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与气场的关系
气质这个词几乎人人都懂,但是让人描述,几乎说不清楚。
但是有一种人,无论男女,看上去仙气飘飘,飘逸出尘。这可不是通过化妆和道具才完成。而是从内向外的散发一种气场。
是否可以认为,气质就是气场的一种表现。
如果人与人在比较近的距离,彼此感受会更明显。
修行是一个,形而上但却无法完全解释清楚的词语。
就算不修行的人,那些灵觉比较强的,也能对接触的人,心里有一番计较。说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平时人们喜欢用神经大条和神经敏感,来形容人与人的交际。
这些现象说明道在人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气场的相互作用融合。
人适应环境比较快,环境的大气场,对人影响也快。
人们到了一个地方,感觉氛围不错。其实就是感受到了气场的作用。如果感觉一个地方压抑,也是气场作用。
这些用眼看,不会明显,心去感觉才可以。心有灵犀一点通嘛。
人们常说什么相信了第六感,帮了自己化解了一些不必要麻烦。那不就是才动一念,天地感知,化险为夷嘛。
时刻平静的内心,应对生活琐事,应该就够了。
其实,有气质的人,往往独具性格,大家应该平时多接近一些,自然的人,自然的事。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自然,就是心里舒畅了。不要小看这些小事,人的心往往被一些正面的或者负面的气场左右。
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的作用,要比直观的作用大。
天然去雕饰的气质,是有气质的人,在某一方面,一定有了不一样的境界。
有气质的人不少,也不多。大家不妨观察一下。也要想一想,自己气质是否明显。如果评价一个人是否有气质,少数服从多数,应该错不了。
人们观察别人时,先看的往往是仪表。其次关注的是丑俊。因为人是衣服马是鞍。就算不很漂亮的人,通过衣搭也有自己特色。
如果一个人浪迹与世俗和人情世故,那么给人的感觉就是世俗的很。如果守住一份宁静,那么给人的感觉就是少了一份烟火气息。
作者很久以前,为了证道书所讲,观人生百态,虽然遭了很多白眼,但是收获不少。
因为如果修行,那么要验证修行理论,对于实践是否有用。这是一个从疑惑到坚定的过程。
人的七情六欲,往往藏于自心,但实际不久就会破功。也就是表现出来了。这些时刻影响自心,自心也在时刻影响这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完成了心中执念,也可以理解为工作了业务了什么的一些事情,正想休息一下。又被其他一些不可逆的因素,以放松的生活方式,继续身心疲惫。
那么就比较麻烦了,因为身体吃不消了。一方面想拼命赚钱,一方面要放松的生活。那么可得注意了,因为人的身体真的经不起折腾。
大家发现没有,人的累,一种是心累,一种是体累。体累尚可以大休息一场,那么心累你会休息吗。
人应该学会放松心灵,在日常生活中,以自然的方法,以道的态度,慢慢的自我升华。不怕少,一点点明悟,一点点收获。生命不息,感悟不止。
若是身处红尘,猛的放下万缘,那是什么,那是一种态度。不是真正自在。
身在红尘,心就在红尘。哪有那么简单,如果这般简单,修行就容易很多了。
人们往往执着自身,却忽略自心,身体有恙时,直接照着身体就去了,心里有恙时,当如何自处。有多少人,是被气病了的。
俗话说,气不搭一处来。这个因生气导致身体有恙,单纯治疗身体,效果不理想的。
人人都有执念,修行人也有执念,比如作者自喻为修行人,在这儿写文,也是执念。虽然在此高谈阔论,但觉得并不比大家高明很多。历代高人所说众生难渡,也得验证一番,方能去了心中所执。
修行简单来说,是一个状态紧跟着另一个状态,一个境界跟着另一个境界。修行中遇到的事和难度,也是对应修行状态而言。
修行有时就是逆水行舟。
网络有一句用语,气质这块被拿捏恰当好处。就是一种表象,一种表达的状态,一种专注,结合成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状态。虽然不是自然而然,效果却被人发现了。
如果一个内敛的人,容易产生气质,犹豫了多愁善感了,等等。但是大家要明白内敛不是沉默。
一个开朗的人,容易产生一种带给人动态的感觉,就像一个团体,非常平静,突然来了一个异常开朗的人,那么这个人身上就有一种给人动态的感觉。就像平静的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一样。
人呐,若不是经历改变自心的大事,性格基本不会改变。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其用社会学,心理学,名人学来解释,还不如用生物学来验证。哈哈,这个仅仅是比喻啊,大家不必当真。
人们在崇拜成功者的时候,想得最多是复制黏贴。难道不想一想,什么是运气和时间节点吗。很多时候,惯性思维,已经落了下乘。
一个修行者,啰嗦一些人情世故,有点不太合适。言归正传吧。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气质,但是平时都用在盲目和忽略中度过。人来此世,身外之物不曾有。人离此世,身外之物何必有。
本来都吃饱了喝足了,自心还是外求与诸物。所求所得,不要迁怒与人。可问自心。
世人的共性在于名利,体性在于先天。
学问的大小,与道联系不大。凡是后天识得,就有因果之循环。从先天到后天容易,后天到先天却难。
人的潜力在于,一种精神支撑。俗话说,哀兵易胜,穷寇莫追。这是不是意味着,有了一种脱离生与死的信念,事情会发生转机啊。
人的精神状态好了,身体也孬不了。人的精神来源于自心。
精气神三般灵物,就在自身。不是人不识,而是没有珍惜而已。
修行中常说要降服自心,这个问题,是不是远一点理解,天地有阴阳,人自身也有阴阳,降服是一种转换,而不是摒弃。
因为在阴与阳的循环中,也有刚与柔的作用。正如,修行的奇怪现象,欲求不得,欲速不达。
没得办法,自然之道,脱离不开阴阳循环之理。
天地既生万物,万物就是天地的杰作。修行要明天地之理,如此才能体道,悟道。效仿天地,脱离天地,直追大道。
先有道,后又天地,再有万物。脱离天地直接追大道,天地的道理,不要了吗。
认的清自身,识的明万物,懂的要自然,行的要诚心。才能近道。
修行无关他人,也不会影响生活,心通达了,境界就高了。
身体尚可攀登高峰,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心又有何不可,通透豁达,乘自然之风,达方寸之巅。悟人生之真意。
美女发你好呀,千万别回你好
发这种高情商的情话,能聊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