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的三种派别,是国家形态的集中表达,人类该如何以人为本

人文主义不断发展壮大后衍生出了三种派别,即为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这三种人文主义虽然都是以人为核心,但各自的理解却有所不同。

自由人文主义

第一种自由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的感受与想法应该高于一切,个体自由比其他任何事物都重要。自由人文主义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心底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声音和其他人无法复制的体验。每个人都是一束特殊的光,从各自的角度照向世界,为世界增添一抹色彩。无论是在经济、艺术或者是政治方面,个人的自由意志都应该比国家利益或者宗教原则更为重要。个人拥有的自由越多,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越美好。

自由主义的政治认为,选民听从自己的内心,就能把选票投给自己真正想投的人;自由主义的艺术认为,相由心生,只要观赏者认为美,就是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认为,顾客就是上帝,应该无条件顺从顾客的要求;自由主义的伦理认为,只要感觉是对的,就应该大胆去做;自由主义的教育学认为,我们要不断向自己的内心发出思考,努力在思考中发现答案。

社会人文主义

第二种社会人文主义责怪自由主义太过于强调自己的感觉,而不顾世界上其他人或其他群体的感受。虽然社会人文主义也承认人的体验是所有意义的来源,但是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在人类整体的自由面前应当作出让步。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每个人存在的价值都不见得比其他人要小,也不一定比其他人大。当各自的感受发生冲突时又该如何面对?

自由人文主义的做法是相对自私的,它注重自己、自己家乡或是自己国家的独特,其他人或是其他地区在自身利益面前不值一提。而社会人文主义与之相比,其包容和高尚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社会人文主义将人类整体的自由放在第一位,要求人们不要迷恋自身的感觉,而是要多注意别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的感受。若想要实现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方法并不是强调国家自身的独特性,而是要让全世界的劳动者联合起来,为更伟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想要构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应该让所有人都先放下自己的需求与愿望,把他人的体验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自私地为了自己的愿望而不顾及他人感受。这与我国古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有着共同之处。

社会人文主义者认为,只进行个人的内心自我探索将会一步步陷入资产阶级的陷阱当中。当下自己心中的思想、对事物的观点、兴趣爱好和政治观点其实并非一定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是被自己周围的人、所处的阶级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决定的。事实是,不断地自我探索与反思有很大的几率让我们无法了解真正的自己。因为这些凭空思考而做出的选择仅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考虑,而忽略了真实的社会情况。

因此,社会人文主义并不鼓励人们自我探索,而是主张建立强有力的集体制度,例如工会和政党,想用集体的力量为人们探索这个社会。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思考与体验。但是,工会和政党也是由人民组成的,因此,社会人文主义仍然承认,人的体验是所有意义的来源。但公民必须要服从工会和政党的决定,而不是自己的感觉。

进化人文主义

第三种进化人文主义起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物竞天择”。进化人文主义认为人类相互之间存在体验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冲突对于人类整体而言并不是灾难,而是福音,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发挥自然选择的优势、促进社会进步。毕竟,总有一些人在某种程度上认为自己比其他人要更加优越,而在发生冲突时,最适应这个社会的人的体验显得更为重要,他们就应该在这场“体验冲突”中胜出。想要解决冲突的方法便是发动战争,消灭那些“低劣的种族”,使人类得以不断进化。依照这种进化论的逻辑,不断循环,人类最终就会进化出最适合在地球上生存的“超人类”。这种超人类将具有高于现在常人的能力,能够帮助人类社会在文化、科技、经济、政治等一系列领域上取得更高的成就,何乐而不为呢?

进化人文主义的典型代表便是纳粹党,其领袖是希特勒。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纳粹德国的战败,进化人文主义似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理论仍旧在影响着今日的社会。或许,在21世纪,它将扮演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推动人类的进步。

结语:

人文主义分裂出的三种形态,分别代表了20世纪世界的三大势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自由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在新的世纪,人文主义又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世界的格局是否会因此而发生改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