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杂碎:作为银川早餐界的扛把子,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银川人喜欢吃羊杂碎是有原因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宁夏这里盛产羊,盛产天下最好吃的羊:滩羊,还是盐池产的!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一只羊可以活着离开银川!

为啥?因为它们都被银川人吃了!没办法,作为羊中NO.1,不喜欢吃的人还真没几个。在银川,人们吃羊肉,最流行的吃法就是手抓羊肉涮羊肉火锅,其次是烤全羊。再往下就是各式羊肉美肴。比如羊蝎子火锅,羊肉臊子面,蒸羊羔肉等等。

总之,羊肉在银川,在宁夏的大厨师手上是可以变出花来的,满满一桌可谓是群羊荟萃,让人目不暇接,哈喇子哗哗流!羊肉拿去做菜了,那么羊的内脏怎么办?做成汤啊!

于是就诞生了一款闻名遐迩的羊杂碎

羊下水为什么叫羊杂碎?

在南方,人们喜欢把动物的内脏称之为:下水,而在北方,则是称之为:杂碎

威记老家除了把动物内脏称之为下水,还经常在某动物之后加一个“杂”字,比如说猪杂,鸡杂,羊杂,牛杂等等。

第一次到京城的时候,在早市听到有人叫:“杂碎咋卖?”顿时一愣,回头一看,原来那人指的是摆在案子上的羊下水。

“杂碎”二字不是骂人的时候用的吗?在南方一般骂一个人不成器或者一无是处的时候,会称之为:杂碎,也就是垃圾的意思。

那么,“下水”什么时候成为“杂碎”的?

关于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访美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杂碎”一词由此故事流传开来的,回到了京城,“杂碎”就渐渐代替了“下水”,变成了国粹名词,流传在北方,而在南方,由于语言习惯,很少有叫“杂碎”的!

据考证,英语单词“Chop suey”来自粤语“杂碎”,但“杂碎”一词不见中国古典文献、小说,恐怕是“外来语”,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美国。

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国,在《新大陆游记》一文中对杂碎馆的起源有详细的记述,应当是第一手资料。梁启超做了统计,当时单是纽约就有三四百家杂碎馆,遍布全市,全美华人以杂碎馆为生的有三千多人,“每岁此业收入可数百万”。

梁启超还说“然其所谓杂碎者,烹饪殊劣,中国人从无就食者”。由此可知,“杂碎”不是中国烹饪,也可知在1903年,中国本土不存在“杂碎”一词,否则梁启超必定会说明美国的“杂碎”,和广东或北京的“杂碎”有什么不同。“杂碎”一词也传到欧洲、日本。

如今,羊杂汤成了很多地方的名吃,大江南北都有这个汤的踪影。

尤其是西北,一碗羊杂汤,是唤醒多少人,让多少人从被窝中挣扎下床的动力所在。要说好吃,当属宁夏羊杂汤了!据说,吃羊杂汤始于元朝,羊杂汤的得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但是,银川人才不管这个。

宁夏羊杂碎(羊杂汤)之所以好吃和与众不同,是因为它不膻不腥不腻,尤其以面肺最为特色,配上白白浓浓的羊汤、香味够窜的羊油辣子、绿绿的香菜蒜苗,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它是每个宁夏人必吃的,也是来宁夏的人必吃的特色美食!

这个面肺值得说道说道。

威记吃过很多地方的羊杂,但是要说加这个面肺的,也就只有在宁夏吃到了。面肺的制作,是宁夏羊杂碎里最能考验技术的一个活。这个面肺,成了城里每家羊杂碎店的看家好料,羊杂碎好不好吃,得看这个面肺好不好吃!

有句话叫好吃难做,很多美食都是这样的吧!看似简单的一道菜的制作和形成,其实背后的艰辛有几个人能懂?

面肺子的制作方法是,将羊肺用清水灌洗数十次,直到把粉红色的羊肺洗得发白,然后把羊小肚套在肺的气管上,并用 线缝合,准备往里灌面糊糊。

灌时,事先要把和好的面洗出面筋,等到面粉沉淀后,倒掉大部分水,留适量的清水把面搅拌成面浆,倒入羊小肚内,再用手将面浆慢慢挤入肺叶里,直到快灌满时为止,接着灌入清油、盐、孜然粉调成的水汁。拿掉小肚子,扎紧气管,放入水中煮两个小时左右即成。

但是,威记不喜欢吃面肺,更没有在汤里放辣子的习惯,这也是阻挡威记吃羊杂碎汤的一大因素。如今城里很多有名的羊杂碎店,都是面肺多羊杂少,不知道是为了吃面肺还是吃羊杂去的,也没办法,成本高啊。

说羊杂碎是银川早餐界的扛把子,那是因为在以前,银川人的早餐,是从一碗羊杂碎开始的!早上一碗羊杂碎,加上一个饼子或者N个饼子,是很多银川人的早餐标配。时间长了,羊杂碎的名声就越发响亮!

如今有些低调,是因为一碗羊杂的钱都能抵得上三到四碗拉面的钱了,为了省钱,当然是吃拉面啦,羊杂碎也渐渐成了土豪和饕餮们的最爱,像威记这样穷得叮当响的人,只有望店兴叹了。

不管低调与否,羊杂碎始终是银川早餐界的扛把子,这个不得不承认,它的地位难以撼动啊!来银川,是要吃上一碗羊杂碎的,又不是叫你天天吃,别怕,贵就贵点!手抓羊肉都吃了,多一碗羊杂碎又如何?你说呢?

这里是银川!发现美食,感受美食,讲述美食!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记录多彩的美食!谢谢阅读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