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不治,大脑退化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团队

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在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每5人就有3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耳聋。什么是老年性听力下降、有什么特点?不治有危害吗?有哪些治疗方法?本期为您一一解答

老年性听力下降是指随着年龄增加,听觉器官和身体其他不同组织发生的、缓慢进行性老化过程,双耳听力对称性、进行性下降,并出现听力减退的生理现象,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在耳蜗的毛细胞、血管纹和神经元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或听觉中枢进行性退化。同时,也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全身疾病相关。

在许多人眼里,老人耳聋属于正常现象,认为不需要治疗,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老年性耳聋不仅仅是听不清,还会带来其他健康危害。

听觉与言语识别能力下降。听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老人可伴随出现言语识别能力下降,表现为听到声音,但听不懂意思,导致其社会交往困难,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

生活质量下降与异常情绪。老人由于听力障碍可能引发各种日常交流问题,生活质量下降。由此老人的脾气将变得暴躁,心理更容易产生孤独感,甚至导致抑郁症。

大脑认知功能减退。长期听不到声音容易出现认知能力下降、思维活动变慢,诱发老年痴呆。研究表明,老年性耳聋与脑萎缩、老年性痴呆成正相关关系,至少1/3的老年痴呆患者的诱发因素与听力障碍有关。重度听损者患痴呆症的风险是常人的5倍,即便是轻度听损,患痴呆症的风险也是常人的近2倍。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干预老年性耳聋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安度晚年,减轻家庭社会压力及负担。老年性耳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进行干预治疗:

药物治疗。首先治疗与老年性耳聋密切相关的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此类疾病可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是老年性耳聋的重要诱因。其次是采用扩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进一步延缓听觉神经的退行性变。

佩戴人工听觉装置。其可以帮助一些听力障碍患者充分利用残余听力,补偿聋耳的听力损失。最常采用的是佩戴助听器,一般来说中度听力损失者使用助听器获益最大,建议大家到具有相关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此外,对于双侧重度、极重度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是一条补救的途径,目前观察到人工耳蜗对老年人的听觉、认知等方面都可能带来持续的获益。

需提醒的是,买助听器首先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耳聋;二是了解听力的下降程度,中度、重度还是极重度聋;三看听声场景需求,是要满足在家的3~5个人的交流,还是大型会议的交流需求,平时对电话交流要求高不高等都会影响助听器的选配。所以选什么助听器不是由价格决定的,而是耳聋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选配的时候一定要到专业机构找专业人士验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