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宋玉及其《九辩》
肖旭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的一位重要“楚辞”作家,历史上常以“屈宋”并称。但就他们的创作成就而言,宋玉是远不如屈原的。宋玉比较可信的只有《九辩》一首长诗。需要说明的是《九辩》和《九歌》一样,是流传在当时楚地的古乐曲的名称,而不是概括作品的文章标题。
《九辩》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从作品的内容上看,主要是表现“失职的贫士”遭到排挤,怀才不遇的怨叹和悲愁。同时诗中对当时的社会黑暗表现了一定的激愤情绪.对国家的前途也表现出一定的焦虑,但是却没有屈原那种强烈的抗争精神。因而从整个思想意境来说,宋玉的《九辩》是难与屈原的作品相比的。然而在艺术上,宋玉的《九辩》却自有他的独创性。
首先,《九辩》在抒情诗的艺术手法上有很大的开拓。它不是直抒胸怀,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制造一种氛围,创造一种意境,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展示自己的情怀,这就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提高了抒情效果。在诗中以秋景、秋色、秋声、秋容为衬托,把萧瑟冷落的秋气与自己幽怨哀婉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作到情因景而发,景因情而写。诗中通过衰败萧条景色的描写,不仅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惨淡人生,而且也勾画出楚国衰亡的景象。
其次,在语言上,《九辩》一诗也有它的艺术特色,文采绚烂,词藻华美,用词丰富,表达细致入微。有时诗中一连排用八、九个近义词,状写景物或描写心理,都能做到,曲尽其妙,反映出用词的丰富和细腻。在句法结构上,《九辩》比屈原作品更加灵活,整篇句式、音节各有变化,节奏铿锵,气势充沛。另外,《九辩》还吸收了民间诗歌多用双声、叠韵词汇的特点,读来音韵谐美,情味滋长。如诗的结尾一段,连用了十三个叠字,有力地渲染了作者幻想云游时的威武场面和热闹气氛,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肖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