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你的话语观:只说了五个字,却博得了高官厚禄!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六 · 汉纪八》
【原文】夏,四月,梁孝王薨。窦太后闻之,哭极哀,不食,曰:“帝果杀吾子!”帝哀惧,不知所为;与长公主计之,乃分梁为五国,尽立孝王男五人为王:买为梁王,明为济川王,彭离为济东王,定为山阳王,不识为济阴王;女五人皆食汤沐邑。奏之太后,太后乃说,为帝加一餐。
【译文】夏季,四月,梁孝王去世。窦太后听到消息,哭得极其悲哀,不进饮食,说:“皇帝果然杀了我儿子!”景帝悲哀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与姐姐长公主商议,于是把梁国分为五国,把梁孝王的五个儿子全都封为诸侯王:刘买为梁王,刘明为济川王,刘彭离为济东王,刘定为山阳王,刘不识为济阴王;梁孝王的五个女儿也都封给汤沐邑。景帝把这一决定禀告窦太后,太后才高兴起来,为景帝这一做法而吃了一顿饭。
【分析】前期,由于梁王授意的“刺客事件”,使得汉景帝对于梁王逐渐疏远。当时,汉景帝碍于窦太后,所以不便追究梁王的罪状,但其内心已有废除梁国的打算了;然而,就在梁王去世后,仅因窦太后一句简短的话语,景帝不仅改变了原先废除梁国的想法,还给梁王的儿女封王、赐汤沐邑,梁国仅仅是变换了另一种形式存在着而已。就这样,窦太后为梁王的儿女博得了高官厚禄。细读之,窦太后那简约而不简单的话语,竟威力如此之大,谋略智慧尽显其中,真可谓“姜还是老的辣”。现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梁王不是景帝所杀,窦太后何以要说是景帝杀了?
窦太后很疼爱梁王,这是众所周知的。自从梁王死后,窦太后便考虑到了梁国是废还是存的问题,其内心还是很想让梁国可以继续存在的。之前景帝对梁王的所作所为很不满,有废除梁国的打算。但,毕竟景帝是汉朝的执政者,因而,窦太后:一来,其不便于直接插手朝政;二来,其本身性格比较强势,如果此时拉下面子直接明说让景帝不要废除梁国,那么这就等于态度上向景帝示弱。毕竟之前其由于梁王,而同景帝僵持过一阵子,如果这么做,会让其面子上不好看。
基于此,窦太后既然不便直接明说,那么只能间接地暗示了,即对景帝说了这句话:皇帝果然把我儿子杀了!
第二,窦太后一句简约而不简单的话语的威力体现在哪里?
(1)利用景帝的孝心
景帝是孝子,窦太后当然知道。如果景帝不是大孝子,那窦太后是无法在这方面做文章的。试想,如果景帝跟窦太后的关系很平常,那么对于窦太后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景帝还会当做一回事吗?还会放在心头上吗?这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说,窦太后很好地利用了景帝的孝心。
(2)制造景帝的愧疚
窦太后明知梁王不是景帝所杀,为何要硬说是景帝杀了?“果然”二字足以说明问题:“果然”,听着貌似是景帝要杀梁王已蓄意已久了。这是窦太后人为有意地把梁王之死追溯到之前景帝对待梁王的所作所为上,明知梁王不是人为所杀却无端地跟景帝扯上关系,让其回忆起梁王在世时自己是怎么对待他的,其目的无非是想唤起景帝内心的愧疚感,言外之意是告诉景帝:之前的梁王事件我还记在心头上,梁王之死跟你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难道你内心就毫无愧疚感吗!毕竟梁王(注:前184年—前144年)死时才40岁,窦太后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梁王还是窦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所以窦太后就有意要归咎于景帝,目的就是制造其愧疚感。
(3)间接地表明意图
一句“果然把我儿子杀了”,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然而,既死之人再怎么追封也于事无补了,关键是汉景帝是窦太后的儿子,同时也是当朝的皇帝,不可能用一个儿子的性命去补偿另一个儿子的性命吧。既然这样,言外之意是让景帝对梁王的儿女多一点补偿,这样自己的心里就会好受点。
第三,从景帝害怕、不知如何是好到与长公主商议出对策的过程中,这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内外部问题时,可以考虑借助外围势力,然后加以解决!(注:所借助的外围势力当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谨防打走了老虎却引来了狼)
案例中,窦太后面对梁王的去世,哭得极度伤心,饮食不进,还强调说是景帝把梁王给杀了。面对此般状况,景帝不知如何是好,即凭自己的能力(情商)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处理;进而,景帝把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放在了长公主的身上:毕竟其作为窦太后的亲生女儿,对窦太后的了解程度甚于自己。所以,景帝通过长公主明白了窦太后是“话中有话”,所以封梁王的儿子为诸侯王、封赐梁王的女儿汤沐邑,那么窦太后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当然了,案例中,景帝所借助的外围势力,即长公主,其不用考虑是否在景帝的可控范围之内,毕竟原本就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