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一位铁帽子王,竟卖光祖产沦为车夫,溥仪都嫌他丢人!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的朝代,在结束之后,当时的皇亲贵族生活也有了巨大的改变。要说在原本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俸禄,也有很多的田产商铺,日子过得还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清朝没落之后,他们的生活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很多皇亲贵族选择变卖家产来维持生活,还有一些花惯了大钱的,一下子就把家产用光了,最后沦为了黄包车夫维持生计。这个人,就是曾经的铁帽子王晏森!

可能很多人还不太清楚这个铁帽子王在清朝的时候有多牛。铁帽子王来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清朝一共有12位铁帽子王,他们的后代可以承接他们的位置,而且不需要降级,也就是史书中的世袭罔替,这12位无不是为清朝立过大功的,其中八位是在开国元勋,另外四外则是在清朝中期稳固江山而封,除却封赏以外,他们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怎么样,这被封为铁帽子王的都不是一般人吧!那为什么晏森在享有如此高殊荣之后会一落千丈呢?

这就要从晏森做这个铁帽子王爷开始说起了。他虽然是生得比较好,当上了王爷,可是他并没有怎么享受到王爷的优厚待遇。晏森刚做了两年的王爷,辛亥革命爆发了,溥仪退位了,清朝就灭亡了,他这个郡王的名号也就随着消失了,享有的一切特权也没有了,当年虽然溥仪还有补贴,但是绝不可能拿出钱再给这些铁帽子王。

要知道,清朝末年的八旗子弟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书也不读,连老祖宗留下的骑射都已经忘干净了,晏森也是这么一个人,该掌握的本领一点没掌握,花钱的事儿倒是样样都会!那在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之后,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

好在晏森这一脉传了13世,留下的金银财宝也不是少数,身边还有一些祖宅、田产之类的,足够他活一辈子了。但是这个人却太败家了,因为从小都是锦衣玉食,也比较贪恋享受,所以即使在清朝灭亡之后,原本应该收敛自己勤俭一些的他却丝毫没有改变。还是大吃大喝,将很多的钱财花费在一些不需要的地方。

这样一来,他就产生了变卖家产的想法。他一上来就直接卖了老宅,将克勤郡王府卖给了民国的总理熊希龄,一共卖了10万大洋。但是这些钱也顶不住他用,没过多久,钱就花没了,晏森又打起了祖坟的主意。

他先将祖坟栽种的几百颗参天大树卖给了木材厂,这些可都是几百年前栽下的,然后将祖宗御赐的墓碑,当年开国皇帝给写的,卖给了达官显贵,乾隆皇帝赐的驮龙碑卖给了张学良,最后干脆将占地最广的祖坟给卖了,如果他的祖宗地下有灵,绝对会将他带走。

晏森把家里能卖出去换钱的基本都卖了,但是这些银子根本抵不住他花销的速度。于是他很快又没钱了,这一下他就要想办法养活自己了!

从小晏森就没有学过什么技艺,想来想去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最后竟让去找了一辆黄包车,开始在街上拉车,当一名车夫。

当时很多人都知道他曾经是个王爷,那因为他的身份,便有很多人专程过去看热闹,也因此生意做得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因为之前是王爷,所以也比较讲究自己的黄包车,收拾的也特别干净,很多人也愿意坐他的车。

对于这样的生活,晏森从王爷沦落到黄包车夫,心态还非常良好,渐渐的也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也不觉得丢人。见过客人也都是笑脸相迎,非常和气。但是远在东北有一个人,却觉得特别丢人,看不下去了,他就是溥仪。

在当时,他是日本的傀儡皇帝,听说之后专门写信让他来东北找自己。晏森也动身前去了,去了之后才发现他这个皇帝做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反而就是日本人的傀儡,于是又选择了回到北平。不过临走之前也承诺自己不再拉车,之后也没有他的消息了。而他变卖的克勤郡王墓被好事者称为车王墓。

那关于这位铁帽子王晏森的一生,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