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瓦窑坡村的那些事》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到县残联给窦三应领取一台辅助器具。
  到县民政局给王巨先办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
  给苗玉叶捎红薯苗、菜苗。
  …………
  这些是张大治手机备忘录里的一段文字。
  天还没亮,他就被一声短促的手机提示音惊醒。睡眼蒙胧中,他打开微信,是村民窦大娘的语言留言:″娃娃,今儿上城关吗?给大娘再买几盒药,回来给你钱!"口音很重,听起来有点吃力,但他也听明白了。
  他按下语言键回应:"知道了,大娘,请放心!″回应后,眯着干涩的双眼,他将手机的备忘录打开,在下面又加了一条信息:″给窦喜后大娘买银杏叶片。"
  仲夏的山梁,草木葱茏,生机盎然,窗外麻雀啁啾,小山村在晨光中醒来。张大治逐条翻阅备忘录,心中琢磨着,到县城办事的次序。
  这个村叫瓦窑坡,是山西省河曲县半山区的一个行政村。
  这些年,孩子们进城里读书,年轻人进城里打工,只剩下一些老人独守村庄,变成了一个留守老人村。
  瓦窑坡村,过去是个穷村。后来,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村子发生了大变化。县乡两级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进行生态林补偿,为贫困户办理扶贫贷款,入股到公司进行收益分红。
  全村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8年,有54户,118人退出了贫困户序列。
  生活水平提高了,可老人们,时常眺望那条进村路:盼着自家的孩子们回来,盼着女儿给自己买药回来,盼着儿女给自己领回辅助器具,盼着儿女取回低保补助……
  就在这个时候,张大治来到了瓦窑坡村,就任村第一书记。
  在村里,他喜欢和老人们拉家常。
  老人感叹:现在还有几个娃娃愿意留在村里。
  他说:"大爷,我们以后就吃、住在村里,您有要办的事情,尽管吱声。″
  聊的次数多了,老人们不拿他当外人,掏心掏肺的话开始跟他说。听着听着,他把老人要办的事情,都记在手机备忘录里。
  那天闲聊,窦存喜老人说:″张书记,我家的电线经常冒火花,咝咝地响,你有空给看看。″
  电线冒火花?出于职业敏感,他二话没说,便前去查看。当他来到老人家里,看到房檐上、屋子里的电线都己经老化,很容易发生事故。
  心里说,这事得马上处理。当天,他领着人,挨家逐户检查,发现全村的入户电线大多己经老化。为杜绝事故发生,必须更新村里的电路。
  他向公司打报告,请求资助。公司领导很快有了答复,投资2.69万元专项改造电路。
  电路改造好了,老人们拉住他的手:″张书记,这事多亏你了!″
  通过入户走访,他把村内各户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谁家有病人,谁家孩子在城里读书,谁家养了几头牛、几只羊,谁家种了几亩地……
  有一回,他发现,村里每年种地的都是一些老人,可他们仍旧靠肩扛手拉、驴驮牛载来侍弄庄稼……
  有老人试探地问他:″娃娃,你能帮咱村雇两台旋耕机不?大伙儿都上了岁数,真为种地发愁了。″只见他一拍胸脯说:″大伙儿不用愁,我们马上想办法!″
  他和村委会几个人一商量,向公司打了报告,说明了村里的困难。公司投资11.8万元,帮助村里购置了拖拉机、秸秆粉碎打捆机、灭茬旋耕机。
  村集体低价向村民出租,并让周边村民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了村民增产增收。
  村民们喜出望外,老人们笑逐颜开,见到张大治,不只叫他″好娃娃″,还称赞他是″好掌柜。″
  瓦窑坡地方偏僻,村在们去趟县城,要费很大功夫。他看到老人们坐在街边的沟沿上,等侍城里的儿女往回捎在西,又看到老人们站到沟边上,依依不舍地送儿女们离村,心里很是感慨……
  他一琢磨,干脆包了一辆出租车,隔三差五就往县城跑。每次出发前或返回前,他都事先广而告之,并把要办的事,记在备忘录里:谁要坐车,谁要往城里捎东西,谁又托付买东西……
  在瓦窑坡村,大事小务,清清楚楚。这样一来,全村人皆大欢喜。

  2021.5.21.14.42分于盘锦

———————————————

作者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3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诗词学会会员,盘锦市儿童文学学会会员,盘锦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盘锦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盘锦市电影家协会会员,2018届新时代中国故事高研班学员,盘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

扫描二维码留言给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