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要注意,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风险提示:养老领域非法集资花样翻新
文丨崔桂忠
全国老龄办、公安部、民政部、中国银保监会5月17日联合发布关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称,近期,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事实上,老人上当受骗的案例比比皆是,随便在网上一搜,就能找到一箩筐,现实中也颇为常见。
近日,山东东营警方破获了一起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犯罪团伙假冒红十字会,以“免费医疗”为诱饵,向中老年人兜售所谓北京同仁堂的保健品。在对方花言巧语下,一些老人以“入会”“缴纳保证金”等名义被骗走现金上万元,该机构还许诺老人们会寄给他们“只有高级干部才能吃到的保健药物”。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犯罪时有发生,既有“小保姆”式的“温柔攻势”,也有赌博、抽奖、赠送礼品、虚构政策、销售保健品等多种手段,形式各样诈骗套路让许多老年人防不胜防,频频中招。
比如,保健品骗局。诈骗分子打着免费赠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专门租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公司的“保健产品”,夸大产品的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
比如,“温情”骗局。诈骗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在老年人面前装儿子、装孙子,“关心”“照顾”老年人,通过“陪伴”赢取信任,实施犯罪行为,诈骗财物。
比如,以房养老骗局。首先,不法分子会通过免费体检、免费领取保健品等方式,先和老年人搭上线。紧接着,他们会和老年人拉近关系,骗取信任,然后,鼓动老年人以房屋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并用这笔贷款投资他们的理财产品,承诺每月会有高额利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这些不法机构往往会按时付款,过一段时间再卷钱跑路,最终可能导致老人无家可归。
老年人由于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数字设备使用能力不强、信息分辨能力较差等原因,往往容易成为诈骗团伙的“头号靶子”。尽管国家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不法分子依然见利忘义、坑蒙拐骗、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黑手伸向老年人的钱袋子。每个人都会变老,让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而且安心舒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对于老年人来说,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一定要多一个心眼,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其次,对于子女而言,要尽到义务,常回家看看,经常提醒父母,保守好家庭以及个人的银行账号、银行密码、家庭住址等信息。在外地工作或不能经常看望父母的子女,要经常与家人保持联系,多向老人讲解一些自己了解的防范常识和电信诈骗案例,防止上当受骗。
再次,需要包括公安、金融、电信等部门在内的全社会共同打出“组合拳”,进一步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对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分子从重从严从快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