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夏卷•创新佳品•散文篇◇】《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张林
《当代文学家·星夏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星夏卷·2021·总第四期
(网纸同步)
星夏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 爱的心声 □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散文)
文/张林(山西)
在我的生活和记忆里,父亲的形象一直像一棵永远不倒的常青树,伫立在四季的风霜雨雪中。父亲生于1953年,属蛇。在北方农村,尤其是我们那一带,非常讲究辈分和排行。在父亲那一辈里,他排行老大,底下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也就是我的姑姑和两个叔叔。由于我爷爷常年有病,父亲十六七岁的时候,就肩负起养活全家老小的重任。那时,他与村里的一个同龄人到万荣送麻杆,那是一个异常辛苦劳累的活。麻杆,是一种油料作物,割下来晒干后,剥下来的皮可以做麻绳。
据母亲回忆说,父亲送麻杆送了三年。早上拉一车麻杆,从家里走,徒步一百多里地,到晚上拉到万荣县。那年代,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有一辆木制的辕车。一年四季,父亲从不停歇,从新绛县到万荣县,一路走,一路滴汗,走一步,滴一滴,汗珠子打在地上,有银元大小,溅成八瓣。到万荣县后,啃两口玉米面馍,然后在田间地头的麦垛里挖一个洞,过夜。第二天,把一车的麻杆交给人家,能挣三毛钱。然后,再将空车沿原路拉回。三毛钱,在父亲成长的那个年代,够一家老小半个月的生活费。夏天还好说,冬天鹅毛大雪,北方的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多度,父亲依然每天上路,晚上,刺骨的寒风一阵一阵呜呜叫,汗珠都被冻结在头上。与他一起送麻杆的那个叔叔说,送一次他就怕了,父亲从不怕。总是,天蒙蒙亮就出发,第二天晚上才能回到家。在往返的路上,有时会遇到别的村里送麻杆的汉子,半夜饿了的时候,他们就暂时停下来,在路边架一口锅,往锅里倒满水,点起火,撒几把玉米面。没有筷子,就折两根树枝,不等锅里的面汤煮开,就一人端一个碗,直接下锅舀,寒冷无比的冬夜,一碗热汤,足以慰藉身体。然而,父亲从来都不觉得苦,送麻杆回来,还要干家里最需要出力的活。
………
1986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的二叔开三轮车去邻村拉碳,可能是因为天黑,车灯不明,一头撞在路边一棵杨树上,当场断了气。我父亲和我母亲听到这个噩耗,呼天抢地。当时,二叔二婶结婚才五年,大女儿四岁,小女儿刚刚坠地。异常坚强的父亲那一刻悲痛万分,趴在炕上哭了一整夜。那时,我的爷爷奶奶都已离开人世了。
二叔的去世,给了父亲极大的打击。之后不久,二婶带着两个女儿改嫁河南。二婶改嫁的那天,我的父亲母亲叫上一大家子女眷,送二婶到河南。父母亲是想通过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为二婶壮胆,同时,也在告诉河南那家人,二婶欺负不得。2004年,二叔的大女儿从河南回来,哭着对父亲说,没人管她。那时,我这个堂妹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我的父母亲明白她的意思,在与二婶商量后,决定由父亲做主,为堂妹招赘一个上门女婿。这样,二叔家也算有了后人了,他的在天之灵终于可以安息了。
我的母亲自从嫁给我的父亲后,一直默默扮演着配合者的角色。老人在世时,她尽量侍奉,作为那一辈的长媳,她从没有跟我的姑姑婶婶们闹过矛盾。母亲经常教育我和弟弟,男孩要得大大咧咧,不能与人斤斤计较。有时宁肯自己吃亏,也不能占别人的便宜。她用她那朴实的言行,教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1992年,我开始在镇上读初中。每次周末返校时,母亲总会给我和弟弟炒一道碎丁莲菜,装在一个玻璃罐头瓶里,她特意将瓶盖拧到刚刚好,拧太紧了,怕我们拧不开,太松了,又不行。读初二的那年,我患了慢性肾炎,母亲为此焦虑万分。听村里的医生说,邻村闫家庄有个很厉害的中医,找他或许能治。于是,我的父母亲带我到邻村那个闫医生家里看病。闫大夫看了看我的病症,说,不用担心,输液加中药,不出一月就可以痊愈。第二天,父亲把我送到闫大夫家里,顺便到学校给我的班主任说明了情况,并带回了我的书包。
每天早上八九点,母亲安排好早饭后,带我到闫大夫家里看病。那时,我们村与闫家庄还没有通公路,母亲带我抄小路走。弯弯曲曲的河水边,长满深绿的野草,母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看着她瘦小的背影在我面前晃动,我心里有一种这辈子都不舍的感觉。看着我输了液,她才放心,出去给我买点好吃的带来。二十多天后,我康复了。闫大夫建议我,平时要多吃山药。于是,父亲就到周边几个村庄打听,谁家有种山药的。终于在下船庄打听到了一户种山药的人家,父亲一口气买了人家三十斤山药,因为我们村离镇中学比较远,父亲还要忙着挣钱,无法每天都给我送山药,父亲就把山药送到学校,请我的英语老师(这位老师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每天做早饭时顺便蒸一下。
1997年,我在县城读高中了,父亲担心我和弟弟住集体宿舍不安全,也不干净,于是,就给我们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每个月一百块钱的房租。记得那天,父亲到学校看我们,带来了母亲给我们包的韭菜鸡蛋馅饺子。临走时,父亲问我学习能不能赶得上,我说我数学吃力。父亲说,凡事只要尽力就好,把结果看淡,不要有心理压力。
可以说,在我父母亲身上,我看到了太多生活的不易,也学会了像父亲一样,始终做一个积极上进,心胸豁达的人。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的父母亲,我想“担当”二字最恰当。我的父亲母亲在他们最艰难的青春岁月里,用他们的身体力行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同时,也给我和弟弟上了一堂时间最长,最生动的人生教育课。从我们上学到参加工作,再到后来的结婚,父母这两个角色一直都没有缺席。
有一首歌的名字叫《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听后感慨颇深。我总在想,父亲用他宽广无比的胸怀容纳了生活的坎坷,他就是我心中最辽阔的草原,母亲无言的付出就是那河里流动的涓涓细流。父亲与母亲同岁,今年已是69岁的人了,他们没有说过豪言壮语,甚至没有文化,但他们一直用实际行动教育和感化着我们,包括周围的亲邻。
当代文学家
2020.07.02 started publication
作者简介:
微信、邮箱投稿皆可。邮箱投稿需同时加总编微信告知。
——总编微信:cmj86188;
收稿邮箱:1030221204@qq.com
——投稿细节,六素齐全。
◇第一行:题目
◇第二行:文/作者(省份)
◇第三行开始:正文
◇文末:个人简介+邮寄地址(含手机号)
+风采照。
——邮箱投稿:粘贴,并同时以附件形式上传文档后发送。
本刊顾问团队介绍
文学顾问:
孔灏
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副主席。
文学顾问:
相裕亭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文学顾问:
徐继东
文学顾问:
李锋古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本刊法律、书法、摄影顾问及主播团队
赞 (0)