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普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围术期发生在切口或者手术深部器官及腔隙的感染,较常见的就是术后切口感染,且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野所受的污染程度有关,这就要求临床医生需对手术切口做出确切的分类,对术后切口能否发生感染进行预判。

据 Cruse 统计表明,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 1%,清洁-污染切口为 7%,污染切口为 20%,严重污染-感染切口为 40%。

同时,切口分类也是决定患者术后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现将普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分类进行汇总,供广大医师参考。

分类标准

1、Ⅰ 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

2、Ⅱ 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手术。

3、Ⅲ 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者。

4、Ⅳ  类(严重污染-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消化道穿孔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Ⅰ类的定为 Ⅱ 类,以此类推。

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仍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 Ⅱ 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 Ⅰ 类(清洁)切口的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 Ⅱ 类;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 Ⅱ 类;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 6 小时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 Ⅱ 类。

2、易将 Ⅰ 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疝修补、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剖腹探查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操作,应为 Ⅰ 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 Ⅱ 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等属于 Ⅲ 类。

排版:刘海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