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偶记(2):鲁迅在仙台受到优待了吗?
近两日,开始静坐赏读浙江陈治勇君的《语文的本色》,在读到其“文本解读”部分时,看到了他对《藤野先生》的文本细读文章,偶有所感。
其文从《藤野先生》的言语形式入手,深入剖析《藤野先生》的思想内核,可谓细致入微,气势磅礴,尤令人敬叹的是,在解读中,时有新意,把玩之间,唇齿留香,不忍卒读。
其中有一段,也就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所选的《藤野先生》的第五段,写了鲁迅先生在仙台的生活状况,以鲁迅先生言,他是受到了优待的。而在陈治勇君的解读中,他说:“但是,在文中我们却看不到半点感谢或感激,反而充斥着一腔无奈、辛酸和苦涩。”我深以为然。
甚至,我觉得,鲁迅先生在仙台,受到的不仅不是优待,反而是极大的精神和肉体上的伤害和侮辱。
做为官费留学生的鲁迅先生,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读书是不收学费的,不仅不收学费,鲁迅先生入学还不用考试。皆是因为,自甲午战争后,日本觊觎中国日甚,想以此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去日本,在思想上培养一批亲日派。
可在实际上呢!当时的日本人是看不起中国人的,他们轻蔑地称呼中国人为“支那人”,在对待中国留学生的言语和举止上,都表现了出来。在郁达夫的《沉沦》里,主人公的孤独与痛苦,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此而产生的。
所以,鲁迅在仙台,虽然可以免费入学,免于考试,但日本人对其态度上,却是极其不堪的。
鲁迅初到仙台时,虽然住的环境不好:在监狱旁,冬天多蚊,睡觉只留两个鼻孔出气,但饮食却不坏。可是,那几个为我的食宿操心的职员,却说“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终于,我搬到了另一家,可吃的却大不如以前了,“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在解读中,陈志勇君说:在这重复言语的背后,我们体会不到鲁迅对“一位先生”的感激之情,倒颇有点被逼搬家的无奈。
是的,当时的日本人,对待弱国子民的鲁迅,是鄙视的,是轻贱的。对待一些“日本国策”,这些日本人是阳奉阴违。越来越坏的饭食,让人不得不想,他们“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是不是另有目的。
所以说,这里的优待,是鲁迅先生惯用的“反语”,里面蕴藏的,是鲁迅先生极度的不满和无奈。
这一段,对鲁迅食宿上的不公正对待,和后文对鲁迅精神上的侮辱是完全一致的,请看——
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的鲁迅,是极其认真刻苦的。这一点,在藤野先生后来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谨忆周树人君》中有所记述。“周君虽然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大概很吃力。”在不完全听得懂日语的情况下,他还努力学习,考试考在中间位置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可这样,却招来日本学生的怀疑,认为是藤野先生漏题给我了。
于是,这些日本学生给我写匿名信,在语言上讽刺我,意在说,东亚病夫,弱国子民,都是低能儿,考试怎能及格呢?
这样的侮辱,在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里同样有记载: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
不止如此,他们接下来还火上浇油,在看幻灯片的时候,见有中国人被日本军捕获了,将要砍头的时候,竟然都拍掌欢呼“万岁!”完全不顾及一个中国同学的感受。
这对鲁迅来说,是对他精神上极大的伤害与侮辱。经此侮辱,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开始了以笔为刃,为中国人民战斗的一生。
从另一方面说,鲁迅在仙台受到的“优待”,也是中国文学之幸吧?要不,中国怎能出现这样的大文豪呢!
以上所感,皆由陈治勇君之文所得,此书甚好,容余细品,慢慢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