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十)

浅谈诗歌

文/杨金堂

十、结束语

关于写诗,我们说了很多,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诗呢?我认为:现代诗要求诗人以饱满激情的想象创作出赋予典型化的意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不讲究格律平仄,诗的分段建行,每行的字数没有固定的要求,主要以诗意和语言的内在动感取胜。

上面这一段,是百度上所总结归纳诠释“什么是现代诗”的概念。在前面的篇章里,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到过:无论是诗的形体、构思乃至诗中所需要的修辞方法,都不要成为我们写诗的桎梏。有些虽然按照了规矩去写,但写出来不一定就是好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是说不按规矩就是好的)。有些人写诗,其实并没有完全理解了究竟什么是诗。总觉得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分了行就是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诗是诗人灵魂的剖白,呈现诗人的全部心灵感受、内心独白。就其意识归属分析:有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历史的、哲学的、人生的等等。就其情绪状态看,有愉悦的、哀伤的、亢奋的、低调的、爱的、憎的、愤怒的、恬适的、抑郁的等等。

一首诗的最佳动情点是什么?从艺术欣赏看,在你的认同里,以创作实践论。所以写诗的要求,首先是使用日常语言,务求准确扬弃藻饰。这意思就是说,无论写什么样的体裁,力求用词用语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周边的人能听的懂、看的懂的语言。在这方面,有些人为了增加诗语言的神秘感,故意用一些字(词)典里我们生活中不常用的语言,让人觉得好像越是认不得的字词显得越有水平。可就没想到,生活中有几个人,因为看你一首诗还要把字典词典放在手跟前,不懂的地方去翻书?前面说的只还是些故意用生辟字,更有些人靠着自己的感觉去擅自造字造词,让人不明就里。打个比方:1960年开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最后简称为“文革”。这是国家在许多有必要的场合下提出的一个名称。直到现在,只要提到“文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指什么。同样是一句话,如果你任意组合两个字“文命”,“无文”,“阶革”……那一定不被人认可。再比如“鹅黄”,初春柳树吐出的嫩叶就是那种黄绿色的,如果你非要写“初春岸柳一片墨绿”,这显然是不对的。前几天看了一篇写雪的诗,把雪比作玉挺好,但为了凑字却写成了“玉翠”。如果单以玉而论,带翠的那是上品,可用来形容雪,谁能说雪像翠玉一般绿呢?

写诗的第二个特点是要创造新的节奏,就是让读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起伏感,而不是像拉家常式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虽然我们写诗也是在叙事或抒发感情,毕竟这是诗的体裁,字句是有限的。必须要抓住重点,突出鲜明,以精练的字词去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再有就是绝对自由的取材。所谓取材,仍然是注意“我要写什么”。自由取材指的就是“立意”时不要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打个比方:今天要去五台山,谁都知道五台山是佛教圣地。那么你是不是会在车上时就去构思“写佛”的框架呢?佛可以写,别的一样也可以写。假如我看到那座“大白塔”直插云霄,气势磅礴,那你就写那座白塔,有什么不可以呢?

诗的本质要求是要高度集中,无论写什么,写什么都可以。但必须要写的精炼、突出。在这方面有的人在写作时,写的有些散。这和放羊一样,好的羊倌就是我把你放出去但却有把握能收回来,并且是在我的掌控下,想啥时候收就啥时候收。就比如你要写树,可以略带着写草写山去衬托。但如果在一首诗里,你用作写山写草的笔墨比写树的还多,那你不如一开始就去写山写草,何必要写树呢?或者说你认为写山最有感觉,那就换一下,专门写山就可以了。

感知,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灵感”。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要刻意地去找。写文章的人应该有这种感觉:有时候准备写,但大脑却一片空白,就连枯燥无味的词句都组织不起来。反之,有时候不经意间有了灵感,就特别的想写,肚里的那些话争先恐后的往出蹦,用不了一会时间一篇文章就写出来了。返过头来看,越是这样的,语句也连贯,转折也自然,中心思想也突出。时不时的还能整出那么三两个“警句”来。所以说,写诗它不是“砌砖”,砌的越多挣的钱也就越多。所以说:宁愿十天半月不写,但凡去写,那就要能看得过眼去才行。

提炼是写诗的关键,写诗最要紧的便是立意,意义大小决定诗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诗意在诗行中的体现,应是隐蔽而寓于形象的,多运用暗示、曲笔,远距离比喻,没有规定性的象征手法。比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写诗除了要认真遣词用语、讲究文辞外,还必须讲究字与行、行与行之间的结合方式。诗是内视力特别强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求诗人用高度艺术的语言,抒发他在某种境遇里对某些事物的所见、所感、所思。用诗来袒露自己的心灵,传达自己的心灵信息,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受。

记得有一次在“田园书屋”举行“平型关杂志”座谈会时,有一位写诗人就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要以为分了行就是诗”,我特别赞同这一说法。前几年,我加过一百多个诗词群,并且在两个平台上负责过现代诗终审。好多人写的诗,诗意很淡,更有一些人,就连散文里都觉得“赘”的语句竟然用在诗里。一句话,二十几个字都说不完,在诗里虽然分了三行但还是那一句话拆开了,这确实是不像诗的语言。所谓分行,无论每一行的字多少,既然是一行那就要成为意思独立的一句话,而不是为了格式好看。尤其是那些并列句、递进句,更要强调这一点。

创造意象,是依据现有的材料和显示独立的创造形象的过程。一般的想象它塑造出的形象只是记忆表象的复活,受着生活原形的制约,感情的投入也不那么强烈,形象也就无法谈得上崭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靠新奇大胆,不受生活原形的约束而取胜的,从而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情共鸣。再比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这表现的是我们作者所投入的感情,而并不需要纠结它是否符合生活本质。

诗的意境是情、理、形、神在一首诗里融合一致,而引起读者联想和想象的境界。要想写好诗,首先要多读、多看、多学、多记,尤其是那些好的诗、唯美的诗,哪怕从最初的“临摹”开始,直到后来得心应手,话能从自己嘴里说出来。比如像“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构思对每一个诗人、每篇作品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只是因技巧的精粗,造成了作品的优劣。对此,谢冕有一段话说得形象在理:“超凡的构思可能造成华丽的宫殿,平庸的构思只能产生千篇一律的火柴盒”。这种“超凡”是指新颖、独特和深刻,是一种艰苦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其一是平中见奇,就是说诗人要有洞幽察微的感觉与目光。在常人没有觉察出的平凡事物中去发现和挖掘那些新奇闪光的东西。

其二是同中寻异,就是说处理其相同相似的题材时,要寻求不同,要有人们意想不到的自己的发现。

其三是由表及里,就是说在抓到有意义的题材时,不要只满足浅尝辄止,而是要往深处挖掘,以揭示更内在的东西。对于这些,常在群里的人会有感触,比如群里的同题诗就是这样。同一个题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写法。但要在那么多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过硬的功底和独特的构思和写作手法。

关于写诗,我只能说是个对于诗的爱好者。就以上写到的那些东西,也是借用了许多资料和百度上的东西才凑成“一堆”。或许对大家今后写诗多少能有点帮助。这里重复说明一下:不是我帮助了大家,而是许多有识之士奉献出来的知识,让咱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因为爱好我们去写诗,从不想这一生能成为诗人,但只要能做一个写诗人就足够了!”(完)

(0)

相关推荐

  •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 以几个言论集年终总结 . 箭陵霄一年言论集一 . 在花房里,和嗓子里有糖的南方姑娘以吃货的方式欢送2018,有情饮水饱,世道艰辛,为了一份平常生活,夫妻冷暖自知.用甜之声音祝亲朋好友:新的一年, ...

  • 浅谈清代十帝时期瓷器特点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汉族劳动人民瓷器烧造水平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 ...

  • 浅谈太极拳十要——沉肩坠肘

    沉肩 ................................................................................................. ...

  • 浅谈诗歌(九)

    浅谈诗歌(九) 文/杨金堂 九.抒情与抒怀(4) 唯美的诗,美大致可分为自然美.文化美和人生美, 自然美的讴歌,表达的是人对自然的陶醉和向往,而对自然的陶醉和向往,来自于我们对自然造物的惊讶.大自然无 ...

  • 浅谈诗歌(八)

    浅谈诗歌(八) 文/杨金堂 八.抒怀与抒情(3) 山水与文明,这是一种写作的体裁.这里所指的"山水"并非泛指,比方我们出游时随处看一座山或一条河,心里所启发出的感觉和诗意.我们诺大 ...

  • 浅谈诗歌的语言/樊子

    浅谈诗歌的语言 作者:樊子 毋庸置疑,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在诗歌作品中,语言绝对不是随意的.杂乱的或者零碎的堆积.现代汉语诗歌受到一定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很多诗人语言能力的局限性和随意性,"吟 ...

  • 浅谈诗歌(七)

    浅谈诗歌(七) 文/杨金堂 七:抒怀与抒情(2) "我的心是没设防的空城\半夜里忽被相思袭击了\我的心旌\只是一片倒降\我只盼望\他恣情屠烧一回就去了\谁知他竟永远占据着\建设起宫墙来了呢) ...

  • 浅谈诗歌(六)

    浅谈诗歌(六) 文/杨金堂 六.抒怀与抒情(1) 抒怀属于立意,而主观抒怀便是在创作的开始,主观上我们的立意是什么?记得康所平主席对于写作的归纳,离不了一个"情"字.情是什么?情是 ...

  • 浅谈诗歌(五)

    浅谈诗歌(五) 文/杨金堂 五.语言的修辞 1.押韵平仄 押韵是一种语言修辞方式,押韵的目的是借助韵脚有规律的出现,增加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也许有人会问: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的是现代诗而非格律 ...

  • 孟金西:浅谈诗歌创作的心路和审美情趣/聆听商震、霍俊明老师诗歌讲座有感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唐志平 浅谈诗歌创作的心路和审美情趣 --聆听商震.霍俊明老师诗歌讲座有感 孟金西 三十多年前就写诗了.现在想来觉得很幼稚.没读过几首诗,没老师指点,没同事切磋,更没看过什么关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