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结句四类

一部好的作品或一篇文章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不仅要有“凤头”、“猪肚”,而且要有“豹尾”。

杨载在《诗法家数》云:“作诗结句尤难,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结尾在全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能起到关合全篇,或首尾呼应,或卒章点题的作用。

好的结尾,不但能将全诗整体形象画一个完满的句号,而且使读者如嚼橄榄,清香盈颊,余味不绝。如闻钟声,清音绕梁,经久不衰。

谢榛《四溟诗话》云:“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大凡诗词结语,须风流蕴藉,蕴藉则俱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诗的结尾方法,多姿多彩,不能一一概括穷尽。为了方便记忆 掌握,著名诗人钱明锵将它归纳为“四类”、“八法”、“八式”,现分别举例如下:

四类这是从词与意的关系来分的。

宋姜夔在《诗说》中说:“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词意俱尽,故临水送将归是已;意尽词不尽,如抟扶摇是已;词尽意不尽,剡溪归棹是已;词意俱不尽,温伯雪子是已。所谓词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词穷理尽者也。所谓意尽词不尽者,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至如词尽意不尽者,非遗意也,辞中已仿佛可见矣。词意俱不尽者,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这话说得比较复杂,我们且把它分作四个类型来举例说明。

1、词意俱尽类

这就是“急流中截后语”。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结尾“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全篇收住,词意两尽。

2、意尽词不尽

如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下联出句一语双关。既说古迹犹存,又称英名不灭;对句暗寓刘备攻打东吴失策的遗憾。这样的结句戛然而止,即姜夔所说的“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非以长语益 之者也”。

 3、词尽意不尽

这类结句是指全篇结束后犹存余意,所谓意在 言外,味而可知者也。如杜甫《九日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整冠。兰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此诗结句“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在上句设一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一个“醉”字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虽已醉眼朦胧,却仍盯住手中的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其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

 4、词意俱不尽

例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此诗结尾两句以明月兴象,寄托愁思相送直到夜郎,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来表现愁心将像明月一样永远相随之意。话好像未说完,其意更绵绵不绝。

本文转载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