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音频:一本3块6毛钱的写作指导手册:父母的爱捧起多少人的童年┃清茶

作者┃清茶  朗读┃清茶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4月22日晚上,女儿问我一个问题:“妈妈,那时你有自己的书吗?你小时候。”她特别强调和补充一句。
“有的,我的小学时代,拥有过一本课外书,那是唯一一本,也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书。”
“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是谁给你买的?”
随着女儿的问题,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本漂亮的书来。
那是一本小小的写作指导手册——《好词、好句、好段》。是读五年级时,我爸爸在镇上的新华书店给我买的。很小的一本,只有新华字典那么大,厚度也只有新华字典的三分之一,但封面很醒目,是那种湖蓝的底色,上半部分是26个英语字母,每个字母颜色各不相同,五颜六色,十分鲜明,下面的书名也是很有趣的艺术字,大概是琥珀体。生动活泼,让人一见倾心。
说真的,当时的家境根本不允许我拥有任何一本课外书,但是父亲不知怎样晓得了我的心思,也不知他是从哪笔开支里节省下3块6毛钱来给我买下这本小小的作文词典的。
当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递给我这本小书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像获得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一样开心,轻轻地抚摸,迫不及待地打开翻看,大声地读给父亲听。父亲眉开眼笑,我也心花怒放。
尽管贫穷,但父亲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不想我们再走他土里刨食的老路,所以对于我们的教育投资,以及鼓励我们求学上进,爸爸向来都是很舍得也毫不含糊地。
那时我们姐弟三个上学正赶上学杂费、教育附加费、教育集资、土地税等各种费用繁重的时刻,尽管爸爸和妈妈每天都起早贪黑,勤扒苦做,往往还不能满足我们三个「讨债鬼」水涨船高式要账。
记得那时,我们姐弟仨都有过因为没有交齐学费而被老师赶回家拿钱的经历。好在回家拿钱的不是一个、二个,总有十几个伴儿一起,心中也不是十分失落和伤心,只是害怕在见到爸爸妈妈的那一刻不好开口。
“怎么回来了?”妈妈停下正在挑的肥或者正在砍柴的手,关切地问。
“拿钱。”我低着头,不敢看妈妈失落的眼神。我知道我爸我妈真的很努力,不是他们不愿意交,而是因为家中真的没有。
我妈给不了答案,只好挑着担子继续走。沉重的担子压得妈妈瘦削的肩膀颤颤巍巍,风带着浸湿衣衫的汗水咸味儿扑向我的鼻翼,我心里感觉酸酸的,委屈的泪会忍不住「哗—」一下子就蹦开了,仅仅只是委屈。也有时,我会跟妈妈一起拿着小铲子或者提着篓子挑猪草。妈妈不说话,我也不说话,周围的山林寂静,只有山鸟在兴奋或者悲凉地唱出不知名的歌。
爸爸总是很晚才回家。他用篾背篓背着篾刀、刮刀、画尺、锥子等篾匠工具,在农闲之余一放下犁耙锄头他就会背上篾匠篓子,外出赶工做篾活儿。
在塑料器具还不盛行的年代,农村生产和生活中依赖的是篾器:竹筛、竹匾、箩筐、笸箩、簸箕、筲箕、席子、摇篮、篓子......爸爸会做的怕是有十好几种。他的手艺精致,作出的物件不仅有看相,而且特别耐用,经久不坏。
爸爸做事风风火火,手脚特快,最不喜欢拖工,延时。那时候都是以工计费的,做一天是一个工,做半天计半个工,一个工大约2块钱。有些篾匠「很讲究」,慢慢腾腾的,今天做不完明天接着来,明天做不完后天继续来,一场活儿下地,往往会多赚主家几块钱,这在我爸是从没有的事。
他总是为主人家着想,第二天本来还要半天才能完的工,他总是在晚上再加两个小时的班,将东西做好后才收工。因此,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请爸爸和他的徒弟到他们家里去作篾活儿。但即便这样,爸爸往往并不能赚到很多钱,攒钱更是难上加难。
爸爸总是跟我们说:“莫怕,我跟你妈都在想门儿。”这里的想门,就是想办法。爸爸除了做篾货挣钱,还会起五更拉着满满一板车木柴,走十多里,到镇上,把柴卖给柴行或者豆腐铺,换得一点微薄的酬劳。
就像蜜蜂酿蜜,就像燕子筑巢,爸爸妈妈用每天每天的汗水和辛劳挣得的血汗钱,一点点积累起来,终于将我们的学费交清了。不过,下一个学期已然又要开始,所以爸爸妈妈的劳作是永无止境、周而复始、不得歇息的。
生活艰难拮据,爸爸却愿意拿出钱来为我买书——这是我虽然渴望,但是却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这书是我的唯一,也是我的珍宝!我和同学交换着看,因此也许看过班上60多本书;我把书中的内容都认认真真地摘抄下来,摘抄本上的字迹绝对一丝不苟;我学会将书中的精彩词语和语段加以应用和灵活变通,作文渐渐上了门道......
书香照亮童年,阅读幸福人生。如今,我对文字的一点浅浅淡淡的喜欢,也许还是出于那本3块6毛钱的写作指导手册的光芒指引,冥冥中它就像是一个光团,在吸引着我靠过去,靠过去......
这就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本书,它平凡、普通,但我知道它的珍贵和来之不易。谢谢我的父亲母亲,是你们用满是伤痕和老茧的手,捧起我和我的童年,给予我支持和力量,还有那些幸福和温暖。
赞赏归作者所有

作者、朗读者┃清茶

清茶,小学教师,喜欢童真童趣,醉于山水田园自然风景,感恩生活馈赠,偶以文字记之。喜欢朗读朗诵,乐以声音诠释文字之美,表达文字之情,传递文字之爱。

点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