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岁还尿床?警惕遗尿症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湛航
遗尿症(NE)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疾病。NE俗称尿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尿失禁。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CCS)和世界卫生组织把NE定义为儿童5岁以后,每月至少发生1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且持续时间>3个月。
有那些因素引起遗尿症?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一方有NE病史,孩子NE的发生率为40%,父母双方有NE病史,孩子NE的发生率高达70%。
2、疾病因素
如儿童曾经患有尿路感染或者肾脏疾病,那么儿童患有遗尿症的概率会增加。
3、心理因素
小儿遗尿症与心理行为异常密切相关,精神心理发育障碍及其伴随的行为异常可能是促发遗尿症的一个原因。若孩子长期处于父母亲的责备中或不良情绪的出现,儿童的精神处于长期紧张、焦虑状态,在夜间发生尿床的几率会增多。
4、排尿习惯
因素若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也会使孩子患上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有哪些危害呢?
遗尿往往长期存在,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损害。
长期尿床的孩子,往往会伴随担忧、焦虑、自卑、自我否定等不良情绪。
绝大多数遗尿症患儿为夜间遗尿,并存在挑食、厌食、尿后仍然不醒、磨牙等临床特征;年龄越大的孩子越容易因为遗尿导致多种社会关系紧张。
儿童遗尿症需要治疗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治疗有方法:
1、药物治疗
医生会通过询问儿童病史或者结合医学手段进一步判定患病的患病因素,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患儿治疗。
去氨加压素(DDAVP)DDAVP是ICCS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一般在临睡前1~2 h服用。用于6岁或以上患者。其有效时间约8 h,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疼、恶心、呕吐等。服药前1 h和服药后8 h限制大量饮水,服药后1 h左右提醒患儿排空膀胱。
M受体拮抗剂M受体拮抗剂适用于DDAVP治疗无效,排尿日记提示膀胱容量小或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有逼尿肌过度活动患儿。主要的药物有托特罗定、奥昔布宁和消旋山莨菪碱、索利那新等。使用时要参照儿童剂量使用,每个疗程需3~6个月,注意口干和便秘等不良反应。
盐酸甲氯芬酯盐酸甲氯芬酯适用于伴有夜间唤醒困难的NE患儿。睡前半小时口服。
丙咪嗪丙咪嗪用于DDAVP和M受体拮抗剂治疗均无效的大龄NE患儿。治疗NE的剂量为睡前单次给药,与M受体拮抗剂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其最严重但是罕见的并发症有心脏毒性和肝毒性,开始使用之前应检查心电图是否有心律失常。其已经不再作为治疗NE的一线药物。
2、警铃(叫醒)疗法
即遗尿报警器,就是在患儿尿湿一点时这个报警器就发生响动,叫醒孩子起来排尿,长此以往形成条件反射,调整到一个正常的排尿模式,患儿膀胱一胀满,即使不用报警器他也能醒来。
3、中医药及针灸治疗
中医汤药治疗NE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同医生使用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而采用自拟补脾益肾缩泉汤治疗小儿遗尿,取得了较好疗效。针灸治疗以补肾固涩、调整脏腑、振奋阳气为主,整体与局部并重,有单穴也有复穴。顶线穴中亦可结合电针、皮内针、灸法、推拿、穴位注射、耳穴等疗法以取得更好疗效。
4、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同时对患儿的膀胱进行功能性训练,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加强排尿,控制和增大膀胱容量。
5、心理治疗
儿童不良情绪的出现也会增大遗尿症的发病概率,因此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综上所述,引发患儿出现遗尿症的因素较多,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患儿的病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行为治疗等,都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才能达到最终的治疗效果。
生活预防与调理
1、饮食要适时
鼓励孩子在学校和外出时正常饮水,不要让孩子认为减少饮水才能避免遗尿。晚餐时尽量别吃粥、汤类等含水量多的食物。睡前2小时尽量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西瓜、葡萄等水果。睡前1小时不多饮水。
2、正常的作息
早睡早起,调整正常作息,养成睡前排尿的好习惯。
3、定时叫醒
大多数遗尿的孩子睡眠比较沉,家长一定要刺激孩子清醒排尿,建立醒觉反应的作用,如捏捏鼻子和耳朵,挠脚心等办法,让孩子清醒排尿,一般坚持叫醒四周以上,会有良好效果。
4、善于沟通
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现的焦虑,告诉孩子配合治疗、按时排尿,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这个情况很快会好转,不会影响与小朋友的正常交往,让孩子从心理上解除负担。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魏理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