子评诗”公众号是一个“诗评一体”的诗词平台,既重视诗词的甄选,又重视诗词的点评。点评栏目主要有“英子点评”“群英点评”与“诗说荐裁”等几种类型。不同的评家,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眼光。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真诚客观的点评态度。英子认为,评论既要从“心”出发,又要“以理服人”,指足指不足,“精准到位”是最高的标准。这项工作难度很大,评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方能写出让读者“悦读”的评论来。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英子评诗”的鼓励与支持!英子一直在评论路上行进,不断努力,还望各位朋友多多指正!
《英子评诗》微刊第285期
撰稿、编审、制作:张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