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小记

石钟山小记
  
  李彬
  
  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正当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其南临匡庐,北镇长江,俯瞰鄱阳湖,烟波浩淼;眺望长江,白浪滔滔,江湖交汇,水分两色,天然汇成了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
  
  全山分上下两部分,面南临湖的是上石钟山,靠北濒江的是下石钟山。两山总面积有十万平方米,海拔67.7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山为喀斯特熔岩,第四纪冰川遗迹,集亭、台、楼、阁、塔、榭、舫、廊等20多种古典建筑为一体,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山虽不高,但悬崖峻拔,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
  
  石钟山开发历史较早。考古调查资料表明,早在商周时期,鄱阳湖滨的先民们就在这里从事渔猎活动,并建木骨泥结构的民居。石钟山之名始见于汉代桑钦的《水经》记载:“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的命名至今已有1700多年。
  
  山,何以钟名,历来持见不一:或以有“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郦道远《水经注》);或以石钟山之石可“扣而聆之”(李渤《辨石钟山记》);或以“中空如钟,其形奇”(胡传钊《石钟山志序》)。宋元丰七年(1084)六月,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寻声探源,并撰写《石钟山记》,认为山石“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并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从此名闻天下。
  
  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发生过多次激战,如朱元璋与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军曾在此重创曾国藩水师,李烈钧领导的二次革命在此高举义旗,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大江在江阴至湖口突破国民政府的长江防线。
  
  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浊。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如唐代李渤,宋代苏轼、陆游、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当代郭沫若等都曾留诗于此。在这里你会看到苏轼大人的白玉雕像,也能看到那发出石钟般声音的石钟石,轻敲果有其音。沿着林间的小道蜿蜒而上,两边被树所荫护着,古树参天,十分清幽。穿廊走亭,便可见一宗祠,周围是几棵上百年的香樟护着,走近,便感觉凉意习习,古色古香之味。走出,复前行,便来到一亭,名曰“清浊亭”,站在此亭上便可一清二楚地看到,远处长江与鄱阳湖两水相汇之处,长江之水的浊与鄱阳湖之水的清,真可谓泾渭分明。正如亭上两柱写道“江湖分明,石钟千年”。在此晨望江湖之水,心旷神怡,一览无余,一叶扁舟正从远处驶来,定格成像,成为永恒的纪念。在这里,据说可以看到三省:江西、安徽、湖北,也就是这里是三省交界与分界之处,可谓奇观。
  
  游下石钟山可沿茂林垂荫,修竹掩映的石级小道,迂回曲折,登上山顶。沿途有苏轼夜泊处、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矶头、钟石,以及清咸丰皇帝批谕兴建的昭忠词,湘军水师将领彭玉麟为其母超度亡魂的“报恩慈林”,彭玉麟起居休息的浣香别墅和梅花厅,纪念陶渊明的归去亭,以及园林建筑石笋、且闲亭、桃花洞、观鱼池、廊外廊、楼外楼、石钟洞等名胜。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因地制景,藏露结合,虚实相间,石环水绕,幽深雅致。
  
  在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远眺匡庐云遮雾障,夜游双钟月涌江流。石钟山是古代从长江进出南昌必经水路,商旅游宦多系舟于此,骚人墨客题咏甚多。明代诗人王英形容石钟山的形胜是“五老云中出,九江天际来。惊涛撼岩石,万壑鼓风雷”。
  
  石钟山,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天工造化,叹为观止。联合国专家称石钟山集风光、古迹、名胜、园林于一身,堪称世界之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景观。
  

(0)

相关推荐

  • 偶遇(七十一)——品味江西(二)

    打开心窗,走出家门.用偶遇摒弃偏见,用偶遇成就独特的自己. 偶遇是愿,行走有缘,有缘才能圆了自己的愿. 正如他人所言:行走,就是离开熟悉的地方,然后不一样的归来:行走,就是在地图上留下脚印,然后慢慢回 ...

  • 石钟山

    乘坐游船游玩潘阳湖之后我们2点20分来到石钟山游玩,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石钟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 ...

  • 0951石钟空山传妙音临江绝壁古战场

        本文向朋友们推荐的石钟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海拔六十二米,相对高度约四十米左右,面积仅 0.2平方公里.石钟山既是风景名胜,也是古迹,有诸多看点. 第一个看点景色优美富于 ...

  • 行走九景衢之二:山不在高,有水则名

    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但对这个地方来说,则是"山不在高,有水则名",山因水出名,水以山称誉,演绎了山水相依的千古佳话. 这座山,名为 ...

  • 曾国藩与石钟山

    早在1997年春,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林薇小姐的陪同下,应邀来鄱阳湖口旅游观光.汤先生游览了石钟山.鞋山之后,主动提出捐资人民币27万元,为石钟山铸造一尊曾 ...

  • 从苏轼《石钟山记》到曾国藩日记:绵延至今的石钟山命名之争

    石钟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正处在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这样一座相对高度只有40米的小山,取什么名.有什么讲究,其实并不重要.但从苏轼的著名散文<石钟山记>之后,它的名称来历似乎就成了 ...

  • 【人民研究生】载楹:读《石钟山记》

    载楹 劝学家园 4月16日 [孔曰:重读经典,抗击肺炎.重读一遍<石钟山记>吧,绝对有利于判断各种不同见解哦.]   读<石钟山记> 人民研究生  载楹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 ...

  •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钟山记苏轼[宋代]<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 ...

  • 古文观止:《石钟山记》苏轼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石钟山记 作者:苏轼  朗诵:任志宏  张家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

  • 若兰解词|《水龙吟 登湖口石钟山》

    <水龙吟 登湖口石钟山> 青凤 ‍ 浪回腕底秋江,扣舷啸月知何处?苍崖一抹,云根万 窍,鸦惊霜羽.触破琉璃,老鼍怒泣,钧天钟鼓.自坡仙赏后,畸零未蚀,荒波咽,生风雨. 坐倚危亭无主,待何人 ...

  • 小楷《石钟山记》(宋-苏轼)

    苏轼此文大有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之风.此时他的大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要去初次参加工作了,苏轼也早已不是那个质疑"黄犬花中卧"的耿直青年了. 今录其文,与师友共飨.

  • 吴玉如13岁小楷泥金扇面《石钟山记》

    看不清,放大点-- 能在一个扇面上用小楷书写苏轼长文 本身就需要相当深的功力 吴玉如13岁的"大作"虽然看不出未来的风格 但可以看出一个少年深厚的基本功 以及对书写的强烈自信. 看 ...

  • 古文观止189: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lǐ)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1.水经:书名,是一部记叙我国水道源流的书,相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