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西藏书写奇迹

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日。

国务院新闻办5月21日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介绍,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7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
70年来,西藏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实现和平解放到进行民主改革,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进行改革开放,再到如今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实现全面脱贫,实现了从落后到小康的跨越式发展。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7 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每次都根据现实情况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党中央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儿女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正在谱写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雪域篇章。

民主改革让西藏换了人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解放全中国和推进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党和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和平解放和逐步实行民主改革的方针,对西藏地区也是如此。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从此迈上与全国人民同发展共进步的历史轨道。
1959年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分水岭。这一年,西藏地方反动上层发动的旨在维护封建农奴制的武装叛乱失败,中央政府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西藏各族人民发起民主改革运动,一举推翻延续几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启了西藏历史上最为广泛、最为深刻、最具进步意义的社会变革。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在西藏历史上首次实现人人平等、自由的基本人权,为日后的发展进步奠定了经济、政治和社会基础。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西藏最终确立,西藏社会制度实现了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向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跨越。伴随新型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民主政治观念的传播,西藏百万农奴和旧时封建贵族等都成为享有平等权利的现代公民,行使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政治权利,极大调动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发布的《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书说,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西藏从此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人民实现了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各项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白皮书介绍,历史上,西藏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上百万农奴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境地。旧西藏法律将人分为三等九级,明确规定人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农奴的人权被领主阶级所剥夺。白皮书指出,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使西藏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历史飞跃。通过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了新社会的主人。改革的全面完成,为在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发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所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和西藏地方的实际。西藏走上民族区域自治道路,是人民翻身解放、实现当家作主的正确选择,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大崩溃到大繁荣

民主改革,使西藏走上了一条繁荣发展之路。在这条道路上,西藏各族人民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硕果盈枝。旧西藏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59年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农业生产仍然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粮食产量只有种子的四五倍,牧业生产“靠天吃饭”,现代工业几乎空白,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所现代意义的学校、医院。社会百业凋零,民生陷于困境。
在民主改革中,农奴主阶级垄断生产资料、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的经济制度被废除,农奴和奴隶对领主的人身依附被废除,把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从剥削压迫中解放出来,为西藏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西藏走向繁荣昌盛开辟了光辉前景。
70年来,西藏的产业从无到有,许多都是零的突破,到现在形成了关联度很强的高原生物产业(以青稞、牦牛的深度加工为主)、旅游文化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产业等,建立了以水电为主,油、气和地热、光伏可再生的能源互补的体系建设,建成了建材、轻工、食品加工、藏医藏药等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
2019年之前,西藏连续26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的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全国的前列。到2018年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47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增长191倍。而且这样的发展是惠及民生的,2018 年全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11450元,这两个指标的增速,居全国前列。
今年4月27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今年以来,西藏自治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呈明显增长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一季度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475.72 亿元,同比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26 亿元,同比增长1.8%,两年平均增长1.5% ;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6.47亿元,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4.6%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2.99 亿元,同比增长15.7%,两年平均增长6.6%。
一季度,西藏自治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15亿元,同比增长29.1%。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153.28亿元,增长26.1% ;乡村零售额27.87亿元,增长48.4%。按行业分,商品零售162.01亿元,增长29.6% ;餐饮收入19.14亿元,增长24.6%。一季度,全区按卖家所在地分网上零售额34.7亿元,增长2.2倍。

来自旅游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西藏自治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71.00 万人次,同比增长2.4 倍,两年平均增长11.1% ;实现旅游收入13.78亿元,增长3.1 倍,两年平均下降5.5%。

青稞见证西藏70 年农业巨变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20 年西藏粮食产量达103.96 万吨,其中青稞产量79.5 万吨,平均亩产381公斤,青稞产量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
有着3500 年种植历史的青稞,历来是西藏种植面积最大、产量占比最高的粮食作物。然而,在西藏和平解放前的很长时间内,旧的农业生产方式加上青稞品种单一、退化,产量只有种子的4 倍至10 倍。
78 岁的仁增曾是农奴,对于过去食不果腹的生活,她说:“那个时候全家经常挨饿,农奴主每天只给一小碗糌粑,年景不好时只有一碗很稀的面疙瘩粥。”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图登克珠表示,70 年前,西藏农业生产长期采用原始耕作方式,劳动工具也得不到改进,农牧业生产发展极为缓慢。西藏和平解放后,内陆种植技术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西藏粮食产量。
西藏民主改革后,占西藏人口95% 以上的农奴分到土地,加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械化的逐步普及,西藏农业生产逐渐摆脱了原始状态,加速向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迈进。西藏和平解放70 年间,全区农机装备总量突破50.5 万台(套),总动力达到691.5 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5%。
与此同时,由“青稞博士”尼玛扎西和团队历经19 年研育而成的良种“藏青2000”,为青稞增添了科技元素。如今,以“藏青2000”为代表的青稞良种覆盖率在全区达到90% 以上,青稞单产比2015 年增加16.6 公斤。

山南市贡嘎县吉雄社区第一书记次成贡布介绍,青稞良种在全村普及后,亩产达380 多公斤,比以前提高很多。近年来,新研发品种特有的养生保健功能让青稞进入大众视野,为青稞深加工提供了契机,也同步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青稞面、青稞茶、青稞饼干等产品陆续走向内陆市场,受到消费者欢迎。

民生成就托起群众幸福梦

“以前我们一家7 口人住在40 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房子透风漏雨、十分破烂。现在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还有了一份在搬迁点扶贫加工厂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的帮扶,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生活。”搬进那曲市巴青县集中搬迁安置点的新家,拉加的幸福溢于言表,“住在县城附近,柏油马路通到家门口,出行方便,生活也更加便捷了,就医、购物、孩子上学……我们全都不用愁。”
近年来,针对“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的问题,那曲市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十三五”期间,统筹安排易地扶贫搬迁12654 户50335 人及后续产业脱贫。
那曲市可谓只是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西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发展产业等方面全方位发力,走出了一条坚实的高质量脱贫之路。2019 年,西藏累计实现62.8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74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绝对贫困基本得到消除;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10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1 元,两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让各族群众收获稳稳的幸福。
和平解放前的西藏基本上没有现代专门意义上的正规教育,教育以寺院佛学教育为主要形式,带有明显的宗教性和阶级性。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全面落实,免费教育政策不断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五个100%”教育目标全部实现;学前双语幼儿园覆盖66.8%的行政村(居),高校理工农医类专业达60% 以上……为西藏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人才,贡献了更多智慧的力量。
旧西藏没有一条正规的公路,也没有一寸铁路。目前西藏已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拉贡、拉林等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以拉萨、林芝、日喀则、阿里、昌都五大机场为支撑,开辟多条国内外航线;先后建成了青藏铁路和拉日铁路两大铁路干线,成为带动沿线群众致富的“金路”……此外又一条“天路”——川藏铁路正稳步推进,让高原群众的出行不再困难,架起了西藏与外界密切沟通的桥梁。
在旧西藏,仅拉萨、日喀则有规模很小的少数官办藏医机构、私人诊所和民间藏医。和平解放以来,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援助,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如今,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已初步建立,医院、卫生所、妇幼保健院和医疗卫生器械等硬件设施基本成熟。硬件在发展,软件也在发展,自和平解放后,国家派大批人员赴内陆学习、进修,自2008 年起全区加大和完善吸引内陆人才到基层农牧区和城市社区服务,医护人员的从业能力也有大幅提升,有效推动西藏卫生事业的发展。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资料来源:新华社、《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责编:何晶

▼  新刊推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