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经】方伟|(五)涼彼武王,肆伐大商
(五)
涼彼武王,肆伐大商
——伐纣建周的周武王
公元前1059年,周文王与世长辞了(《史记·周本纪》和《尚书》说武王伐纣的时间不一样,这里取《尚书》武王即位十三年灭纣之说,以此逆推,文王死于是年)。因为他的长子伯邑考被纣王杀害,所以次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
当时有著名的太公望(即姜子牙)为师,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为辅,还有召公、毕公等一班大臣夹辅左右,武王周围人才济济。文王苦心经营数十年,为武王准备了足够的人力物力,加上多年来的对外宣传,收买人心,人们也普遍认为周家应该取殷纣而代之。总之,武王一继位,他的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伐纣。
武王十一年,即公元前1048年,武王率军到达孟津这个地方(今河南省孟津县)。他用车载着文王的木主(牌位),打着文王的旗号,自称太子发,随行的有司马、司徒、司空等一班文武。但渡河时,有白鱼从河里跳入武王的船里面来。渡过河以后,又有火莫名其妙地一直烧到武王居住的屋子。武王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就准备退兵。当时,闻讯赶来的有八百诸侯,都说“纣可伐矣”,武王摇摇头说:NO!NO!你们不懂得天命,现在纣的气数未绝,伐不得也!于是就收兵回去了。
我早年读《史记》到这里,老感到奇怪:武王第一次伐纣虽说回去了,不说武王带有多少军队,单说诸侯的军队就有八百支,这应该是很大的动静,纣王居然一点不知道?不大可能。如果知道,居然又一点动静没有,不去讨伐武王?书上没有说。只是说纣王继续“昏乱暴虐”,“杀王子比干,囚箕子”,闹腾的更厉害。我觉得不大可能。最早,孔子的高足子贡就对此表示过怀疑,他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反正历史是后来人写的,是胜利者写的,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了,死人不会说话。我们姑且认为纣就是这么坏吧,咱也把洗脚水都往他头上泼,谁叫他坏的呀?活该!
公元前1046年(《史记·周本纪》和《尚书·太誓》、《牧誓》所说的年代不一致,不作考证),武王看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就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于是“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并且还率有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这一班文武官员,以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等附庸国的军队,可谓浩浩荡荡,气势震天。这年十二月戊午,武王再次率师,毕渡盟津,各路诸侯咸来与会。后来又开到商郊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举行誓师大会。武王这个期间,作《太誓》三篇,又作《牧誓》一篇。这些誓词读来用韩愈的话说就是“佶屈聱牙”,不太好懂,反正都保存在《尚书》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览。
纣王听说周武王已经兵临城下了,慌了手脚,连忙拼凑了七十万人拒武王。两下在牧野摆开了阵势。武王这边是足智多谋的姜子牙作为军师,是军队的总指挥,他派手下猛将锐卒猛冲纣王的军队。纣王军队人虽多,但因为纣王无道,人心归周,巴不得武王赶快把纣灭掉,谁还用力打仗呀?有的干脆调转枪头,纷纷哗变(这就是《尚书·武成》里面所说的“前徒倒戈”),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现场起义一样,纣王焉得不败?。纣王见大势已去,就反身跑回鹿台上去,把他平生聚敛的金银珠宝堆集起来,放火自焚了。想起苏轼讽刺董卓的一首诗:“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古来独夫民贼怎么都是这样的下场啊?
纣王死后,武王就带领随从到纣王的都城朝歌(今河南省安阳),至纣死所。武王对着纣王的尸体连射三箭,又用轻剑敲敲他,最后用黄钺把纣王的头给砍下来。成汤所建殷商五百余年的基业,被纣这个臭小子一下子给玩完了。这一年,经后来“夏商周断代工程”最后确定,是公元前1046年。从此,中国的历史就进入了周王朝的八百余年的漫长的统治时期。
《诗经》里面没有明确可见的歌颂武王的诗,《大雅》里面有一首《大明》,依次歌颂了王季、文王,但后半,说到了武王伐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明明在下,(皇天的光辉照亮人间)
赫赫在上。(它赫赫威严的高踞在天上)
天难忱斯,(天的意志实在难测)
不易维王。(在下面做个国王也真不易)
天位殷适,(老天本来立了那个殷纣王)
使不挟四方。(却又使他丧失了天下)
全诗共七节。第一节,赞叹上天英明,说纣王当绝,天命归周。
挚仲氏任,(太任是挚国任氏家的姑娘)
自彼殷商,(挚国本来和殷商有着瓜葛)
来嫁于周,(后来太任就嫁到周家来了)
曰嫔于京。(到周京做了王季的新娘)
乃及王季,(她用贤德辅佐王季)
维德之行。(他们推行德政“以御于家邦”)
第二节,赞美王季,娶了贤惠的太任做妻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反正是周家的好日子。
大任有身,(太任很快就怀孕了)
生此文王。(就生下了文王)
维此文王,(这个文王啊)
小心翼翼。(他一向小心谨慎)
昭事上帝,(诚实地伺奉上帝)
聿怀多福。(他使上帝赐给我们无限的幸福)
厥德不回,(他正直无私不搞奸邪)
以受方国。(所以他做了我们的国王)
第三节写贤惠的太任生下了贤明的周文王。“小心翼翼”这个成语至今在用。
天监在下,(上帝象明镜一样照亮下土)
有命既集。(天命就集中在文王身上)
文王初载,(文王还很年轻的时候)
天作之合。(上天给他作成了一个好配偶)
在洽之阳,(文王就迎到洽水之北,【洽,水名】)
在渭之涘。(又迎到渭水河边)
第四节,写周文王大婚之日,亲迎到渭水河边。“天作之合”这句诗成了一个成语,至今民间婚嫁,还用此语来赞美婚姻美满。
文王嘉止,(文王心里喜气洋洋)
大邦有子。(大国的姑娘嫁给了他)
大邦有子,(上国的这位姑娘啊)
伣天之妹。(美丽得好像天仙,【伣(qiàn):如,好比】)
文定厥祥,(占卜的文辞显示这桩婚姻十分吉祥)
亲迎于渭。(文王就亲自到渭水河边迎接)
造舟为梁,(造好大船一个又一个连接成桥梁)
不显其光。(婚礼隆重无比荣光,【不,通丕】)
第五节,承接第四节,写文王到渭水迎亲的场面。所谓“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应该就是描绘这样的场景的。
有命自天,(上帝有命从天而降)
命此文王。(上帝命令这个文王)
于周于京,(在周原的京都)
缵女维莘。(又娶了莘国的太姒)
长子维行,(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虽然被纣王杀死了)
笃生武王。(幸而又生了个伟大的武王)
保右命尔,(上天保佑,并命令武王)
燮伐大商。(去!讨伐那无道的殷商)
第五节,写文王又娶了莘国的太姒。我看,这太姒应该姓“包”,名叫“包二奶”才对。不过这个“包二奶”于姬家功劳不小,她生下了伟大的周武王。
殷商之旅,(殷商调动大批军队)
其会如林。(旌旗蔽空宛如山林)
矢于牧野,(武王就在牧野誓师)
维予侯兴。(他说:唯有我周家合当兴旺)
上帝临女,(上帝监视着众位将士)
无贰尔心。(你们奋勇杀敌,不要心存二心)
第六节,写武王伐纣,牧野誓师的情景。这一节可以和《尚书·太誓》、《牧誓》对照着看。
牧野洋洋,(牧野地势多么广阔)
檀车煌煌,(檀木战车威风凛凛)
驷騵彭彭。(驾车驷马威武雄壮)
维师尚父,(还有足智多谋的军师尚父姜子牙)
时维鹰扬。(他指挥军队好像雄鹰展开翅膀)
涼彼武王,(他辅佐伟大的武王)
肆伐大商,(讨伐那个无道的纣王)
会朝清明。(一到天明就取得了胜利,天下太平)
第七节,承接上一节,仍是写牧野之战的。写了战场之阔,军容之盛,统帅(姜子牙)之武,战士之勇,君王之威。语极简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