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马没马,差别很大。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武皇帝 元朔二年 前127年
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馀人。遣卫青、李息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牛羊百馀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诏封青为长平侯,青校尉苏建、张次公皆有功,封建为平陵侯,次公为岸头侯。
主父偃言:“河南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上下公卿议,皆言不便。上竟用偃计,立朔方郡,使苏建兴十馀万人筑朔方城,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并虚;汉亦弃上谷之斗辟县造阳地以予胡。
【译文】匈奴入侵上谷、渔阳,杀掠官吏百姓一千多人。武帝派遣卫青、李息出兵云中以西到陇西,攻打黄河以南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杀虏匈奴数千,缴获牛、羊一百多万匹,白羊王、楼烦王败退,全部夺取黄河以南地区。武帝下诏封卫青为长平侯,卫青的校尉苏建、张次公都有功效,封为平陵侯,次公为岸头侯。
主父偃说:“黄河以南土地肥沃,外有黄河天堑,秦朝时蒙恬在此修筑城池来驱逐匈奴,省去了转运戍守漕运的消耗,扩大了大汉的疆域,是消灭匈奴的根据地。”朝廷上下公卿商议后,都说不便兴建朔方郡。皇上竟然采纳了主父偃的提议,设置了朔方郡,派遣苏建征调十多万人修筑朔方城,重新修缮秦朝时蒙恬所建造的要塞,利用黄河建造固若金汤的城池。物资需要运输很远,从此崤山以东的民力都被兴建朔方城所拖累,花费不计其数,国库为之空虚;汉朝也放弃了上谷郡的斗辟县造阳一带的防守,任由匈奴占领。
【解析】一、河南之战大致情况:
河南一战,汉武帝不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开始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匈奴左贤王入侵东线入侵上谷、渔阳(今北京一带),汉朝直接放弃对东线的支持,派卫青趁机进攻从属于匈奴的白羊王、楼烦王部落,一举扫荡了黄河以南的匈奴,获取了河套地区的控制权。
二、河南之战前后西汉大致疆域图:
三、河南之战的意义
1.据山河之险
河南之战,一举夺得黄河几字湾以南的所有土地,使得西北方防守更加轻松,匈奴无水军,沿河而守,固若金汤,一处受击,沿岸守军可依靠水路快速支援。
2.解长安之困
河南之战前,长安过于靠近边境,右贤王部从河西走廊一带入侵,经陇西可快速进攻汉都长安,比如说,汉文帝时期,匈奴就经陇西入侵长安,长安并不长安。河南之战夺取河套地区后,为长安增加战略缓冲地带,有了屏障,国都不再受游牧民族兵锋所指,长安才是名副其实的长安。
3.屯进退之军
孙子兵法: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在几字形的黄河湾,是河套地区的冲积平原,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直到今天还是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历来就是北方政权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抢到手的战略要地。
河套平原位于长安正北方,故汉武帝在此兴建朔方城,朔意为北,朔方城,意为守护北境的城池。黄河几字湾如同尖刀插入蒙古高原,在这里驻军,进可四面出击,退可拒河固守。有河套平原的粮食供应,筑城就地军屯,省去了千里转运战略物资的消耗。
4.夺养马之地
骑兵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乃至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的良马产地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关东平原。马是匈奴的根本,也是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的关键因素之一。
历来南船北马,没有足够的好马,是南方政权无法统一北方的关键,比如说宋朝孱弱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足够多足够好的骑兵部队,北方骑兵速度太快,来去如风,仅仅靠步兵无法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所以宋朝一直只能被动防守,获得优势时,却无法主动出击扩大战果,打不出歼灭战,防守成功和歼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成功的防守歼灭不了有生力量,伤不到游牧民族元气,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
所以有可以相抗衡的好马成为了改变战争态势的重点。正是因为夺取了河套平原,汉朝才取得了优良的产马地,有了良马,才能和游牧民族一争高下。8年后,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10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出塞,越过山和沙漠,歼敌于杭爱山,封狼居胥,饮马瀚海,直抵贝加尔湖,给匈奴以致命打击。而收复河南之地,正是奠定“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这种局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